狂攬近千億!小火鍋開始清退“雜牌軍”
出品/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月半
01
餐飲“正規軍”,圍獵小火鍋
小火鍋賽道,越發內卷。
這一次依然是“卷王”海底撈下場,推出了旋轉小火鍋“舉高高”,大牌做低價,圍繞“質價比”做足了文章;無獨有偶,“麻辣燙鼻祖”楊國福在青島進行自助小火鍋試點,定價和海底撈一樣,為59.9元。
時間軸再往前幾個月,慶豐包子鋪、新辣道等,也跨界做起了小火鍋的生意。小火鍋,被不少頭部大佬“圍獵”。
事實上,不少小火鍋品牌,最近一年開始蓄力甚至爆發。典型的如“圍辣”,發家于下沉市場,2023年新增門店數300多家,2024年新增門店數600多家,目前共1300+門店殺向全國;再如“一圍肥牛肉小火鍋”,創立于2023年8月,不到兩年時間,已經開出了一百多家直營店;農小鍋進入北京市場時,起初還在近郊開店,如今也“近郊包圍二環”,門店越開越密,甚至在王府井、亞運村等商圈如火如荼的發展。
這一波“小火鍋熱”,總體來說有幾個特點:
一是“正規軍”加速圍獵,千店誕生,大牌進場。過去一年時間,小火鍋是“雨后春筍”般開店,不過,很多都是單店或小規模連鎖。而今年,不少頭部品牌以強勢的姿態,從產品創新到供應鏈優化,對小火鍋進行價值重塑。典型的是海底撈、楊國福。
二是越來越多的小火鍋,開在主流商圈,占據更優勢的點位。比如成都春熙路核心商圈,開了一家人均29.9元的“放肆吃自助”,還包含鍋底、油碟,一價全包;北京王府井商圈,也開了39.9元包含鍋底的自助暢吃小火鍋。而且,在不少核心商圈,霸占消費榜的,都是這些小火鍋品牌,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同一家商場,農小鍋和龍喜同層“對打”農小鍋占據更優的位置,招牌更為顯眼 攝圖:內參君
三是價格敏感時期,強調性價比,依然是小火鍋必備的“攬客密碼”。內參君發現,北京近期新開了不少價格低廉的自助小火鍋品牌,比如39.9元的葛記自助旋轉小火鍋,29元一位的蓉小鍋,33.9元的阿里漢轉轉小火鍋,39.9元的味尚癮旋轉小火鍋……而且這些新店不在城中村,很多甚至開在北京的“黃金商圈”,頻頻登上各種消費榜單。
不少品牌在門頭上標明類似“19.9元鍋底”“29.9元暢吃”等廣告語。有的店甚至點名就叫“xx29元/位自助旋轉小火鍋”。
◎小火鍋的價格展示,越發簡單明了 攝圖:內參君
◎北京新開的一些小火鍋店 圖源:網絡
02
從草臺班子激進創業
到專業玩家實力較量
近兩年,小火鍋的勢能如火如荼。
青島有龍歌、喜家,鄭州有農小鍋,鵲小鍋,西安有蠻涮、樂開心、鍋有度。乘著“性價比”的風,小火鍋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五年我國新增小火鍋相關企業2.3萬余家。具體來看,2020年新增4700余家,2021年新增4800余家,2022年新增3500余家,2023年新增4700余家,2024年新增4200余家,2025年截至6月新增1600余家。2022年短暫回落后,2023、2024年又迎來了小火鍋的開店熱。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火鍋市場規模達6,175億元,同比增長5.6%,高于餐飲行業整體的增速。預計2025年火鍋市場規模達到6,500億元。
在這其中,小火鍋占比約為10%。大致也創造了近千億市場規模。
去年,餐飲創業的熱度達到空前高漲,創業小白開始生猛入局。不少人一開始就盯上了小火鍋,原因很簡單——火鍋人人愛,一人食是趨勢,適合一人食的小火鍋,既能受歡迎,還能較好地控制住投資成本。
在價格戰的加持下,小火鍋的定價一度陷入了癲狂。全國出現了不少9.9元鍋底+調料的門店,還有“鍋底免費,百種菜品都是1元”的不少品牌。這讓原本就價格不高的小火鍋,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美團數據從側面印證了這一現象:2024年火鍋午市訂單量同比暴漲162%,客單價卻下降23%。
由創業小白組成的“草臺班子”,將自助小火鍋這個品類,推向一條失速的快車道。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蜂擁而至的創業小白們成了炮灰,小火鍋品類熱鬧了半天,最終,“一個商場四五家店火拼,商家不賺錢,顧客吃了一嘴合成肉”成為幾敗俱傷的普遍現象。
2024年盛夏,關于小火鍋的一條熱搜,再次將這個品類推上風口浪尖。#小火鍋為什么不受歡迎了#拱上微博熱搜,和這個話題相關的,還有社交平臺上“小火鍋臟不臟”的討論。網友們攻陷評論區,甚至戲稱“什么自助小火鍋,不如叫科技小火鍋。”在微博一個公開投票中,接近一半的投票者認為,“食材品質下降”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價格過高”、“口味單一”。
口碑的崩盤,進一步加速了小火鍋品類的出清。從事二手設備回收的狗哥告訴內參君,經過去年的折騰,小火鍋從翻紅到翻車,今年(2025年)入局小火鍋的人明顯比去年減少了。與此同時,年初他們團隊回收的小火鍋店較多,尤其是單店或幾家店的小連鎖。從開業時間來看,大多是半年到一年左右,有的甚至剛開出一個月就閉店。
狗哥的描述,基本覆蓋了小火鍋“翻紅到翻車”的全過程,側面印證了這個品類“高舉高打,高出清率”的殘酷現實。
回顧這個混戰的階段,門店數量超過1300家門店的“圍辣”創始人張蕭表示:小火鍋承接了消費下行時期的這一波紅利。尤其是當前入局者越來越專業,不少新入局者做的都是商場店,這能夠起到比較好的營銷宣傳作用,推高品類的勢能,同時也重塑了小火鍋的形象。
總而言之,“炮灰”雖然消失,但占據了顧客的心智,培育了市場,為小火鍋的迭代升級打下了不小的基礎。
03
告別混戰階段,小火鍋何去何從?
2025年,小火鍋的開店熱度目前看起來雖有所回落,創業者也明顯變得更為理性,但,這一品類的“頭部效應”越發明顯了。
正如前文提到,自助小火鍋品類誕生了第一個千店品牌,同時,不少黑馬涌現,發揮不同的優勢,做出差異化來。
圍辣,把“極致性價比”刻進DNA,18款鍋底2-3元任選,上百種食材都是不超過5塊的白菜價格,人均二三十就扶墻而出;一圍肥牛肉小火鍋,公開承諾100%真牛肉,甚至發布十萬字報告,大膽自曝食材用料,把“真品質”做成金字招牌;舉高高,把“海底撈旗下品牌”直接展示在裝修圍擋上,強大的品牌勢能,讓門店還沒開業就吸引了一大波關注。
這些品牌,無論是卷價格還是卷食材,卷體驗,都在努力打破小火鍋同質化的瓶頸,試圖找到屬于自己的金字招牌,做“有記憶點”的品牌。
此外,華南市場,還有不少定位高價值的小火鍋品牌逐漸火爆,兼顧一人食和聚餐,從一定程度上給了品類不小的啟發。比如福建的朱富貴火鍋、廣州的有米粥料·海鮮粥底火鍋等。“這些品牌的人均消費并不低廉,人均也要100元左右,但體驗感很好,食材新鮮,算是精致的一人食特色小鍋。在廣州這樣全民嘴刁的地區,很吃得開。”一位廣州老饕告訴內參君。
事實上,自助小火鍋的定價正被一些“正規軍”逐步拉高,海底撈59.9元,楊國福也是59.9元。曾經40元餐標的小火鍋雖然依然是主流,但明顯競爭越發激烈,出清率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品牌意識到,與其在“合成肉”的世界胡攪蠻纏,不如跳出固有思維,做品質,而不做低價。
一些火鍋從業者認為,小火鍋也將迎來明顯的分層。一部分品牌依然會在價格戰中繼續當卷王,以更低的價格、更多的門店、更強勢的品牌效應占領顧客心智,通過規模效應獲得成本優勢,在40元左右的價格帶大殺四方;而另一部分品牌則會聚焦食材品質(特別是肉類食材),撕掉低價標簽,重塑小火鍋的價值,在60-80元區間做高階競爭。
《2025中國火鍋產業發展報告》中也提及了這一趨勢:30元以下人均區間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人均30元以下的火鍋市場,面臨的將是極致效率的競賽;人均51-80元區間則會面臨消費價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博弈。
由此可見,海底撈、楊國福等頭部餐企進軍旋轉小火鍋賽道,必將對這一價格帶的小火鍋進行價值重塑。
“我覺得小火鍋進入了全品牌大戰時代,之前卷的重點在于品類多+價格實惠,我覺得下一步應該是‘某個爆品’或者‘小火鍋+鮮’之類,可能更加聚焦了,在品質和精細化方面更進一步。比如有料自助小火鍋、海鮮小自助火鍋、野菜自助小火鍋、鮮貨自助小火鍋之類。”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告別草臺班子時代,自助小火鍋升級在即。不過,且得需要等一陣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