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幾個音像集中經營場所被取締后,廣州的商家紛紛把眼光投向了音像制品的連鎖經營。大半年內,中國唱片、郵政都開出了自己的連鎖店。在記者的摸底調查中,卻發現眾多品牌的連鎖店內,唱片的價格讓人疑竇叢生。
一張陳慧琳的《情熱之間》,新華書店賣的是廣州音像出版的版本,售價是60元;中國唱片賣的是河北音像的版本,普通的零售價是45元,如果有會員卡,價錢就是30元,足足比新華書店便宜了一倍。另一張新晉偶像組合WEWE的《Happy Day》,在新華書店的售價是50元,而不同出版公司的同一張碟,在中唱只賣25元。在郵政連鎖內,記者發現,這里的唱片幾乎全都在15元以下,包括戲曲碟和器樂碟;一張鄧麗君的老歌精選,在新華書店和中唱連鎖都要售四五十元,在郵局只標價12元。而據記者觀察,這里一些碟片的包裝也不盡如人意。
根源在于出版環節混亂
面對價格疑團,一位業內人士在經多次追問后,才把個中原委一一道來:“原本各個出版社之間出版的成本價就不同,經過出版社再到音像公司,至少要兩三個環節,音像公司的價格就更有差距了。而目前音像制品是由各音像公司自己來定價,有的公司定得高一些,有的公司定得低一些,這種價格差距的情況是最普遍的。
“但即使各公司的銷售策略不同,一張碟的價差達三四十塊,也是讓人費解的。像郵局連鎖的這種低價,可能是因為他們規模不大,無法在出版社進貨而在音像城進貨,音像城的價格就比較便宜。我們之前也曾試過在音像城進貨,但是發生了一起質量上的糾紛,音像城方面雖然也保證賣正版,但是到底是不是正版,只有專家才能鑒定,后來我們就干脆直接去上海音像出版社、廣州音像出版社進貨,雖然價格是貴了一點,但可以保證完全是正版。
“實際上國內音像業基本可以分為制作、出版、復制、發行、零售等環節,我們搞連鎖的只是音像制品發行的最后一環,很多時候問題出自上游的出版社。一些效益不好的出版社,把版權號賣給私人或是掛靠在集體名下的私人公司,實際運作的全是私人公司,出版社只是掛個名加上監督作用。還有一些私人公司到后來干脆盜用以前合作過的出版社的名義,大部分的質量問題都出自這里,像之前說的音像城的質量問題等。所以現在是不是正版不好說,因為你不知道出版社的名義有沒有被盜用,或是出版社是不是實際運作、是不是監督到位。音像制品的上游都不清,下游怎么能不混亂呢?”
連鎖企業需要正本清源
在經濟發達國家,音像制品都已實現了連鎖經營,幾乎普遍獲得成功,一般都占零售市場銷售份額的1/3以上。美國的比例最高,約占60%。連鎖經營分為正規連鎖、自由連鎖和特許連鎖。正規連鎖又稱直營連鎖、公司連鎖,這是連鎖商店的基本形態。一般來說,這也是音像連鎖的主體,各分店統一法人、統一資金、統一進貨、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店容。目前廣州的新華書店、郵局等音像連鎖正是以這種形式開展。
而連鎖也正是扶持正版的最好形式。大多數消費者都有購買正版的愿望,只是在其居高不下的價格前望而卻步。以《泰坦尼克號》為例,它以100萬美元的“天價”被買斷,在盜版的前堵后追中仍發行了25萬張。也就是說,即使是100萬美元的版權費,攤到每張碟上也就4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30多元。但經過幾級批發商加價,零售商加價,最后到消費者手中已是100多元。而如果以連鎖的形式發片,各連鎖音像公司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省去中間的重重環節,消費者花幾十元錢就能買上正版大片,又何樂而不為呢?
連鎖之路,已是我國音像業的必經之路,而已然起步的廣州連鎖音像業又是掣肘重重。據悉,現在還有幾家公司向省文化廳遞交了申報音像連鎖的申請,隨時準備加入戰團。廣東連鎖音像的未來尚不清晰,需要上游的正本清源和連鎖業界的共同努力。最終,音像制品的連鎖化,得益的是廣大消費者和國家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