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結束,“繞地球一圈” 的香飄飄卻撐不住了?
出品/iBrandi品創
撰文/Farold
當現制茶飲的價格戰愈演愈烈,這場席卷行業的外賣大戰終于撕開了第一個犧牲品——香飄飄。
7月13日凌晨,美團發布戰報,即時零售日訂單量沖破1.5億單。隔天,淘寶閃購也跟著宣布日訂單量飆至8000萬,創下歷史新高。但這場狂歡沒持續幾天,7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集中約談餓了么、美團、京東等平臺,擾亂市場的外賣“0 元購”被緊急叫停。
而在硝煙散去前,香飄飄已經被貼上了“外賣大戰首個犧牲者”的標簽。其不久前發布的最新半年報里,凈虧損一路攀升。這家曾經靠“一年賣出三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紅遍中國的國民品牌,正遭遇成立以來最刺骨的寒冬。
沒人相信,一場持續數月的外賣大戰能擊垮一個有十幾年歷史的品牌。
實際上,現制茶飲的爆單與香飄飄的虧損,不過是水面上的漣漪。真正值得行業攥緊拳頭思考的是:當即買即飲的便捷性帶著價格優勢,持續沖擊傳統沖泡市場,這個曾統治中國奶茶江湖的品類,是否正在被時代拋棄?
現制茶飲向上,香飄飄向下
外賣平臺的補貼戰火最激烈的這段時間,現制茶飲行業已先一步感受到這場風暴的威力。
7月的第一個周末,奈雪的茶后臺數據突然跳漲,在7月5日至6日,這家茶飲品牌的外賣訂單量兩天內突破100萬單,環比暴漲50%,部分門店的訂單量甚至激增230%;與此同時,蜜雪冰城的系統因訂單洪流陷入癱瘓,彈窗提示“當前訂單量過大,請稍后再試”的用戶截圖在社交平臺刷屏。
當蜜雪冰城的冰鮮檸檬水殺進2元區間,瑞幸、庫迪肉搏于5元價位,消費者的購買欲被徹底激活。而這場由外賣平臺點燃的消費熱潮,也讓現制茶飲品牌集體駛入增長快車道。
熱鬧是別人的,另一邊的香飄飄,只能在角落里清點虧損賬單。
7月13日,香飄飄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發布,公司預計凈虧損9739萬元,扣非后虧損1.1億元,同比擴大6800萬元。這組數字不僅刷新其上市以來的中期業績最差紀錄,更讓資本市場用腳投票。截至7月31日,其股價較2019年高點跌下超60%,市值蒸發超84億元。
事實上,香飄飄的下行軌跡早在2019年就已埋下伏筆。彼時,其營收觸及39.78億元頂峰,但這家靠著沖泡奶茶稱霸市場的企業還沒意識到,時代的車輪已悄悄轉向。
從2021年開始,香飄飄沖泡業務的營收降幅就像滾雪球般擴大,從9.49%一路滑到2024年的15.42%,2024年營收定格在32.87億元,五年間下滑了6.91億元,恰好與現制茶飲狂飆突進的規模形成殘酷鏡像。
不過,業績滑坡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存貨周轉天數從24.54天(2019 年)拉長到30.91天(2024 年),而存貨周轉率則從14.67天下降至11.65天,這些財務數據的異動下,正藏著一個傳統企業在時代轉折點上的掙扎與彷徨。
外賣大戰背后是消費趨勢更迭
既然頹勢早就寫在財報上,為何偏偏是香飄飄被釘在今年上半年外賣大戰 “首個犧牲者” ?
實際上,這場風暴撕開的,是它早已松動的市場根基。
一方面,下沉市場在快速被新茶飲品牌搶占。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0至2025年,新茶飲門店從37.8萬家飆至63萬家,平均每縣15家。華安證券則指出,2020年后10-15元成新式茶飲主流價帶。
這些散布在街角的門店像毛細血管,不僅截流了超市的消費場景,也把香飄飄的下沉客戶變成了自家常客。當現制茶飲把價格壓到地板價,香飄飄在中低線城市深耕多年的“基本盤”,正被下沉大軍一口口啃噬。
另一方面,在新品創新上,新茶飲品牌的新品更迭速度遠超香飄飄。
據不完全統計,新茶飲品牌SKU常年保持30+,一年能甩出幾十款新品,從楊枝甘露到桑葚莓莓,季節限定跟著時令跑;而香飄飄的貨架像被按下暫停鍵,常年擺著不到二十種口味,沖泡方式更直接決定了口感的天花板。
此消彼長的賬,早就被市場算得明明白白。結果就是,香飄飄沖泡類產品從2020年4559.09萬標箱(每箱30 杯),縮水至2024年3278.54萬標箱;2024年沖泡奶茶賣了9.84億杯,比2020年少了近4億杯。
算下來,每天要少賣109萬杯。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加上公司即飲類產品3.84億杯的銷量,也沒能填補這個巨大的缺口,兩者合計較2023年減少1.23億杯,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茶飲品牌的全年銷量。
而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至今,雖然香飄飄始終霸著杯裝沖泡奶茶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但這頂王冠的含金量,明顯早已褪色。更值得在意的是,消費市場的邏輯更迭,就藏在“性價比”外衣之下——當消費者習慣了打開外賣軟件,30分鐘內收到一杯加冰的現制奶茶,誰還愿意等開水涼透,撕開植脂末包裝攪拌三分鐘?
即買即飲的便捷性,正在絞殺居家沖泡的生存空間。
一邊是奶茶店忙到閉店歇業,一邊是貨架上的沖泡奶茶積灰滯銷,那句曾被反復播放的廣告語“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如今聽來更像一句隱喻——能丈量地球的長度,卻跨不過行業變革的門檻。
或許,這場消費習慣的靜默革命,才是香飄飄們最無力回天的危機。
多元化受阻,前有豺狼后有虎豹
面對困局,香飄飄并非坐以待斃。早在沖泡奶茶還能撐起半壁江山時,這家企業就已嗅到危機的味道。
多年前,管理層就看清了公司的致命短板,沖泡奶茶的需求跟著季節走,冬天賣得火夏天無人問,而且全家老小都靠這一個品類吃飯,單腿跑步早晚摔倒。
于是,多元化成了香飄飄的破局關鍵詞,而即飲業務推出的蘭芳園凍檸茶和Meco果汁茶兩款明星單品就是它押下的第一枚籌碼。
初期,即飲業務確實嘗到了甜頭。Meco果汁茶靠著“非濃縮還原”的概念和杯裝形態,一度在即飲市場撕開缺口。到2019年,即飲板塊年收入突破10億元,光Meco一個單品就貢獻8.7 億元。
那時的香飄飄,似乎摸到了第二條增長曲線的門把手。
但這條轉型路很快就碰壁。
機構報告顯示,那幾年香飄飄即飲業務的大起大落,既有外部市場競爭的沖擊,更藏著內部戰略搖擺的隱患。一會兒想做高端果汁茶,一會兒又往平價市場靠,品牌定位始終在迷霧里打轉。
為了把即飲業務拉回正軌,香飄飄最近幾年把銷售費用率飆到了20%以上。從陳偉霆到蔡徐坤,再到如今的時代少年團,代言人換了一茬又一茬,社交媒體上的廣告投了一波又一波,試圖用流量明星撬開年輕消費者的錢包。
但渠道難以協同的問題仍舊未能解決。
一方面,渠道協同存在死結,沖泡業務根基在三四線超市,即飲產品要搶一二線便利店地盤,兩套渠道各走各的路,沒互相借力不說,反倒把團隊精力稀釋得七零八落。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指出,香飄飄的品牌老化、產品老化、渠道老化、客戶老化和團隊老化都是硬傷:“香飄飄核心在三、四、五線城市,近年新產品主打一、二線城市,品牌力明顯不足。”
另一方面,渠道能力存在短板,這像道無形的墻攔著香飄飄。農夫山泉能把礦泉水送進青藏高原小賣部,統一方便面渠道能滲透到縣城夫妻店,而香飄飄的渠道多附著在商超貨架。
所以,香飄飄想在終端硬碰硬,簡直是拿雞蛋撞石——便利店冷柜里,它的排面永遠排在后面,消費者伸手拿的概率,遠不如C位的農夫山泉茶派。
如今,即飲業務陷入兩難境地,被夾在現制茶飲和傳統巨頭中間受氣。
而8年轉型路走下來,香飄飄即飲業務還在燒錢,核心沖泡業務又被現制茶飲沖得節節敗退。兩頭不靠的香飄飄,只能眼睜睜看著業績壓力一年重過一年。
說到底,香飄飄的困局,只是傳統沖泡奶茶在新消費浪潮里的一個縮影。茶飲市場的持續絞殺,讓類似企業的突圍窗口正越收越窄。
如今,要么拿出顛覆式創新擊穿渠道壁壘,要么跟著消費習慣的迭代重構產品邏輯,否則,這杯曾經的“國民奶茶”,可能真的會成為外賣大戰中的“陣亡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