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從電子商務參與者到組織者
安全感、信譽度以及成熟的支付體系,銀行業所擁有的這些優勢正是單純的互聯網最缺乏,卻又是完整的電子商務所必須的要素。因此,銀行最適合擔當互聯網上各種資源的整合者。銀行業不僅應成為電子商務的積極參與者,更有條件成為電子商務的組織者
銀行業是受信息化沖擊和影響程度最深、效果最顯著的傳統行業,其沿襲多年的經營、管理體系正因此發生著劇烈的改變。
僅就經營理念而言,現在的銀行業正在實現由“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的轉變。傳統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的核心是“以量勝出”和“產品驅動”。而在信息時代,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性凸顯,了解、分析、預測、引導甚至創造客戶需求,才能“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以適當的價格,向適當的客戶提供適當的產品”,從而獲取金融服務附加價值。
變革的根源
銀行業變革的根源首先在于其內在的信息產業本質屬性。銀行業是一種從事契約、信息和商業服務買賣與交換的服務行業,但無論是契約還是商業服務的買賣與交換,都是通過信息的傳遞、買賣與交換實現的,從這一角度講,銀行業具有信息產業的屬性。
銀行業變革的根源還在于面臨的外部壓力。其一,傳統銀行業的資金媒介作用受到挑戰。銀行業是傳統的間接融資中介機構,在社會經濟中擔當著資金融通的重要角色。而今天,銀行業降低交易成本的金融中介價值受到來自IT產業、傳統工商企業、直接融資機構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通過互聯網這一新渠道,資金的供需雙方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結合,對傳統銀行業的依賴性有減小的趨勢,銀行所扮演的資金中間商的角色有弱化傾向。其二,傳統銀行業的支付功能優勢也受到了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大量新型電子支付工具,與銀行提供的支票、信用卡等傳統支付工具相比,新型電子支付工具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廉。對銀行業來說,新型電子支付工具本身并不是嚴重的問題,嚴重的是最先掌握和運用這類工具的并不是銀行,而是新興的信息技術公司,它們利用這些電子支付工具,悄然進入了支付結算領域,嚴重威脅著商業銀行耗巨資建立的票據清算系統及在該領域享有的專有權利。盡管目前這類電子支付工具的后臺仍依賴于銀行清算系統,但是銀行自身的品牌必將受到電子支付工具品牌的強烈沖擊。
像恐龍那樣消亡?
信息經濟對銀行業最深遠的意義在于,其交易形式與銀行業本身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緊密的結合,給銀行業開辟了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網絡銀行的應運而生,是網絡技術與傳統銀行業的有機結合點。有關數據顯示,在全球網絡業進入調整階段之后,網絡銀行業卻仍然保持著強勁和持續的增長。根據朱比特媒體(Jupiter Media)的統計,美國銀行業2001年7月網絡銀行數據流量比一年前增長了77.6%,而同期整個互聯網的數據流量只增長了19.8%。數據監測公司(Data monitor)預測,今后兩年歐洲網絡銀行賬戶數量將每年增加34%,由2000年的1430萬增加到2003年的3420萬。在美國和歐洲,網絡銀行交易量已占到整個零售銀行業務量的5%到10%,這個比例還在迅速增加。可以說網絡銀行是一場革命,如果銀行業忽略這一趨勢,它就可能全面接管商業銀行的資金媒介和支付服務職能,傳統的銀行就真會如比爾·蓋茨所說的“象恐龍一樣滅亡”那樣。
我們認為,傳統銀行業必須主動探索網絡化發展道路,摒棄資金中介商的簡單思路,強調金融服務供應者的身份,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務,同時迅速掌握新型電子支付工具的應用,在網上支付中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資源整合者的積極作用。
要成為資源的整合者
探究互聯網發展當前的一些誤區可以發現:互聯網高速、海量傳輸信息的作用被無限夸大,而完成商務活動所必須的資金、信用等關鍵要素卻被忽略。在理解“電子商務”這一概念時,“電子”凌駕于“商務”的核心本質之上,在技術與商務、管理的關系上存在錯位,缺乏信息流與資金流、信用等關鍵要素的有機結合。其實,互聯網不是萬能的,它只是高效率的信息轉移渠道,如果缺乏信用、資金、物流、習慣等完成商務活動的必要因素,單靠信息流傳輸是無法完成完整的交易活動的。此外我們忽略了互聯網整合交易流程的突出優勢。在認識互聯網的優勢方面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只看到了其信息傳輸、交流的特點,而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可以將交易流程串聯起來,低成本地實現各種資源的整合,從而將一個個分離的交易行為組合成多主體、多目的、順暢無阻的交易過程。今天,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還停留在業務層面,而忽略了整個企業組織結構、管理體系的調整。管理是信息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缺乏管理理念的引導和管理體系的保障,業務發展就沒有長久的動力,企業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
互聯網經濟面臨模式轉換和質量提升,其前途在于實現互聯網信息傳遞功能和信用認證、資金轉移、物資配送等構成電子商務的各種要素的緊密結合。其中必須的三大要素-信息、信用、資金是分散的,只有將各種資源緊密整合起來,將一個個獨立的電子商務過程連接成有機整體,才能推動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這就在客觀上需要一個資源整合者,而銀行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最有條件擔當資源整合者的關鍵角色。
其一,銀行業所擅長的資金支付功能在電子商務鏈中具有承上啟下作用。雖然國際上提供網上支付服務的除了銀行業,還有一些信息科技企業、工商企業等,但與之相比,銀行數百年來承擔社會支付中介職能的經驗技術的積累和支付網絡的建設成就,使其在網上支付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其二,銀行業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商業銀行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大動脈和社會經濟的資金中介、支付中介,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與全社會的各經濟單元-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各類企業、家庭和個人有著經常性的資金往來關系。可以說,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幾乎都是銀行業的客戶,這為銀行業在網絡經濟中發揮整合作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三,銀行業具有信譽優勢。電子商務如同其它商務形式,往往需要借助某種信用方式才得以完成。而銀行信用無疑高于商業信用,因而通過銀行中介開展網上支付,最容易取得交易各方的信任和支持,使交易得以實現。其四,銀行具有信息優勢。商情溝通是電子商務的第一環節,銀行利用自己龐大的機構網絡和廣泛的客戶基礎,掌握著商品、資金、資信等方面的豐富信息,極大便利了交易各方的信息溝通。其五,電子商務與網絡銀行具有同質性,二者有條件實現緊密的結合。信息經濟的交易形式-電子商務的實現離不開暢通的信息流、貨幣流和物流,而信息時代的金融業的血脈內不斷流動的,除了傳統的貨幣流以外,也有大量的信息流,所以電子商務和金融業在運作方式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網絡經濟的交易形式與銀行業本身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緊密的結合。
銀行業所擁有的安全感、信譽度以及成熟的支付體系正適應了電子商務安全、高效的資金支付服務的需求,銀行業所擁有的優勢正是單純的互聯網最缺乏的,卻又是完整的電子商務所必須的要素。因此,銀行是最適合擔當在互聯網上組合各種資源的重要職能的主體,銀行的經營方式決定著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的方式,銀行能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整合各種資源、延伸商務領域,已成為決定互聯網發展方向和前景的關鍵因素。
傳統銀行業尋找新支點
在戰略導向上,銀行業必須整合與其它金融、非金融服務機構的關系,爭取成為網絡經濟的服務業門戶。
銀行業曾經嘗試過兩種發展模式:一是純粹的網絡銀行,例如被加拿大皇家銀行收購前的“安全第一”網絡銀行,由于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局限性,這種模式已經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二是“外掛”式網絡銀行,把銀行的各種業務移植到互聯網上,走“水泥加鼠標”的多渠道業務發展道路。盡管目前大多數銀行在實施網絡化戰略時都采用了這種方式,但是由于這種模式仍然局限于對銀行自身資源的開發利用,而缺乏對其它社會資源整合和與其它服務功能的融合,難以真正滿足信息時代客戶的需求,也限制著銀行業自身的盈利與發展空間。
現在對服務業的要求是整合和協同,各類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機構應該以建立“服務門戶”的形式共享資源、提升效率。銀行業不僅應成為電子商務的積極參與者,更有條件成為電子商務的組織者,充分利用自身在信譽、信息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在社會經濟體系中的支付結算功能,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整合各種資源,將分離的各種相關交易過程結合為有機的整體。例如,銀行業可以牽頭建立網上“金融門戶”,在互聯網上表現為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網站,綜合多家金融機構網上服務,與各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存在直接連接。它一方面對眾多金融服務進行打包加工,另一方面收集客戶信息供成員機構共享。其建立和經營是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從沖突到協同的過程,也是完整的客戶服務體系和網上交易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邁出了組建網上金融門戶的第一步。例如匯豐銀行和美林證券就共同組建了一家提供網上銀行和財務管理服務的公司-“美林匯豐”,其客戶可以通過一個核心儲蓄賬戶進行股票、債券、單位信托基金等投資,享受支票、借記卡、匯款、自動提款機等銀行服務,并可以獲得大量的市場信息。這一網站結合了兩家機構在金融專業、創新服務、研究開發、地理分布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銀行業應充分把握網上支付工具這一優勢,整合其他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以金融門戶為發展方向,爭取占據網絡經濟的核心地位。此外,銀行業還應該把觸角延伸到非金融服務領域。例如,通過與航空服務機構的合作,銀行不僅可以在機票銷售中進行支付、結算,還可以整合保險、旅游、住宿等后續服務功能,使之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有機過程。
銀行業擔當資源整合者的角色,不僅充分滿足客戶需求,更重要的是為自己開辟了無限的發展空間。為了勝任網絡經濟資源整合者的角色,銀行業應全方位地按照信息經濟的要求,積極開展再造工程。
在經營理念上,銀行業要樹立“大服務”和“客戶本位”的思想。所謂“大服務”理念是將一系列完整的服務流程全部集于一身,形成能夠調用從上游到下游全線的網絡和實施能力-提供大服務的能力。可以預言,網絡經濟第二次高潮將由“大服務”推動,而未來網絡經濟的競爭也將在這一領域展開。
在業務體系上,銀行業必須積極創新,完善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品種,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是銀行業的活力源泉,特別在金融服務競爭日趨激烈、業內外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市場份額屢遭侵蝕的網絡經濟時代,創新成為銀行除了安全、信譽之外的另一條生命線。僅把網絡作為新的產品營銷渠道不是網絡銀行的全部內涵,必須充分利用技術發展、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為銀行業帶來的新業務機會,不斷開發服務品種。要以網絡為業務發展平臺,以銀行服務為核心,構筑輻射金融甚至非金融服務領域的“金融超市”,為“E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務。
在營銷體系上,銀行業應該把傳統營銷渠道和網絡渠道緊密結合起來,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一方面,金融產品日趨多樣化和個性化,那些技術含量高、設計復雜的高層次服務產品必須依靠銀行銷售人員與客戶之間面對面式的互動交流,而網絡銀行則擅長于高效率、大批量地處理標準化業務,二者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充分利用銀行資源,全面滿足客戶需要。另一方面,傳統營銷渠道積累了大量線下客戶資源,發展“多渠道”營銷方式,可以實現客戶資源共享,不僅可以利用網絡化新服務手段維護客戶,還有助于提高網絡銀行的發展起點。
在業務流程上,銀行業應該按照整合電子商務交易流程的需要進行改造。由于完整的電子商務交易流程涉及銀行以外的供貨商、信息平臺以及物流商等眾多的參與者,涉及企業、個人等不同的交易主體,銀行業提供的交易系統應是高度開放的。由于電子商務具有高效快捷的交易需求,銀行業所提供的資金支付、信譽保證等解決方案應該是簡潔明快的。由于電子商務涉及的環節環環相扣,銀行業在提供相關服務時應保證過程暢通無阻。要達到這些要求,銀行業必須全方位地改造業務流程和交易體系。
正如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信息時代網絡的發展和運用賦予了傳統銀行業新的支點,為我們打開了通向廣闊未來的門戶。“網絡經濟資源的整合者”是信息時代銀行業發展的新思路。在朝著這一方向前進的過程中,充滿了變數。然而變化并不可怕,變化孕育著希望,因勢而變該是一個不變的理念。 (eNet硅谷動力)

歡迎關注聯商網,掃一掃關注【聯商網微信訂閱號】
我們只為您推送最真實,最有價值的行業資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