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企業延伸價值鏈的經典案例:馬莎百貨
聯商網消息:延伸價值鏈,打造商品流和信息流的樞紐傳統百貨的經營模式以聯營為主。所謂聯營,顧名思義即百貨企業與品牌商及其下屬直營或代理經銷商(統稱“供應商”)進行聯合經營。在常見的聯營情境中,百貨企業負責經營物業的選址、建設及招商,在開店后負責物業統管;供應商被招進后以專柜的形式展開經營,負責具體的上貨、導購等事務,百貨店不負責存貨與之相應的風險;商品在銷售完成時百貨負責統一收銀,并在一定賬期后按照約定將供應商的收入進行返還(“流水倒扣”)。
在現有的聯營過程中,百貨企業對商品的管理權限限于品類和品牌,一般均不涉及到商品乃至單品的深度。百貨企業不能掌握店內商品庫存,對庫存變化也僅限于收銀環節實現的籠統的金額跟蹤;與此同時,在前臺營銷中,也因為對商品信息掌握不足,除了依靠現有會員計劃搜集的消費金額、次數等簡略消費信息之外,百貨企業并未掌握消費者詳細的消費情況以及其他周邊信息。在這一經營模式下,百貨企業在其價值鏈中所扮演的職能越發 “管道化”(二房東),內功的缺失意味著被邊緣化的風險,在品牌商利用天貓、京東等線上渠道占比提高的背景下更為如此。
但是,百貨企業依舊掌握著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為其在不同品類、品牌之間騰挪調整提供可能。百貨渠道現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因而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將持續存在。面對當前外延擴張減緩、產業鏈發生變革的現實,百貨企業需要主動將自身的價值鏈向上下游延伸,掌握上游的商品信息和下游的消費者信息并進行有效對接,提高商品經營能力和營銷效率,利用既有的信息不對稱優勢,重塑渠道價值。
馬莎模式是百貨企業延伸價值鏈的終極模式之一向上游看,百貨企業的價值鏈長度與商品經營的深度相關聯。在國內現有的聯營模式下,品類管理和品牌管理是百貨企業已擁有的職能。隨著商品經營的深入,對商品經營擁有更強話語權的自營是大的方向,其中,買手制和建立自有品牌是百貨進行自營的最典型模式。
英國的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M&S)是百貨企業延伸價值鏈的經典案例。馬莎百貨成立于1894年,是英國最大的零售公司之一,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1100家門店(英國本土約 730 家)。2012 財年,馬莎百貨全球銷售額達到約99億英鎊。服裝家居(2012 財年42億英鎊,占比約42%)和食品(2012 財年47億英鎊,占比約47%)是其主要品類。自有品牌占絕大多數是馬莎百貨的最大特色。馬莎百貨自有品牌的開發流程為:通過實體門店(以及線上渠道)搜集消費者需求,由公司研發團隊進行商品的設計,再交由多達近千家制造商生產,最后在公司的渠道(實體門店為主,線上為輔)實現銷售。
跳出零售行業的視角來看,馬莎百貨其實同時扮演了百貨零售商和品牌商的角色,是百貨企業延伸價值鏈可參照的終極模式之一。該模式實現了對所售商品除生產外的完全掌控,對零售商信息采集分析、研發設計以及供應鏈響應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