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項目擬定為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影城
百聯轉型再下一城,步入影院自營時代。張衡年/攝影
百聯轉型再下一城,步入影院自營時代。百聯集團與上影集團昨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資成立連鎖影院投資公司,上影、百聯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份,統一使用“上影百聯”品牌標識,并將納入上影旗下的上海聯合院線體系,共享雙方連鎖資源。據悉,上影百聯首個項目擬定為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影城,將引入國外最先進的電影放映設備和相關配套設施,并將1號廳改造成IMAX影廳。
首個項目擬落戶八佰伴
據了解,由百聯集團旗下百聯股份以及上影集團旗下上影股份共同出資建立的連鎖影院投資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雙方股東將形成資源互補,上影股份將利用其在電影行業多年成熟經營院線和影院的經驗,為公司提供運營保障;百聯股份將提供合適的場地資源,供公司經營所用。
合資公司統一使用“上影百聯”品牌標識,合資公司將全面負責“上影百聯”的運營管理。“上影百聯”將納入上影旗下的上海聯和電影院線管理體系,共享雙方的連鎖資源。該院線將向“上影百聯”影城提供首輪影片資源以及豐富的老電影片庫點播,還可以享受百聯提供的私人定制派對等個性化專享服務等。
據悉,“上影百聯”第一個項目擬定為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影城,將引入國外最先進的電影放映設備和相關配套設施,通過技術增強觀影效果,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并將1號廳改造為IMAX影廳。八佰伴新世紀影城是上海較早建成的多廳大型影院,總面積達3655平方米,擁有10個放映廳,座位數總計1299個,一直是中國影院票房收入TOP25影院。2014年總票房近5000萬元,在上海市場上位列前茅。
除了八佰伴新世紀影城,上影股份目前在百聯旗下購物中心運營的影城還有百聯南橋海上國際影城和百聯濱江上影國際影城。
此外,雙方將發揮各自領域內的業務及品牌優勢,以上影的內容資源對接百聯的渠道優勢,通過對優秀影視作品的綜合化商業開發,形成獨具特色的衍生品版權運營、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模式,創設與延展自有品牌的產品體系。
記者了解到雙方還將整合各自的行業優勢資源,在會員服務、文創園區、文化休閑、旅游項目、第三方支付等方面探索合作模式,確立預付費卡受理業務合作、票務銷售代理以及雙方會員及積分互換互通等相關業務合作意向。“近期,消費者持OK卡就可以在聯合院線的各家影院進行消費。”相關人士稱。
百聯和上影重點將在文化地產開發經營等領域進行緊密合作。百聯將向上影推介其他地產項目中的文化業態部分,上影則將利用行業優勢經驗及歷史,把包括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電影博物館等在內的豐富文化要素,納入百聯商業地產和運營體系,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項目。雙方還將合作開發影視產品,共同投資、制作國內外影視項目,合作開展文化產品的海外輸出項目,實踐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戰略。
跨界合作想象空間巨大
百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曉宏表示,百聯新一輪3年行動規劃以傳統業務轉型、商務電子化為工作主線,在傳統業務轉型的商圈門店改造中,目標之一就是在實體門店中導入更多體驗型、功能型、文化型項目,以提升顧客多層次的需求。上影集團則以建成產業鏈完整、多片種繁榮、創作能力領先、市場競爭力領先、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現代影業集團為戰略目標。
百聯集團副總裁浦靜波稱,“合作雙方,一方是擁有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6000余家經營網點,管控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國內最大國有商貿流通集團的百聯,具有豐厚的渠道資源和品牌優勢;另一方是以影視產品創作、生產、宣傳、銷售、發行、放映等為主營業務,中國最具規模和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之一的上影,豐富的內容資源令人矚目。內容和渠道資源的強強聯手需求使得兩者合作有了現實基礎,雙方跨界進行聯盟、聯動、聯營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和價值空間。”
自2003年全面推進轉企改革以來,上影集團以影視產品創作、生產、宣傳、銷售、發行、放映等為主營業務,兼營影視相關產業,初步形成了電影電視劇制片、發行放映、技術服務、媒體傳播、拍攝基地和電影教學等相互支撐的完整產業鏈。
上影集團子公司上影股份于1994年10月17日成立,是國內最早的電影發行、放映及院線經營公司,2012年7月31日改制成為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控股股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大型綜合影業集團,已經形成了電影全產業鏈的規模。
“一直以來,百聯和上影有著良好的合作,上影院線已經進入百聯多家購物中心。我和上影的任仲倫董事長曾經談到,對我們這代人,看一場上影的電影,逛一趟市百一店,可能是我們共同的兒時記憶。因此,當我踏進上影博物館,我們的合作可謂是一拍即合。”陳曉宏表示,10多年來,無論是商貿零售業,還是電影文化業,都面臨著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外資巨頭強勢進入、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新媒體新經濟不斷涌現。百聯和上影一樣,經過10多年的改革發展,植根上海,拓展全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粉絲經濟”、體驗時代的來臨,百聯與上影都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創新轉型的發展機遇。
延伸閱讀
有利于降低影院租賃成本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電影產業綜合收入(包括電影票房、海外電影銷售及國內非票房收入)從2008年度的76億元上升至2012年度的21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9%,遠高于同期GDP增速。其中,在城鎮化與人口消費水平提升的帶動下,觀影消費的增長成為電影產業收入的主要驅動因素。2013年,電影票房收入達到217.69億元,較2012年進一步增長27.51%。以電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觀影習慣是決定電影市場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從人均年觀影次數來看,中國城鎮人口的影院觀影習慣目前正在形成,城鎮人口年平均觀影次數由2008年的0.23次提升為2012年的0.65次,2013年則進一步上升至0.84次,但是與美歐日韓等電影發達國家或地區差距巨大,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的電影市場潛力巨大,各影院的跑馬圈地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前五大院線占據全國票房46%的市場份額,分別為萬達、聯和院線、中影星美、廣東大地、中影南方新干線,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北京萬達14.5%,上海聯合8.6%,中影星美8.4%,廣東大地7.3%,中影南方新干線7.1%。
2013年底,上影全資擁有的聯合院線,加盟影院共228家,票房收入在全國城市院線排名第二,全年票房18.8億元。發行方面,上影是全國最早從事市場化電影發行業務的公司,是累計發行影片數量最多的公司之一,2013年度參與發行的影片票房收入達10.96億元。
近年來,上影電影放映業務毛利率出現下降,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租金成本的上升。公司稱,影院主要分布在人流密度大、消費水平高以及商業價值大的商圈,影院租賃成本快速上升,2012年租金成本增幅達到33.77%,而2013年租金成本的增幅達到42.33%。
對于上影的競爭對手萬達來說,其所用的物業大多為萬達集團自有物業,這部分的成本相對較低。“萬達最大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它伴隨著大型的Shopping Mall和商業廣場,這種商業廣場的發展路徑使它得到了核心競爭力,這是由它的商業模式決定的。”業內人士指出。而上影與百聯的此次合作,意味著上影將參與到影院物業的建設中去,未來其租金成本將得到一個很好的控制。
(上海商報 記者 葉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