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吳亦凡涼了,韓束為什么更火了?
頂流吳亦凡已經快被錘成“下流”了。
近日,19歲大一女孩“都美竹”爆料娛樂圈頂流吳亦凡玩弄女性,甚至包括未成年女性,在社交網絡引發軒然大波,多個相關話題沖上新浪熱搜榜。
隨即,一眾由吳亦凡代言的品牌紛紛宣布與其解約。
截至7月19日,吳亦凡的內地商務合作已遭全部解約,包括韓束、云聽app、立白、滋源、得寶、華帝、康師傅冰紅茶和騰訊視頻8家品牌。
丑聞殃及的不只是這些企業的品牌聲譽,還有上市公司股價。
在港股,騰訊控股和閱文股價該事件影響,股價紛紛下跌,今日二者分別以2.57%和3.32%的跌幅收盤。因為吳亦凡與楊紫合作拍攝的古裝探案輕喜劇《青簪行》原定今年三季度在騰訊視頻播出,《青簪行》由企鵝影視、新麗電視、鳳凰聯動影業三家頂級影視公司出品。
有一個品牌卻意外成了吳亦凡事件的贏家,它就是韓束。#吳亦凡、都美竹#話題爆了,“韓束直播間”也跟著爆了。
7月18日晚間,韓束在官方微博宣布“已向吳亦凡方發出《解約告知函》,已終止一切品牌合作關系”。
韓束也是吳亦凡事件中第一個公開宣布與吳亦凡節約、切割的品牌。
這條微博目前有3.6萬轉發,6萬評論,234萬點贊。
#韓束與吳亦凡解約#也很快成為熱門話題,目前閱讀量已經飆升到10億,有8.6萬討論,,
網友不僅為韓束的行動點贊,還一股腦沖進了韓束的淘寶直播間。
韓束淘寶直播間的場觀數很快從幾十人瘋漲至幾十萬人,然后飆升到100萬、200萬。7月19日凌晨2點,場觀數接近370萬。
韓束不僅因為吳亦凡事件喜提2個微博熱搜,品牌熱度空前,其直播也累計錄得近300萬元銷售額,其中一款面膜就大賣6000盒。
明星代言是把雙刃劍。過去的無數案例證明,一旦代言人爆出丑聞,品牌方往往很受傷。
這一次,頂流吳亦凡人設“坍塌”,韓束反而成了贏家,變得更火了。它是如何做到的?
沒有把寶全押給吳亦凡
2019年,彼時還是當紅頂流的吳亦凡成為韓束面膜系列的代言人。
但吳亦凡不是韓束的第一個品牌代言人,也不是最后一個,當然也不是唯一一個。除了吳亦凡,林志玲、郭采潔、景甜、佟麗婭等都擔任過其產品形象代言人。
早在2009年,韓束就啟用過代言人策略,邀請韓劇天后崔智友代言其“KANS超能系列”護膚產品。
2012年,韓束明星單品“紅BB”上市,主推“三分妝七分養”的概念,并簽約女星林志玲作為代言人,開啟“BB霜養膚”新時代。
2014年,韓束推出墨菊巨補水系列產品,并邀請了郭采潔代言,打開科技深度補水市場。
2017年3月,韓束黑面膜系列全新上市,景甜代言。
2020年,韓束又簽約了女星佟麗婭作為其護膚代言人。
圖片來源:韓束官微
從時間線來看,韓束基本保持2-3年即增加或更換新代言人的節奏。
換句話說,與那些只聘請一個品牌代言人的企業不同,韓束并沒有把寶全押在吳亦凡一個人身上,而是為不同產品選擇了不同代言人;即便是吳亦凡代言的面膜產品線,他也不是唯一一個代言人。
所以,從品牌心智上,提起韓束,你想到的就不一定是吳亦凡;多代言人策略有助于他們盡快稀釋這次事件的負面影響。
另外,韓束應對危機行動迅速。
在吳亦凡丑聞發酵后,韓束第一個公開解約,第一個發聲更容易在網友中贏得印象分。目前其公開信息中,吳亦凡痕跡已經在盡力消除。
看起來,韓束真的是“收割流量”的一把好手。當年借吳亦凡收割流量的是它,今天迅速反敗為勝,靠“切割”吳亦凡再收了一波流量。
“牌技”驚人
韓束是“上美集團”旗下化妝品品牌,這家公司創立于2002年,雖然名稱里有“韓”字,但它是純本土品牌。
那個時候,中國本土化妝品還處于早期起步階段,給品牌起名時“擦邊球”,蹭日韓品牌的熱度都是常見手法。
過去近20年里,韓束完成了從三、四線市場向一線市場,從單品牌向多品牌,從單一渠道向全渠道的布局。
韓束壯大的過程中,品牌營銷是它的一把利器。
韓束早期通過直銷渠道,將產品賣到廣闊的三、四線市場。據公開報道稱,他們在2002-2005年,就實現上億元的銷售收入。
2007年開始,韓束開始多渠道業務開拓,陸續進入了百貨商場、電視購物、電子商務、微商等渠道。
2009年,韓束先是在正大廣場等百貨商場開設專柜、專賣店。但在一、二線市場,韓束并沒有優勢,畢竟那是外資品牌和上海家化等本土知名品牌的天下。
韓束早期崛起的故事里,不得不提電視購物。2008年起,韓束開始在一些電視購物頻道出現。
韓束很快從電視購物中受益。有網友觀察了韓束的電視購物節目后,粗算了一筆賬:在一檔40分鐘的節目里,韓束出貨1000組,單價299元,也就是說,40分鐘實現近30萬營業額。
2年后的2010年,韓束就在電視購物行業躋身NO.1。
這一年,韓束還布局了電商,迅速在淘寶等平臺搶占市場蛋糕。2013年,韓束躋身淘寶化妝品Top10。2014年,微信平臺微商潮起,韓束迅速成立了微商事業部。
據公開信息,到2014年時,韓束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0億元,韓束的微商渠道也實現每月過億的銷售額。
2014、2015年,上美集團分別創立了新的品牌:面膜品牌一葉子和母嬰化妝品品牌紅色小象。
韓束除了在產品研發上發力,它還在營銷上高舉高打,甚至是廣告轟炸。上美集團 CEO 呂義雄曾說,“打廣告,不一定能做成品牌,不打廣告,很難做成品牌”。
2014年10月,韓束豪擲5億元冠名了江蘇衛視的交友節目《非誠勿擾》,這是當時“中國廣告史第一大單”。
這筆巨額廣告投入為韓束贏得“中國廣告史第一大單”的名聲。更重要的是,它還把韓束的品牌關注度提升到了彼時的歷史峰值。在冠名《非誠勿擾》后的第一周,韓束的百度指數首次超過了百雀羚。
2014年,韓束的廣告投放堪稱彪悍。那年,他們還斥資5500萬冠名天津衛視《非你莫屬》;5800萬元冠名東方衛視《背著青春去旅行之花樣爺爺》;花了1800萬元贊助東方衛視《女神的新衣》;1960萬元投播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第二季等綜藝節目。
之后,韓束在大手筆營銷的路上一路開掛。韓束當時表示,2015年將投7億元進入兒童洗護領域,與現有兒童洗護品牌展開競爭。
他們看起來不僅出手闊綽,而且看起來在品牌營銷上很有一套。
比如,他們持續深耕主流視頻媒體的一線IP,大規模投放多部優質爆款綜藝,包括芒果tv《少年可期》、《我最愛的女人們》,騰訊視頻《口紅王子》等;
在線下,那些昂貴的全國樞紐機場、全國影院、核心地標城市的戶外廣告屏,韓束的策略是“全年深度覆蓋多個用戶場景”。
另外, 他們緊跟時代,大玩粉絲經濟、私域和直播電商。
2019年,韓束獨家冠名吳亦凡巡回演唱會,借明星轉化粉絲。同年9月,上美集團相繼成立了社交零售、社交電商、社交直播、新零售電商部門,并對抖音、小紅書、直播等新型流量陣地進行深挖。
韓束多次出現在李佳琦直播間,李佳琦推薦的韓束金剛俠面膜曾創下8分12秒內大賣就創40萬盒+的硬核成績。
韓束的“財技”
韓束在企業運營上很有一套,在資本運作上,同樣表現地“財技”驚人。
2015年4月,據媒體報道,韓束CEO呂義雄在微信朋友圈自曝韓束完成4億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中信資本、聯新資本、前上海家化總經理葛文耀。
2020年,韓束再次融資5億元,投資方包括雅戈爾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安信智普投資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旭日紫金)、上海盈輔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百銀集團)等。
韓束融資歷程,圖片來源:天眼查
韓束CEO呂義雄似乎對融資、上市等相關信息并不避諱。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5年10月,呂義雄就在朋友圈發文稱上美籌劃于2018年掛牌上市。
之后,韓束IPO遲遲沒有公開的進展。
直到今年2月,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韓束母公司“上美集團”輔導備案的基本情況表。其中顯示,上美集團已于2月22日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