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界愛馬仕”三國殺
最近,在國內被譽為“葡萄界愛馬仕”的陽光玫瑰葡萄成為媒體競相聚焦的對象。和以往強調賣出“天價”不同,這一次,“跌到白菜價”“不香了”“滑落神壇”等說法紛至沓來。
從國內市場看,陽光玫瑰葡萄的價格確實大幅降低,從過去的300元/斤降至一二十元不等,“同過去的高奢價格相比,陽光玫瑰已然走進了普通人的果盤”。
與此同時,日本原產陽光玫瑰葡萄也呈下跌趨勢。
據葡萄管理網數據顯示,在日本水果賣場,全球最頂級的陽光玫瑰葡萄“晴王”今年最便宜的價格是270元人民幣一穗(串),而此前可以賣到五六百元一穗。
盡管價格下滑,“晴王”如今依舊站在產業鏈最頂端。
日本晴王葡萄
市場震蕩背后,新零售商業評論了解到,中國、日本、韓國圍繞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展開的國際博弈“三國殺”早已悄然上演。
產業狂歡
陽光玫瑰葡萄原產于日本,“晴王”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商標由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岡山縣總部于2011年注冊。
岡山縣農戶種植出來的陽光玫瑰葡萄,達到相關標準后,才能使用“晴王”商標。
業內人士稱:“這有點類似于中國的區域共用品牌,比如‘棲霞蘋果’,不過‘晴王’商標的使用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以“晴王”商標出貨,要求更具體、嚴苛,基本要求是單果粒14克以上,糖度18以上,果肉爽脆、果皮無澀感、玫瑰香味濃郁。
通過這套標準生產出來的陽光玫瑰葡萄,深受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消費者的歡迎。
日媒將陽光玫瑰稱為日本葡萄出口的“火車頭”,經其帶動,日本葡萄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0年前十個月日本葡萄出口量達到1500噸,超過2019年全年。
日本長野縣一位從事葡萄出口的業內人士透露:“能夠帶皮吃、香味優良,很受歡迎,洽購很多。”
這一迅速擴展的市場,引起中國、韓國水果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注意。
舉個例子,本來在云南昆明做水果生意的老劉,去日本吃過陽光玫瑰葡萄,感覺“真甜真香”,但被580元人民幣的售價震撼。他下定決心,前后賣了6套房、2臺車,想種出“讓咱們國家的人也吃得上、吃得起”的陽光玫瑰葡萄。
這個案例多少有些浮夸,但商機捕捉、產業落地,卻真實無疑。
2015年前后,陽光玫瑰葡萄引入中國之初,國內種植面積只有5萬畝。短短6年過去,在云南、陜西、寧夏、甘肅、廣西等地,陽光玫瑰葡萄都有大面積種植,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陽光玫瑰葡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80萬畝,且仍在擴增之中,“預計2021年將突破100萬畝”。
從事十余年葡萄批發生意的陸先生對媒體表示,目前陽光玫瑰葡萄已經在全國普及,但業內都知道,云南建水、賓川和四川西昌的品質最好。
云南陽光玫瑰葡萄園
云南成為中國陽光玫瑰葡萄主產區,其產品在線上線下都廣受消費者青睞。京東數據顯示,今年6·18,云南彌勒陽光玫瑰葡萄銷售同比增長67%。
差不多同時,韓國也加緊入局,形成“三國殺”之勢。日本農林水產與食品產業技術振興協會統計顯示,陽光玫瑰葡萄的栽種面積,日本為1200公頃(相當于1.8萬畝),韓國達到1800公頃(相當于2.7萬畝),中國高達5.3萬公頃(相當于79.5萬畝,和中國公開數據相近)。
規模上的差異,直接影響出口額。2021年1~4月,韓國產葡萄出口額約8億日元,增至上年同期的1.5倍,其中,陽光玫瑰葡萄約占9成。另一方面,日本的葡萄出口額僅為1.47億日元,出現近5倍的差距。
不難看出,中國和韓國憑借產量優勢,掀起葡萄產業“大狂歡”,使原產國日本為之承壓。
日本反擊
中國、韓國能大規模種植陽光玫瑰葡萄,和日本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專利保護的缺失密切相關。
培育出陽光玫瑰葡萄后,相關廠商在日本申請了專利保護,但是沒有申請PCT專利保護,也就意味著不能通過PCT途徑遞交國際專利申請,進而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權益。
正是因為這個“缺口”,中國和韓國得以引進陽光玫瑰葡萄,瘋狂種植,日本因此受到沖擊。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以品牌產品為核心,提出了到2025年農林水產品出口額增至2萬億日元、到2030年增至5萬億日元的目標。然而,現實卻很殘酷,2020年農林水產品出口額為9217億日元,低于2019年確立的要達到1萬億日元的目標。
要改變這一狀況,日本政府認為,必須采取既能保護日本的農產品品牌,又能抓住海外消費者需求的戰略。
具體到陽光玫瑰葡萄,在產業保護方面,日本選擇從種苗入手。
2019年11月,日本農林水產省召開專家研討會,會議達成一致:目前為止,購買者買下種苗廠商等開發的幼苗后原則上可以自由帶到海外,今后計劃調整制度,附帶禁止帶到海外等使用條件。
看起來,這一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中國、韓國正加速擴張的陽光玫瑰葡萄產業,但從策略制定到實施之間的時間差,又為中韓提供了“發展窗口期”。
直到今年4月9日,日本農林水產省才首次公布禁止帶往海外的農產品清單,稱將基于4月1日開始部分實施的日本《種苗法》(修訂)建立相關制度,防止包括陽光玫瑰葡萄在內的1975個優良品種流向海外。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年多的“窗口期”,大批種苗因此加速流出。
舉個類似但較為極端的例子,2019年2月,一名住在日本大阪的男子在未經出口檢疫的情況下,試圖將“和牛”的精液和受精卵帶到中國。
報道這個消息時,日媒直言:“假如此次被裝入超過100個容器的大量和牛精液和受精卵被帶到中國,不難想象會重蹈陽光玫瑰葡萄的覆轍。”
事實即是如此,日本之所以修訂《種苗法》,就是因為接連發生陽光玫瑰葡萄等日本國產品種流出海外的事例,“還發現了在中國或韓國擅自栽培后,出口到東南亞等第三國的情況”。
然而,PCT專利保護的缺失,禁止種苗帶出日本這一法規的姍姍來遲,讓日本的反擊難以發揮出他們希望看到的作用。
近些年,陽光玫瑰葡萄的產業格局已經趨于穩固,新零售商業評論認為,接下來的競爭,或許不是阻擊種苗,而是要有戰略定力,不被市場綁架,做到品質至上。
兩極分化
陽光玫瑰葡萄無論產自日本,還是韓國,很大一部分都是銷入中國。
2019年,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額約9121億日元,其中水果335億日元。這些包括陽光玫瑰葡萄在內的水果,從出口目的地看,中國占大部分。
韓國則借助電商渠道爭奪中國消費者。去年雙11前夕,在韓國外交部的支持下,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在天貓上以官方名義開設了一家“國家旗艦店”,上線韓國原產的陽光玫瑰葡萄等產品。
該公社中國地區本部長鄭年珠坦承:“很看好中國市場,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以及和天貓平臺合作的深度。”
日本、韓國生產的陽光玫瑰葡萄銷入中國,中國本土也有大量產出,“消化”這些產品,依靠的是生鮮市場旺盛的需求。
要知道,2020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超5萬億元,即使遭遇新冠疫情,國人對生鮮的需求仍不減反增。
需求如此廣闊,卻是對陽光玫瑰葡萄品質的嚴峻考驗。云南一家陽光玫瑰葡萄公司的品牌負責人孫永斌認為,今年,整個市場已經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口感好的優質果子供不應求,口感差的劣質果子無人問津將是未來的市場常態。
市場分化之時,中國一些廠商逆向而行。和正統的陽光玫瑰葡萄呈長粒橢圓形不同,近兩年,國內涌現大量圓粒形果子,“雖然果形漂亮,但很少有濃郁的玫瑰香味”。
“果子形狀的不一樣是無核化處理方式的差異,長粒的保留了種子胚囊。”孫永斌介紹,圓粒的直接破壞了胚囊,而香味恰恰來自于胚囊釋放。
在孫永斌眼中,香味是陽光玫瑰葡萄的“靈魂”,“為了賣相丟了內在品質,無疑是本末倒置”。
從更大范圍來看,以“晴王”為代表的日本產陽光玫瑰葡萄,能賣出遠遠高于國內陽光玫瑰葡萄的價格,正是對品質、品牌長期堅守的結果。
也就是說,日本、中國、韓國的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呈金字塔結構,日本以高溢價品牌化征服消費者,中國和韓國更多以高性價比為“殺手锏”。
如果中國廠商能夠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打造出有影響力的產品和品牌,才會對日本陽光玫瑰葡萄產業構成“致命威脅”,也唯有此,才能成為陽光玫瑰葡萄“三國殺”真正的主角。
參考資料:
1.《“葡萄中的愛馬仕”跌到白菜價?》,春城晚報
2.《90后美女創業:賣了六套房種出來的葡萄,是啥味道》,天下網商
3.《全球最頂級的陽光玫瑰葡萄——“晴王”的前世今生》,葡萄管理網
4.《陽光玫瑰葡萄等種苗將被禁止從日本帶往海外》,日經中文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