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消費者的了解,再多的理論知識都不如觀察一線門店的顧客來得更加真實。以幾個我在門店接待的顧客為例談談我所認知的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對于美的追求是鍥而不舍的
案例:一個年近40歲的大姐,皮膚很好,是品牌的老顧客,進店說想要一雙鞋子配闊腿褲。先給她試了一雙最近很流行的小白鞋,大姐覺得不夠時尚。經過了解,她的闊腿褲是黑色的,我進而給她推薦了一雙白色復古跑鞋,她一開始各種嫌棄,覺得這款鞋子太笨重,鞋底不夠軟。我和她反復解釋說明以后,她答應試穿,試穿完感覺穿著挺舒服的,但是又反復問我這鞋子能配闊腿褲嗎?正好我給她推薦的鞋子,自己也買過一雙,還有一張配闊腿褲的照片。我翻出照片,現身說法告訴她,這種版型的復古鞋子就是和時裝搭配的,不管是大衣還是闊腿褲都能穿出時尚感。看過我的照片,她覺得效果很不錯,進而又問我要搭配什么襪子,我給她推薦了船襪,告訴她這樣和闊腿褲搭配襪子就不會露出來,提升美觀度。最終鞋子和襪子她都下單購買了。
解析:消費者對于美的追求是鍥而不舍的,不分年齡,不分性別,遠遠超出我的想象程度。我本來想在運動品牌購物的消費者會更加注重舒適性和功能性。但是我發現來門店購物的很多顧客,經常問到的問題往往是:這樣能搭配嗎?這個顏色好看嗎?你幫我看看哪個更適合?
不要以為時尚圈離我們很遠,不要以為時尚就是那些有錢人,國際大牌們的游戲。時尚本在T臺,最終表現在生活中是通過一線店鋪影響到每個人。運動鞋搭配闊腿褲最先是在時尚圈流行的穿著方式,這種穿著方式不僅影響的是一個城市的時尚群體,更是影響了像上文那位40歲左右的大姐。這種顧客就是時尚為門店帶來的,也只有具備一定時尚知識的員工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品牌不僅要從設計源頭解決好時尚和搭配。更要對一線門店員工,加強時尚流行趨勢和產品搭配原則的培訓。
消費者對于價錢沒有那么敏感
案例:最近品牌在推廣一款限量版的復古跑步兩用鞋,價位比品牌平時在銷售的鞋子貴一倍多。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員工都比較泄氣,覺得這款鞋子價位太高,但是賣點不明顯,很難銷售出去。剛看到這款鞋子的時候,我也是這種想法,但是經過培訓后,我對這款鞋子竟然萌生了想要買的沖動。我給消費者推薦這雙鞋子的時候,從消費者最能直接感知的優點開始講解,進而說服他試穿,讓消費者彎腳感受鞋子設計的生理彎度,試穿以后再慢慢講解他可能一下子無法感知,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雙鞋子的優點。結果是很多我覺得看起來可能不會購買的消費者,試穿以后竟然有成交的。有了第一雙的成交信心,后來推薦的時候就覺得越來越有信心。最終發現大部分購買這雙鞋子的消費者并沒有說鞋子很貴。
解析:消費者對于價格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敏感,現在有很大一部分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他們愿意接受好的東西,他們愿意花錢買值得的商品。只要你能實實在在告訴他,你的東西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這些好恰好是他需要的,那么他就愿意接受。
一個東西的價位必須要有與之匹配的價值,渠道本身就是價值的一種體現形式,在消費者進入銀泰之前就對銀泰的貨品有個預估的心理價位。另一種表現形式則體現在一線員工上,他們需要很好地告知消費者,與這個貨品價格相匹配的價值有哪些,越是詳盡越能說服顧客購買。
消費者從眾心理很強
案例:在門店待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了一個現象,店鋪越是人多的時候越是有消費者想要進來選購。店鋪越是空場的時候,可能一個小時都沒有消費者進來。我發現這不是一個店鋪一個品牌一個時段的個別現象,而是一個放之零售店鋪兼通用的普遍現象。這個現象背后就是消費者的從眾心理。
解析:零售企業往往把門店的干凈整潔,貨品陳列的美觀大方,店員的精神狀態飽滿作為吸引顧客進店的重要因素。其實不妨想一想,如何讓你的門店假裝有人氣也是一個吸引顧客進店的好方式。找一部分閑置在家的家庭主婦來門店試穿,定期在淡場的時候推出VIP顧客新品品鑒會。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店員的搭配功力,另一方面可以讓賣場看起來有人氣,吸引其他顧客進店。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與其坐在辦公室翻遍了資料去冥思苦想消費者的需求,還不如實實在在在門店和顧客溝通交流發現他們的需求。
(原文首發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