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
今年1月18日,位于淮海中路的由香港新世界大廈改造而來的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進入試營業階段,引起業內普遍關注。改造后的K11商業面積近4萬平方米,引進78家品牌,其中近20%的零售及餐飲品牌首次入駐上海。
在延續香港K11購物藝術中心藝術·人文·自然定位的基礎上,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更是提供了藝術博物館、環保體驗中心、主題旅游景點和展示人文歷史的絕佳場所。打造了33米全球最大的人工瀑布,令人驚嘆;提供了面向公眾的包括免費藝術中心、新食藝、屋頂花園、大型垂直綠化以及多元化品牌名店的“創藝”生活。這一切為上海市民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
日前,K11購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建豪針對K11所帶來的創新型購物體驗作了詳細的介紹。
市場:從目的性消費到體驗性消費的轉變
在陳建豪眼里,上海和其他商業成熟的城市有一個共同點,即消費模式相差無幾。城市商業的發展,往往經歷這三個階段:街邊店——百貨——購物中心,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體現,也是消費訴求提升的痕跡。其中百貨是商業發展尚未成熟時期的第一步驟,陳建豪說,進入百貨店的人基本都是目的性消費,去百貨就是去買東西,這期間的促銷活動比如打折對消費者會帶來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當整個商業的發展越來越成熟的時候,人們不再針對性地去消費,開始注重消費過程中的體驗。購物中心的出現,制造了一定的購物體驗,但是同質化也愈加嚴重。有限的高端品牌、奢侈品牌和快時尚品牌資源被各大購物中心爭奪,被簡單組合在一起。陳建豪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訴求越來越不同,口味越來越挑剔,現有的品牌組合已經很難再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品牌(多樣性),還有品牌后面的文化和歷史。”例如,上海K11引進了日本一家擁有75年歷史的老牌餐飲品牌。
K11:做到藝術和商業的完美融合
K11購物藝術中心可謂應運而生,這個由香港新世界集團發展執行董事兼聯席總經理、鄭裕彤家族第三代掌舵人鄭志剛一手締造的商業品牌,正一枝獨秀在中國內地商業地產大潮之中。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是K11在中國大陸擴張的首站,即將于今年6月正式開業。項目從內部結構、空間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融入藝術、人文、自然的元素,充分體現K11的核心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牌認知上,K11非常看好和重視設計師品牌,除了在集團零售業態中聚合了大部分設計師產品之外,也在K11購物藝術中心里積極引入。“雖然我們與國際大牌的關系很好、很熟,但是在中國不能百分之百依靠國際品牌,現在國外也有很多新品牌,國內也有很多好的設計師。我們希望把這些新的設計師聚在一起。”陳建豪透露,K11在武漢、貴陽設有專門的藝術空間,里面有100位藝術家,大家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不斷熏陶和培養自己。
那么藝術和商業怎樣做到很好的接駁?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可以給出答案。在地下三層的藝術空間里,消費者能夠在體驗和互動中真切感受到藝術的存在。陳建豪說,藝術是表達內心的東西,不是掛在墻上或者光用眼睛看就能懂的。因此,在這個藝術空間中,K11將做一個展覽,根據消費者對藝術的不同理解層次,設置不同的課程,邀請藝術家現場互動,整個過程消費者可以參與其中。另外,空間里還將開辟圖書館并完全免費開放,消費者可以安安靜靜坐下來看書。三樓設置一個農莊,消費者可以真實地體驗種菜、種水果等田園勞作生活,增加消費樂趣。從商業化的角度而言,這些舉措能有效延長消費者在商場逗留的時間。“我們還會融入很多環保的概念,真正做到藝術、人文、自然三者的結合。”他這樣表示。
當然,打造體驗式購物環境除了開發商的自身努力之外,還離不開品牌商戶的通力合作。各自為戰、散兵游勇,起不到聚合的作用。陳建豪說,在品牌洽談的時候,K11就會告知對方他們需要明白K11是什么樣的平臺,他們在K11可以做不一樣的店。
(搜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