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拒絕改變的人走開
張青山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親愛的約翰: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讓羅杰斯擔當重任,獨當一面。事實上,我曾為此做過努力,但結果頗令我失望。我的用人原則是,被委以重任者是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的人。但羅杰斯顯然不夠格,因為他是個思考懶惰的人。
在我有心啟用羅杰斯之前,我為考查過他,用一個問題。我說:“羅杰斯先生,你認為政府怎么做才能在三十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他聽了顯得很困惑,懷疑自己聽錯了,一陣沉默過后,他便開始反駁我:“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您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殺人犯、強盜以及強奸犯全部釋放嗎?您知道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嗎?如果真是那樣,我們就別想得到安寧了。不管怎樣,一定要有監獄。”
我希望把羅杰斯那顆鐵板一塊的腦袋砸開一道縫,我提醒他:“羅杰斯,你只說了不能廢除的理由。現在,你來試著相信可以廢除監獄。假設可以廢除,我們該如何著手?”
“這太讓我勉強了,洛克菲勒先生,我無法相信,我也很難找出廢除它的方法。”這就是羅杰斯的辦法——沒有辦法。
我想像不出,當給予他重任,當機會或危難來臨的時候,他是否會動用他所有的才智去積極應對。我不信任羅杰斯,他只會將希望變成沒有希望。 ”
當我看到這一段話的時候,我不禁想起身邊的一些人。當我希望他們改變一下工作的方向,比如希望他們從事另外一種連鎖店的體系建設和營銷,而不是超市的時候,他們告訴我:我不懂這個行業,怎么做?這個回答給了我很大的挑戰。
顯然,我們不是從娘肚子里爬出來就會干超市這一行的,也是后天學習的。但是人一旦具有慣性思維、懶惰思維,導致他們只會按照老路走,也不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做超市,也不會有什么創新的思維。我參與西安市場營銷學會的工作,也給養豬的本香集團、養牛的秦寶牧業做過咨詢。
我在這方面比洛克菲勒做得要多很多,反復談話,希望他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幫助他們修改和發表論文,不斷給他們新的建議。但是始終不見成果。有的人說,你跑得太快了,他們跟不上。其實我跑得一點也不快。我是給時間、給機會了的。但是不見得就有效果。
我每次去項目部,發現往往我們的一些資深老師,是不讀專業書的。干這個行業越久,越不讀書。倒是我們的一些年輕干部,不斷在讀書學習。如果我問起來,他們會說,你怎么知道我不讀書?我在網上讀了專業文章——我實在感到困惑。我知道網上會有一些好文章,聯商網上同行的博客,也是我的師傅。但是我也發現更多的好書,在網上是不可能免費看到的。身邊沒有一本專業書籍,知識全靠從網上取得,那么中國的學校完全可以關門了。不學習的借口有一千條。學習的道理只有一條,要跟得上時代進步。
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我讀了《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沃爾瑪的第一堂課》、《在超市里遇到亞當.斯密》《偉大的零售商》四本書,其中《偉大的零售商》還差兩章沒有讀完。我讀書基本上是在蹲廁所、睡覺前的被窩里、火車上完成的。此外還要每周讀《中國經營報》、《商學院》、《店長》。除了這些專業書籍、報刊外,還讀了《單反相機攝影基礎》、兩期《中國國家地理》。并且溫習了介紹翡翠知識的書——《翠趣》。12月份還有一本《贏在貨架》的任務。
我反對死讀書,但是更反對不讀書。讀書畢竟是最快、最有效的學習手段之一。不讀書,不學習,不思考,不看世界,就必然不得進步。
正如洛克菲勒講的,不學習,不讀書,不愿意適應變化的人,遇到新的問題和困難,總是試圖從過去的經驗中去解釋,去尋找答案,一旦尋找不到,就感到茫然若失。即使在超市的管理和營銷中,也是在吃別人嚼過的剩飯,不會舉一反三,更不會推陳出新。
他們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是若干年以來形成經驗,這些經驗使他具備了一定的能力,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些經驗也會成為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禁錮人的思維、剝奪獲取更大能力和成功的機會。。我見過大街上賣老鼠藥的用作道具的小白鼠,在一個轉盤上,奮力的跑著,似乎在進步,但是就是沒有跑出轉盤去。
這樣的人無法擔當更大的責任,甚至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連自己的現有的也不能夠把握住,個人價值會不斷的降低。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樣的人居于一個企業重要的位置,結果是企業會失去活力和機會,有新思維的人無法進入,得不到認可,無法留住,無法獲得升職的機會。
中國大多數企業屬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活力,就在于能夠快速適應的市場的變化做出反應。變則生!不變則死!哪怕是變錯了,也不要緊,因為及時改變,還可以存活。不變就可怕了,錯誤的東西不變就要完蛋,正確的東西不變,早晚也是錯誤的。
做企業,要找出那些適應變化的人,能夠順應變化的人,能夠迎接變化和挑戰的人。及時剔除那些不能適應變化的人,至少不能讓他們擔當重大的責任。在這個時候,不要畏懼,不要怕這些人的離開會引起企業的變化。
沃爾瑪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發生過超過三分之一的高管離職的大地震,山姆沃爾頓復出。結果呢,離職的董事長邁恩帶著團隊到了另外一家連鎖企業,卻沒有能重復在沃爾瑪的成功。沃爾瑪的也沒有倒下,反倒更加快了發展,成為世界第一。
老洛克菲勒在企業發展中,多次更換了合作伙伴,唯一的理由就是:必須讓那些因循守舊、目光短淺的人離開企業核心。結果洛克菲勒的企業不斷壯大,成為那個時代的翹楚。
所以除非他們改變,否則請他們離開!這是企業的幸運而不是失誤!吐故納新,才能使企業不斷進步,獲得新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