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關閉的百全超市中牟縣劉集店
核心提示
百全混血兒,中美“試婚”戲,碰了4年壁,全國收戰旗,轉型仍無期
“4年試錯化為烏有”。
中國首家中外合作農村連鎖超市百全,悄然關閉或轉讓了其在國內的98家直營門店,這包括河南省內的29家門店。
這是場迅雷不及掩耳的變局。今年3月末,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郵政)和美國地平線投資集團(以下簡稱美國地平線),三度“誓師”,在鄭州宣布,“將在河南的鄉鎮市場開設500家超市,二次向全國全速拓展”。如今,這個曾自認為武裝到牙齒的“超級混血兒”,或是在用這種無聲的答卷迎合外界此前N種質疑:水土不服、合作錯配、模式糾結、連年巨虧。
河南百全超市批量蒸發
6月20日,近300平方米的鄭州市中牟縣劉集鎮百全店,僅剩兩張桌子、兩個貨架和郵政員工劉濤(化名)蓋郵戳有節奏的當當聲。
這或是劉濤發泄孤獨的方式。如他所說,這家店去年12月份就關門了,在中牟縣的百全超市系統算是早的。而在以前,他每天與超市的營業員一起工作,總缺不了歡笑和閑談的樂子。
與郵政“同屋”辦公,是百全超市一大特色,尤其在河南,其所使用經營物業均由河南郵政提供。有部分超市員工就來自“轉型”的郵政員工。
劉濤并不清楚閉店原因。他能聽到的,是該店開業兩年多來,月均銷售額僅6萬~8萬元。于是,總部要求劉集店與其他門店“業務合并”。
通常,超市行業的平均毛利潤率為15%。而百全超市標配6名員工,單人工資約1200元/月。也就是說,劉集店單月利潤收入不夠給員工發工資。
劉濤稱,在關閉劉集店前,百全曾希望找到接手“下家”。怎奈,最終卻落得甩賣貨架與剩余商品。
令人意外,百全的中牟縣大孟鎮店,在其系統內經營效益相對較好,在該鎮算是數一數二的,其命運卻與劉集店殊途同歸。該店在4月份完成清倉后,一直在等候新的指令。
但是,百全中牟縣雁鳴湖鎮店似乎是幸運的。如該店員工說,今年4月末,門店被新老板接手,百全向其支付了解聘賠償金。然后,她就被重新收編。
讓這位前百全員工震撼的是,該店2012年5月開業后,最好時候也不過銷售3000元/日。短短一月后,其銷售額提升了三四倍。
值得一提的是,該店的接盤方,恰是同條街上相距百米的對手“鄭州供銷超市”。
在同一地區、相近時段大面積關店或轉讓,百全超市一定有其深邃動機。
有消息人士透露,雁鳴湖鎮店完成出讓后,標志著百全河南公司旗下29家直營店全部停業。百全河南公司當前已無任何實質性經營業務。所謂的千余家加盟店服務,可忽略不計。
6月23日,記者就此向美國地平線北京總部一高管求證,得到了確認答復。
但事實上,百全超市在河南市場突現異象,并非孤例。
中國“鄉村沃爾瑪”全面坍塌
6月24日,百全被爆出了關閉山東、江西兩省門店的消息。
依據百全官網發布全國門店信息,記者隨機聯系山東省、江西省共4個城市的7家百全超市電話,均無法正常聯絡。
這是否意味著,百全在國內3省耗時4年投資的98家門店無一幸免?
美國地平線高管以“不負責具體業務”為由,婉拒回答。
那么,發展4年的百全究竟是何模樣?
2010年4月,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宣布合作發展超市連鎖業務。當年9月,“中國一號店”在河南省新鄭市薛店鎮開業。合作雙方聲稱,“打造中國鄉村版‘沃爾瑪’,2015年開出萬家直營店”,儼然是一副武裝到牙齒、高舉高打姿態。
美方,一不缺錢、二不缺零售業高手。其管理團隊,絕大多數是來自沃爾瑪、家樂福等一線實戰型選手;中方,在國內物流業一家獨大,營業網點數以萬計,最不缺的就是物業資源。從理論上說,在全國任何鄉鎮上的郵政網點,凡是有合適的物業條件,即可迅速擺上貨架、造出百全。
2011年~2012年,百全迅速跑馬圈地。在河南省先后進入10余縣、29個鎮。同時期,切入山東、江西兩省。截至2013年7月,百全公開披露的直營店數量為98家,并以批銷業務的方式(二手中間商)發展6000家鄉村加盟店。
豈料,以2013年為轉折,百全凌厲的拓展步伐戛然而止。不僅再無新增門店,并開始逐步暴露出“水土不服、合作錯配、模式糾結”的經營窘態以及一度傳出“巨虧4億元”。
“可以肯定,地平線作為單一投資方,3年投資額總計只超過了1億元。”這是2013年7月,前述美國地平線高管給予本報的答復。
那么,全面閉店的百全該如何估算損失?
有消息人士透露,2013年度,百全全國系統銷售規模約6000萬元,直營店月度平均虧損約200萬元。如果算上北京總部、各省分公司行政成本,這一數字或將放大4倍。此外,按98家門店硬件投入約30萬元計算,門店總計投入約3000萬元。而這,尚不包括物流配送的投入。
針對上述信息,記者向美國地平線提出采訪其CEO羅定中,卻被告知“羅在休假中”。
“鄉村攻略”結局如何?
“砍掉百全零售業務,是羅定中的決定。”這是來自百全系統省內多人士的說法。
據了解,羅定中于2013年下半年加入百全超市。此前,其在家樂福、樂購、麥德龍、易買得等外資商企,有著近20年工作履歷。
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2月,羅定中與美國地平線投資人溝通后達成共識,看不到零售業務的盈利機會,選擇放棄”。
于是,百全著手“斷腕式”甩店,頗顯急促。
如中牟縣鄭州供銷超市負責人王某稱,接盤該縣兩家百全門店成本極低,僅需向郵政支付房租,并無任何加盟費。但在接盤協議中,卻有不得更名的條款。
但王某頗有牢騷稱,“修車成本比買車成本還要高”。百全在當地消費市場留下的口碑,令人沮喪。一個多月來,公司為百全雁鳴湖店傾注大量促銷資源,仍無法達到銷售預期。
這或代表了百全在4年中市場生存的尷尬。
如前文所述,它長期貨品稀缺、經常缺貨、價格居高不下,導致消費者對其缺乏好感。但這只是表象。因為,“全美械”裝備的百全被鄉鎮中小超市打得潰不成軍,是它低估了國內農村市場競爭難度,也是它高估了自身實戰能力,打了一場“無準備”的仗。
比如,并非所有鄉鎮郵政網點物業都適合開超市,并非美國沃爾瑪鄉村店照搬就能適應中國實際。
又如,依照國內多項政策所限,百全不能銷售香煙、奶制品與生鮮食品。僅此就讓百全的市場吸引力銳減;還如,鄉鎮中小超市不乏出現假貨、串貨,并能嫻熟地掌握“避稅技巧”。這讓百全迅速陷落不平等的競爭環境,導致其經營成本落差較大、商品采購與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事實上,百全4年“試錯”最窘迫的,不是短期內“缺貨價高”。而是一群高大上的管理層遲遲不能為其解決清晰的市場定位,以及遭遇問題后可調整的方向。
據了解,百全核心管理層中有八成來自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商企,以操盤萬平方米以上大賣場模式見長。但是,郵政所提供物業多在500平方米以內,百全只能走中小型超市連鎖化路線。
“你見過一群核武器專家在鐵匠鋪打菜刀、賣菜刀嗎?”這是來自百全內部人士的調侃。如其舉例,公司照搬了大賣場商品丟失率與上限,結果,小超市該丟的、不該丟的都會如期“湊夠損失”。
“鄉村沃爾瑪”要變身“鄉村麥德龍”?
百全全部閉店,是否意味著鄉鎮商業連鎖模式徹底失敗?會因此退出中國市場嗎?
對方就此否認,并特意提醒到,今年3月在鄭州,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舉行過百全項目啟動儀式。地平線將利用河南郵政便捷的物流優勢,試驗全新商業模式,計劃設立500家“百全連鎖超市”,二次進入全國市場。“現在,百全總部已遷至鄭州,這就是我們信心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百全超市兩合作方第三次舉行簽約合作儀式。前兩次分別是在2010年4月與2013年6月。
有消息人士透露,時至目前,兩家公司也未實現合資,一直處于“試婚”狀態。而其中核心原因,外界難以得知。
美國地平線高管答復是,“只能說雙方融合在進行中,應該會加速”。而在上年7月,對方對同一問題的答復是,“第二次簽約是合資公司正式‘領證’”。
很難想象,兩套不兼容的團隊在4年中同駕百全,方向盤究竟該向左,還是向右?
至于百全提出的全新商業模式,業界已有耳聞。有消息稱,美國地平線希冀于利用河南郵政既有的商品批發業務,在全省建立百余家DC倉儲式購物中心。
簡單理解,即是羅定中決定將百全由“鄉村版沃爾瑪”,改造為“鄉村版麥德龍”。而麥德龍與沃爾瑪最大的業務區別,是前者具有批發業務功能。
而據知情人透露,郵政的DC物流中心最初功能設計,只有郵件轉運。羅定中認為,既然郵政有現成的商品批發業務,不如將其嵌入DC中心,并改造為面向農村消費者的超市。如今,第一家“DC倉儲購物中心”已在新鄉市封丘縣籌備。
“鄉村沃爾瑪”也好,“鄉村麥德龍”也罷,事實上,農村消費者對百全的模式之變缺失興趣,只看有什么具體實惠。而能否適應農民購物習慣,能否找準與當地中小超市錯位競爭的特色,能否將合作雙方此前錯配的資源理順、有效發揮,關系“中國鄉鎮連鎖超市探險者”百全的未來命運。
記者手記
百全的“試錯”結局只是個例,因為無論是農民日益提升的消費能力,還是品牌商渠道下沉的殷切訴求,都為現代零售業深耕農村市場提供了客觀推力。
開拓農村藍海市場的方向清晰,并不意味著會有清晰的打開方式。
至少,百全的勇敢,為國內零售同行提供了可貴的“試錯”經驗;至少,百全的陷落,求證了現有稅負制度、農村市場“假冒商品”監管存有瑕疵,會導致局部競爭環境缺失公平;至少,百全仍在堅持糾錯,它讓被包圍在“康帥傅”方便面、“可日”可樂、“周住”洗衣粉中的農村消費者期待,更在催化農村零售市場競爭進入規范、有序、誠信的軌道上。
(大河報 記者 楊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