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兒子幼兒園同學的媽媽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大意是:“親愛的爹娘,我說服不了你們,一個喂飯,一個喂湯,愁死我!”附圖是,兩個老人一人拿一個碗,追在孩子后邊喂飯的畫面。
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中國家庭都屢見不鮮,在我們家也曾有過這樣的問題和摩擦。很多中國的家長會說:“不喂不行,孩子太小,自己不會吃,吃不飽。”四五歲還有大人喂飯也屢見不鮮。而孩子因此更不好好吃飯這個話題更是媽媽圈的熱議。而同樣的話題在西方家長那里,他們的觀點是不用管他,哪怕是不到一歲的孩子,可能就開始自己進食,即便吃得全身都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孩子餓了他自己就會吃,我相信他不是傻子,餓了就吃是動物的本能。所以,你會發現,很少有老外談到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
是圈養還是放養?是保護還是放手?是兀自恨鐵不成鋼還是讓孩子嘗試犯錯?很多家長都是各持己見。
但說實話,如果你不敢放手,那孩子永遠也長不大。如果你事必躬親,那孩子又怎能學會獨立呢?孩子的潛力總是超過我們的想象,你不放心孩子,其實是不放心自己,對自己的教育成果沒有信心。
其實,在門店員工管理上,又何嘗沒有這樣的情況呢?
曾經在我去加盟商門店巡店時,有一個加盟商張姐,就是如此。
當時,這個加盟商張姐加盟我們的童裝品牌已經兩年了,店鋪的業績也算風生水起,逐步上升。在這樣的勢頭下,這個加盟商準備再多開兩家門店,把生意做起來。因此,我當時作為總部的人員,來到這個加盟商的門店進行巡視。
從第一眼看到這個張姐開始,我就覺得,我從來也沒有見過銷售能力這么強的加盟商老板。來到童裝店的顧客,一般都是媽媽,而張姐自己也是一個媽媽,三十多歲,和顧客很有共同語言。她有這個本事,客人來到店鋪,不超過三分鐘,她能和顧客把肩膀拍起來,小手拉起來,胳膊挽起來。屬于典型的見面三分熟的銷售老江湖類型。但與此同時,加盟商張姐一見面也開始給我發牢騷:“我可怎么辦啊?這個店鋪就靠我在這里做銷售,那幾個都是小姑娘,沒經驗,不行!你看看我,嘴巴也爛了,舌頭也破了,喉嚨也上火了,累死我了。馬上要再開兩家店,我可怎么分成三瓣啊?……”
很明顯,張姐是典型的在圈養員工。因為對員工不信任,不放手,導致了自己事必躬親,事事親力親為,從而讓這個店鋪越來越離不開自己,以致到最后完全依靠自己一個人在支撐,其他全是擺設。
由此我想起了近年來在培訓咨詢行業發展非常之快的一家咨詢公司,也是我個人非常佩服的一家公司,4年從0-4個億,45家分子公司,創造了業內很多神話。那么在用人方面,同樣也是采用了對員工的超前使用和敢于試錯。曾經在探討關于用人提拔標準的時候,我問道:“我們這個超前,有多超前?一般要具備多少的能力才能夠提拔?”答曰:“原則上要具備百分之七十的能力可以提拔,但實際上,有時只有百分之三十的能力,就開始使用了,沒辦法,發展太快,沒人吶。”是的,如果這個時候再局限于太多的條條框框,不敢信任,不敢放手,那你圈養出來的只是溫室里的花朵,又有多少經得起風吹雨打?又哪能達到一日千里的深圳速度?
管員工,圈養不如放養。在風險能承擔的情況下,親力親為不如讓一批敢打敢干的去嘗試錯誤,沒有失敗就沒有經驗,沒有鍛煉就沒有成長,誰又不是這樣一步步從不會到會,從青澀到成熟呢?
在團隊目標明確,齊心協力的基礎上,給員工以信任,適當的放權,超前使用,敢于試錯,你會發現,也許員工會回報你更多的驚喜。
所以,以下幾句話送給大家:
1、 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成功也是被逼出來的,回想你自己的成功之路,往往如此。
2、 不做不知道,不逼不成材,相信員工的可塑性。
3、 在門店發展的任何階段,都要明白,靠一個人的力量永遠不夠。
4、 與其累死自己,不如忙碌大家。
5、 放養員工,給機會,敢嘗試,驚喜,也許就在意外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