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進入中國已經十八年了,這個舶來的產物見證了中國零售業的高速發展,及起起落落,而今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轉型。
10月30日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將關閉日本30家業績不佳店面,縮小旗下日本業務規模,并計劃2015年對50家日本店面進行重新裝修,著重強調生鮮食品和熟食產品,這兩年沃爾瑪已累計關閉了國內9家門店。英國Tesco日前公布的2014年上半財年業績數據顯示,其稅前利潤同比下跌91.9%,低迷的業績讓Tesco股價下跌50%,董事長理查德·布魯德本特因此辭職。而國內歐尚、步步高、家家悅、丹尼斯、新華都、永旺、洋華堂等以前做大賣場業態的零售商也在新建或已轉型購物中心業態,大賣場業態是否氣數已盡?未來大賣場是進軍購物中心還是社區超市,面臨艱難抉擇。
目前國內商業地產發展迅猛,主要以綜合體、購物中心業態為主。據中購聯行業研究報告資料顯示,至2013年底,中國購物中心的存量已經達到3450家,中國購物中心的增長區間,從每年開業200~300家提高到現在的200~400家,到2015年中國購物中心的總量將達到4000多家。我從事商業設計已有4年,客戶主要為房產開發商及零售商,從2012年開始,客戶一直談到的問題就是招商難;購物中心招商現在已成為零售商的難題,以前是品牌商求著物業方給塊好的店鋪位置,如今物業方還要請品牌商吃飯,求著品牌商入住。雷同的定位造成購物中心同質化的競爭,商鋪空置率逐步升高;另外從大賣場業態轉為購物中心業態的零售商缺商家資源,少懂得購物中心經營管理的團隊,這時大賣場轉型做購物中心為時已晚矣!
國內房地產突飛猛進造就了許多大體量的社區,開發商在拿地時政府要求有社區配套商業,根據社區面積大小,商業配套面積有1000-10000平方米不等,開發商住宅已經掙錢,商業部分租金不高,適合開社區超市。我在廊坊一個客戶做住宅,壓在手里的社區商業面積累計有十多萬平方米,大的商業有三四萬平方米,小的也就二三千平方米,這樣的物業適合大賣場及社區超市開店。社區超市注重生鮮加工類、熟食及蔬果類商品,只要大賣場在轉型上加強生鮮加工類、熟食及蔬果類商品自營,作出自己特色,社區超市大有可為。
大賣場轉型需要根據自己企業特長來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不要盲目跟風,練好內功終究會開創出新的天地!
- 該帖于 2014-11-1 10:2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