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家樂福最近要開easy便利店了,關于便利店的話題最近的確是“小蘋果,火火火!”。便利店真的會是零售業的轉運良機?個人創業發財的終南捷徑嗎?
從我國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來看,便利店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日本和臺灣,便利店興起于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顧客更加追求便捷且對價格敏感度較小的時期。我國2012年,人均GDP為6597美元,但分布極不均衡,如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已分別達到13761和14100美元。同時從人口密度看,有70%以上的省、直轄市人口密度超過2000人/平方米,城鎮化已超過53%。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城市人口密度還將上升,這些都為便利店的開展奠定了有利的經濟基礎。
目前我國便利店的密集度仍然較低。在日本平均28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在臺灣地區平均每20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而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我國26個樣本城市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城市要5000人以上才擁有一家便利店。有的城市如北京、南寧,平均要2、3萬人才擁有一家,可見便利店在我國還有很廣大的擴展空間。
各傳統零售商和電商也正在積極進行戰略部署進軍便利店市場。華潤萬家、歲寶百貨、廣百、步步高、天虹等國內多個知名零售企業近年開始涉足便利店業態以尋找更大的成長空間,電商如京東、亞馬遜和支付寶等也紛紛與便利店結盟,以求彌補線下業務短板,提高消費者體驗,更有快遞巨頭順風拓展零售業務,實施O2O戰略自營便利店。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小型零售業態也倍受矚目。如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爾瑪就于三月在美國開了第一家便利店,并宣布在2014年增加大約270-300家小型門店。
中國便利店企業的經營情況
根據德勤報告,基于21家以便利店為主營業態的企業的經營情況。從規模來看,多數企業在100億元以下,其中10億元之下和10-100億元之間的企業各有9家,各占43%。銷售額在100-3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2家而在300億元以上的僅1家。樣本中絕大多數企業來自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僅有4家。
13年便利店樣本企業的門店數量和營業面積分別增長8.6%和11.4%,相對于超市和百貨業態顯示出更強的增長態勢。其銷售額增長18.2%,主要增長來源還是門店的外延式擴張。
由于便利店樣本企業仍然保持快速擴張,在門店數量、營業面積和員工數量方面都有超過10%的增長,根據圖表顯示便利店經營面臨較大的人工和房租壓力。就費用結構而言,員工費用在三項費用中的占比上升了2個百分點,而房租和水電費用占比均略有下降。
便利店門店的經營情況
企業問卷中便利店的樣本店鋪,數據完整且門店營業一年以上的共有25家。25家店鋪中,17家位于一二線城市,8家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平均營業面積為158平方米,最低為38平方米,最高為396平方米。平均銷售額為597萬元,最低為198萬元,最高為1369萬元。由于填報的樣本門店為各公司銷售情況較好的門店,因此銷售規模大,經營業績好,以銷售為例,樣本門店的平均日銷售額為1.64萬元。
2013年,樣本店鋪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4%,增幅持續放緩。員工數量較去年下降3.5%,因此人工效率有所提升。各店的經營單品數量平均增加了199個。
不同面積的便利店對比
由于便利店門店營業面積跨度較大,報告將樣本門店按面積細分為三類以增加可比性。這三類為: 50-99平方米、100-199平方米和200平方米及以上。
三組樣本門店的經營效率
大面積(≥200平米)和小面積(50-99平米)店鋪在平效、人效和單品銷售額方面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相比之下,中等面積(100-199)店鋪在這三項指標上都有所下滑。就這三組店鋪的相對經營效率來看。小面積的店鋪平效最高,而大面積的店鋪人效和單品銷售額最高。
三組樣本門店的日均客單價
三組樣本店鋪日均客單價都有提升,特別是大面積(≥200平米)店鋪,日均客單價從22.3元上升到27.1元, 增長21.6%。小面積(50-99平米)店鋪的日均客單價也有很可觀的上升,增幅為8.1%從14.5元上升到15.6元。
三組樣本門店的毛利率
小面積店鋪(50-99平米)的毛利率最高為20.7%,其次為中等面積店鋪(100-199平米)和大面積店鋪(≥200平米),分別為20.0%和19.1%。
辦公樓的便利店有什么不同?
如果按照便利店的選址來劃分類別,有辦公樓型、住宅型、住商混合型和地鐵型這四大類。店鋪開在不同的地段,他們賣的東西也會做一些小小調整。比如辦公樓型的店鋪,你比較容易買到文具,而上班族作為便當的主要消費族群,他們也會在辦公樓附近的便利店推出更多種類的便當。如果是開在住宅區里的便利店,商品構成中日用品的占比要相對較高。部分外資便利店還會針對不同國家的住宅區,專門為其住戶配置日系或韓系的雜貨。
(來源: 美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