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特約評論:阿里CEO張勇接替沈國軍出任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標志著阿里全面收編、接管銀泰。阿里從幕后走向前臺,從戰略合作到親自操盤,能形成新的風口、讓銀泰從此“飛起來”嗎?
百貨業為何衰落?
百貨業的持續衰落、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主流觀點認為,這是經營能力的缺失所致,聯營模式主導之下,百貨業喪失了對商品價格、庫存的控制權,同質化、價格貴是百貨業最大的短板,因此在電商沖擊之下,幾無招架之力。(《中國經營報·實體零售無力回天 阿里巴巴“落地”銀泰商業》)
在老笑看來,這只是原因之一而非全部,甚至不是最關鍵的主因。
第一,前些年,百貨業聯營模式占比現在更大,但行業卻經歷了“黃金十年”;
第二,京東此前自采自營、自辦物流,但依然走不出虧損陰影,更難以與阿里系平臺商業地產的模式相抗衡;
第三,如果說京東的自營還不夠成熟,那大潤發應該不存在此問題,但大潤發的飛牛網同樣需要依靠第三方賣家來平衡流量成本。國美、蘇寧也擁有強大的自采自營能力,但國美在線、蘇寧易購也無不將線上的盈利希望寄托于平臺化戰略;
第四,很多百貨企業都在加碼自采自營,但對業績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
老笑猜想,百貨業的困境是由經濟轉型、市場變局、消費變革、政策調整、同業競爭加劇、新興業態興起、電商沖擊、自身經營能力、服務水平缺失以及高成本、高稅負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大環境、市場新變局的影響,特別是線下同行、異業的超飽和競爭,是造成百貨業困境的主因,它甚至比經營能力、服務能力缺失更關鍵、更致命。
市場就那么大,需求增速大幅放緩,而各種正面的、側面的、顯性的、隱性的分食者急劇增多,僧多粥少,“吃不飽”勢成必然。打個很簡單比方,如果現在各類購物中心、百貨店、超市大賣場、奧萊店的數量減少一半,可能百貨業的困難將極大抒緩,甚至重新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
當然這樣的假設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非常成熟、開放的行業,過度競爭是百貨業的宿命,勤扒苦做而利潤微薄是百貨業的常態。
阿里會怎樣改造、提升銀泰?
在國內百貨市場,銀泰還算出色。據中國經營連鎖協會“2014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銀泰以183億的業績排在連鎖百強第33位,在百貨連鎖企業中排名第11位。雖然銀泰也未能逃脫銷售、利潤雙降的困局,但它總體上仍然是盈利的,并無生存之憂。
沈國軍放棄對銀泰的控制,是嫌它賺錢少、來錢慢,將其轉手阿里,一是想賣個好價錢,二是想給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企業找個好“下家”。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此舉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全面接管之后,銀泰變身阿里的線下店,為阿里大展手腳提供了可能。阿里將怎么改造銀泰,來提升它的發展空間,甚至讓它賺大錢、賺快錢呢?
如果老笑前面的分析有其合理性,也許阿里能作為的并不多。
首先,它不可能改變大環境。諸如經濟、政策、競爭環境等,阿里雖貴為電商巨擘,卻也只能適應而非改變,盡管銀泰是百貨業的佼佼者,是杭州零售市場的雙巨頭G2之一,但對全國百貨零售市場來說,僅有29家百貨店、15個購物中心,分量還是太輕了。
其次,阿里會不會改變聯營扣點模式,把銀泰改造成“買手百貨”,整體提升銀泰的經營能力、盈利水平呢?這種可能還是不大。阿里擅長平臺打法,自己并不直接從事商品經營、顧客服務,它的“房東”屬性、“食利”特征比銀泰有過之而無不及,說其百貨經營能力不及銀泰恐怕也沒有太大的語病。
它會不會提升供應商層次,直接與品牌生產方合作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提升作用恐怕有限。銀泰的大本營在杭州,是省會級城市,它的供應商至少也是省代,加之銀泰本身的資源整合能力較強,與廠商直接的合作恐怕不少,阿里提升的空間可能有限。
阿里會不會對標天貓、雙線同價?從長遠看,線上線下價格趨同或是趨勢,但短期內恐怕難以獲得品牌廠商的支持、認同,對品牌方來說,需平衡的實體店不少,阿里光是擺平杭州的品牌商就恐非易事,畢竟沒有誰愿意為遷就阿里而打亂浙江乃至全國的價格體系。縱然阿里以天貓商家替換之,但線上線下玩法不同,成本各異,強制推進恐怕事與愿違,且據說天貓賣家的盈利面不足10%,果真如此,顯然是不合理的。
再次,阿里擅長線上,接管后會不會大幅加碼線上,把銀泰變成一家互聯網企業?這個其實它早已試過,在此前的合作中,銀泰與阿里打通了會員體系,實現了商品體系的對接、支付體系的打通,盡管雙方的動作很多,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但銀泰電商也不過區區十幾億的規模,它依然是一家側重線下的企業,雙方期望的“阿里巴巴×銀泰”的“無限前景”并未成真。
且阿里如大幅壓縮銀泰商品展示,拿出更多的面積來做體驗業態,通過掃碼墻、觸屏等技術把展示的功能轉移到線上,也存在障礙和問題,作為線上企業,阿里在業態的運作上甚至不如銀泰,銀泰的in系統極其創意,銀泰的體驗也始終引領杭州乃至全國百貨業潮流,但對業績的提升作用并不顯著,也有評論認為,“潮”很吸引眼球,但并無特別成功的案例。此外,在根本性解決假貨問題之前,阿里想把高價值商品消費轉移到線上恐非易事,Burberry天貓旗艦店一個月的銷售額僅為5000元或為佐證。
最后,阿里或可將跨境電商落地到銀泰。這個應該很有競爭力,或可一定程度地打開局面,不過,這也不是什么新東西,杭州、廣州、深圳等地早有企業這么干,未來跟進的企業必將更多,阿里也許或占據一定的優勢,但這顯然也并非“獨門武器”。
O2O能讓銀泰插翅高飛嗎?
有人認為,阿里將對銀泰實行資產注入,最可能注入的項目就是喵街。
喵街是基于用戶當前的地理位置,向顧客提供周邊商場及其品牌門店信息,并提供吃喝玩樂一站式服務。有評論認為,這個尚未大規模推開的APP是“逛街神器”。
喵街會讓銀泰飛嗎?未必。該項目操盤手郭大路自己也說,“喵街對于實體零售來說也并不是一個藥到病除的神藥,想走的長遠,需要實體零售和我們一起不斷實踐并找到最可行的落地方案。這需要實體零售在原來的能力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組織配襯和投入,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事實上,喵街在杭州城西銀泰等賣場試驗已近一個月的時間,并未看到多少關于它運行效果的報道,專門研究O2O的品途網、阿里有投資的虎嗅網,都很少提及。以常理推測,它的效果可能有限,離人們期望的“神器”尚有距離。
知名自媒體《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O2O口號喊了這么多年,很多人的耳朵都聽起繭了,誰還相信這套自欺欺人的說法?不排除一些投人依然癡迷這美麗的傳說,但我相信對于很多零售界人士,特別是親自嘗試過O2O的零售人,對于這樣的合作并不看好。”
其實,阿里的靈魂人物馬云也未必對O2O那么有信心,在“2015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云有個演講,說“O2O是個偽命題”,“如虎添翼,那是實體零售的想象”。馬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婚姻也是一次創業”,既是“創業”,就有失敗的可能。由是觀之,他對與銀泰的合作也未必那么底氣十足。
老笑以為,盡管作用未必十分突出,但喵街項目還是有其價值,它有助于推進實體零售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有助于發現和把握消費需求。數據驅動的智慧零售,或是零售企業必備的模式。特別是在互聯網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80后、90后等年輕群體天生親近網絡并日漸成為消費的主流,不與互聯網發生實質性關系的企業將會自絕于潮流,自絕于未來。對那些還未進行O2O嘗試的百貨企業來說,與喵街合作也許是不錯的選擇,只要不拿它當救命稻草、不寄予過高的期望就好。
綜上,老笑認為,阿里接管銀泰,親自操盤,借助阿里的光環和O2O的熱度,讓一個普通的資本故事擁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但想象歸想象,阿里要制造風口,讓銀泰“飛起來”,卻也絕非易事。
因此,百貨企業也大可不必焦慮,沈國軍不看好也不代表百貨業就沒有未來,踏踏實實地做好商品、業態經營,真心實意地為顧客服務,通過持續的創新營造優越體驗、服務價值,與時俱進地引入互聯網+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精細管理,只要貼近顧客需求,做出自身特色,就一定有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 老笑/文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 該帖于 2015-5-27 9: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