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百貨業的救贖:“互聯網+”助力轉型
傳統百貨業的轉型首先要有“互聯網+”思維。山東銀座百貨如今也正在積極嘗試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通過大數據對顧客進行分析,做好精準化營銷,努力實現針對不同顧客的不同需求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商品和服務。在北京、南京、天津的物美、華潤萬家、家樂福等多家超市發現,他們已經開始接受支付寶結賬,掃描二維碼享受低價等便捷網絡服務。而在“雙十一”當天,越來越多實體商家也會選擇借機促銷。
目前,不少商場都在做自己的電商平臺,但與已經日益成熟的天貓、京東等電商相比仍有差距。有專家提醒,與其各自為戰,這些依托實體的電商平臺不如共享庫存等商品信息,實現抱團發展。
其次,“互聯網+”技術的革命將會對傳統百貨業帶來更直接的改變。王國祥說,朗姿正在設計一款軟件,消費者設定好身高、體重、三圍,輸入愛好、職業,軟件就會為其選擇符合的衣服。消費者可以去百貨店試穿,試穿滿意后能在百貨店付款,也可到網上下單。
山東銀座百貨總經理鄭良玉說,銀座已開發使用了二維碼、微博、微信、手機APP應用軟件等一系列新媒體網絡營銷平臺。目前,“銀座百貨”微信實現了濟南11家門店促銷信息和用戶粉絲共享,用戶粉絲已超1萬人。以“銀座商城”命名的手機APP應用軟件,優化了信息推送、購物咨詢、會員專項服務和一鍵導航功能,提升了顧客服務體驗和對銀座品牌的關注度,下載量已近2萬次。
“我們不能一錯再錯,‘互聯網+’可以說是眼前最大的救贖機會。”不少傳統百貨業負責人說。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德生認為,“互聯網+”對傳統百貨業而言最大的意義是機遇,而非單純的挑戰。百貨業要從單純建立相對獨立的網絡渠道,向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立體化轉變。實體店既可以取貨,同時也可以就地送貨,線上線下融合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