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車去遛狗,不是我太懶,是滴滴快車太便宜�!边@樣的打車軟件廣告語確實很誘人。2014年1月份,當時還未合并的滴滴與快的掀起了一場全民打車燒錢補貼大戰,雙方戰火一直蔓延到當年年底,而雙方對外宣稱各自燒掉補貼超過10億元。今年,滴滴與快車宣布合并后,補貼燒錢政策再次升級,“橘色星期一,免費打快車”,每周一用戶可有2次減免15元滴滴快車費用的機會。這樣強強合作的成功典范無疑在打車APP領域中形成了一種壟斷地位。
O2O燒錢補貼不斷 有力搶奪用戶
滴滴、快的在爭奪市場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地示范作用,一年間大量熱錢投入各種O2O項目,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姿勢”的補貼燒錢,乃至O2O公司不做補貼都就敢稱自己是做“O2O”的。尤其在如今O2O中的外賣領域中,更是拼得你死我活。
“首單減15元,滿20元減10元等�!备鞣N外賣APP補貼燒錢政策火熱進行中,雖然燒錢很瘋狂,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像美團外賣、餓了么通過前期的大量推廣和補貼政策,已迅速占領外賣市場份額,但外賣市場的一個豐盛蛋糕,很多O2O公司不會輕易放手,拿出大手筆補貼燒錢,或變換營銷方式從而獲得用戶的喜愛,比如有可能后來居上的百度外賣、口碑外賣、京東到家等等,他們都想在生活服務O2O發展市場中站到一個有利位置。
歸根到底,O2O公司通過燒錢補貼方式,無非是能夠迅速獲取用戶,增加交易額,最終搶占巨大的市場份額。但對于今年整個資本市場市場的嚴冬季節,投資者對O2O已變得更加謹慎。所以很多小的O2O公司因堅持燒錢補貼,而最終走向滅亡。這商業情景,很像多年前的電商大戰,那時候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大量資本涌入B2B或B2C,一些傳統行業更是擔心自己的市場被電商所侵蝕,甚是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網上購物平臺,然而,結局大家也看到了。幾年不到,眾多小型的電商公司相繼倒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有特色的商業模式,強大的資金運作能力才最終活了下來,并繼續在這個市場中生龍活虎。
兩種方式跑馬圈地 促進O2O健康發展
但是,對于遠未盈利的O2O要過冬,我們除了嘗試開源節流外,該如何“跑馬圈地”?
第一,將補貼轉化成紅包、優惠券,通過微信、微博等社會化媒體渠道傳播,主動降低大量燒錢補貼的方式,并將變成其主流推廣方式,通過有效精準推廣,一樣獲取更多目標用戶。
比如滴滴出行推出的推薦新朋友,讓每人得到三十元優惠券,下次打車使用。
第二,做出本地化特色產品,贏得特定用戶的喜愛和堅守。因為停止燒錢補貼后,“用戶留存率”會成為衡量生死的重要指標。比如本地化特色小店推薦的小日子,因為它一直專注城市O2O生活類服務平臺,主打城市小清新、文藝風,所以在今年上半年,也得到了時尚傳媒集團的1000萬天使輪投資。從另外一個角度,也是得到了競爭激烈的市場方面的首肯。
還有以特色生活服務的藍莓,用線上虛擬的貨幣去免費享受線下實體店的服務或產品。這些等都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同時在O2O生活服務中找到特色發展的商業模式。
當一個行業主要靠瘋狂燒錢維持競爭時,它就脫離不了原始與粗放階段。而這對于正在日益強大的O2O行業發展來說,極其不利。此時,我們都應該回歸理性,認真對待市場,以用戶真正的需求點出發考慮,這樣未來的O2O市場就不再是幾個大佬企業的資本游戲,而是眾多企業的百花齊放,從而大家一起促進中國O2O行業的健康發展!
- 該帖于 2015-9-14 16: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