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造就的,是全民購物的盛宴,當然,也是各類老濕、磚家、評論猿的狂歡。
本著誰火滅誰的“吸睛”主義精神,不甘只做看客的各路“苦鬼”就紛紛出山,以各種姿勢批判雙十一,物流自然難以幸免——類似“巨大的混亂”、“春運式擁堵”、“公共危機”的說法甚囂塵上,仿佛這群人的第三只眼,都真切地看到了尚未發(fā)生的未來。
他們的確抓住了雙十一成敗的“七寸”,所謂“無快遞不網購”,沒有好的快遞服務當然也不能開心網購。而且,物流快遞就像電商身后的梅長蘇,幕后出力外界認知不足。習慣了靜坐室內揮斥方遒的“預言家”們,也不會像總理那樣一年兩次去中通考察民營快遞業(yè)的發(fā)展,對于物流快遞的創(chuàng)新迭代自然很難及時刷新認知。于是乎,以昨日之矛攻今日之盾的笑話就出爐了。
實情是,近兩年,雙十一各平臺增加了預售環(huán)節(jié),物流快遞業(yè)也積累了充分的經驗——在運輸路線(路由)設計、多點建倉,配送機制改進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雙十一物流快遞水平當然也今非昔比。
本著“不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原則,小郝子在雙十一的第三天,親自去中通快遞總部一探究竟。結果顯而易見……小郝子只能告訴唱衰雙十一物流的神棍們:不好意思,親們多慮了,爹不是坑在這里的。
數據的力量
截至12日24時,菜鳥網絡的數據顯示,雙十一訂單中有2.13億完成攬收,同比增加約一倍,約46%的快遞包裹正向消費者狂奔去。而中通快遞運營副總裁倪根炎告訴小郝子,雙十一后第三天,中通就已完成雙十一攬收達78%,高于業(yè)內平均水平,同時,其簽收率也是同比大增。以管窺豹,可見,雙十一的物流“吞吐”力,遠不是過去可以相提并論的。
用馬云的話說:雙十一是對中國商業(yè)基礎設施的大考。而在中通快遞常務副總裁賴建法看來,這場大考拼的是各類數據的綜合分析和應用。
比如,此前,菜鳥網絡基于往年雙十一購買和三、四線城市電商增長的情況發(fā)布預測,中通將這樣的預測與自己日常配送、轉運數據相結合,估算雙十一期間運力、人力的補充需求,由此決定給哪些大型分撥中心配備3.5倍運營力,然后給一些小型中心只配1.5倍的運營力。
同時,中通還與菜鳥保持密切的數據溝通,不斷修正預案、調整路由、匹配運力,進而更高效地應對14日之后全國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此外,當下有些城市的攬件量超過70%,中通便可將攬件頻次從每日2、3次,降回1次,從而解放運力、人力,降低成本……
11、12日兩天,中通運營的綜合預測準確率超過85%,因此,收(攬收)、轉(轉運)、運(運輸)、派(派件)都極為有序地運轉。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物流就是用“分散的運力”匹配“離散化的貨運需求”,在它們之間形成智能的耦合,事涉運力統(tǒng)籌和貨源統(tǒng)籌,就必須利用各類數據,構建、優(yōu)化出更合理的算法,將相關資源的效能發(fā)揮到最大。
因此,只要發(fā)揮了數據的力量,提前調動資源配給,順勢而為,隨機應變,雙十一對物流企業(yè)而言,便不是災難,而僅是練兵,即便“忙”,也不會“亂”。何來“電商潮涌,物流無法彈性應對”的謬論?
機制的升級
的確,無論爾等電商腫么弄,消費者眼里唯“錢和服務”不可辜負。作為服務層面的物流,上連接電商平臺和商家,下連接消費者,數據有力,帶給他們清夢初醒的滋味清甜,但也別忘記背后,還須有物流本身的制度進化,才能達成唯快不破的智謀。
按照賴建法介紹,雙十一之后兩天,中通從華東發(fā)往廣東的快件約有200-300萬,如果像過去一樣,先統(tǒng)統(tǒng)運至廣州,再由廣州轉運至韶關、汕頭、珠海等地,廣州倉自然壓力山大。但現在中通在廣東密布8個中心倉,華東的快件可以直接“點對點”發(fā)往目的地附近的倉庫,再通過支線配送的“毛細血管”,送達消費者。從而減少其間周轉環(huán)節(jié)、無效運輸,整體提升雙十一的物流效能。
此外,12日華北地區(qū)大霧,干線公路運輸受到影響,為此,中通重新調整運力部署,保持收、轉、運、派的均衡節(jié)奏,不致讓快件在某環(huán)節(jié)堆砌失控,引發(fā)超負荷運轉。“不像以前,著急把快件向下個環(huán)節(jié)輸送,反而爆倉,欲速則不達。如今機制上有節(jié)奏地把控流量,更能讓整體鏈條達到最高效能。”倪根炎解釋道。物流唯快不破的少林長拳下,也飽含著太極張弛有度的道理。
而更重要的是,在“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站點員工負責將快件送至消費者手中,遇到雙十一,他們都會召集親友一同加班忙碌,此時,中通也會將“有償派費”紅包包得滿滿誘人,將雨雪天氣穿衣指南寫得溫情脈脈,由此激發(fā)“臨時工”的眾包熱情,加速推升簽收率,縮短雙十一送達耗時。
不難理解,有了機制的規(guī)矩與刺激,物流自然進退有度,方圓有型——同城配送分散化、小批量、多批次的運營不會因為雙十一失去時間、效率、準確度的標準;城際運輸集約化、大批量、多批次的操作不會因為雙十一失去時效、滿載率、安全度的標桿——現世安穩(wěn),由此安詳,何來“雙十一物流注定是‘慢遞’”的愚見?
所以,小郝子只能說,那些雙十一前就“蓋棺定論”的愚見、謬論背后,實則是預設立場的“目光所及就是一切”。某些老濕、磚家、評論猿用靜態(tài)的眼神看動態(tài)的發(fā)展,積累不足卻渴望輸出價值,閱歷不夠卻急于傳遞思想。拜托諸位,看什么地方都覺得有妖氣,有“大師兄”的愛好,卻不及“二師兄”的本領,出來捉哪門子妖啊?還是早點回家洗洗碎覺吧。
———————————————
*冬雪將至的分割線*
作者:小郝子 / 混混9年時光,一只互聯(lián)網商業(yè)模式的思考喵……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ID:haowenhaokan)
- 該帖于 2015/11/17 9:1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