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老馬只槍匹馬到紐交所敲鐘站臺,聲稱丞相府都來電打氣,然后把912億的銀兩白花花地亮在墻幕LED上,。
另一方面是吳曉波從消費經濟學角度歷數雙11的不經濟與不靠譜,郎咸平說淘寶把中國經濟帶進陰溝得喊停。
雙11靠不靠譜另說,敗家娘們該不該剁手也再講。
從實體店角度而言,業內普遍認為實體店是雙11的受害者,隨著電商的“春節年貨節”的推進,實體店的最后一塊利基市場也將被霸占。。。怎么看也都是一副“國將不國”的論調。。。
這有人就要問了:欄主(本專欄之主人)你說別人都在O2O全渠道你偏不,那現在別人都在喊實體店被雙11完爆,難道你還想嘴硬?
呵呵,好吧。。。
陳志華退隱之前提過零售營銷中的“波紋理論”(想了解自己百度搜索),大意是市場進行大促期間,如果是集體大促,則產生的共振效應將超越單店乃至單商圈的活動影響力,所以商場應該充分掌握好“波紋效應”的原理和規律,在市場(人口基數*購買力*購買欲望)進入熱銷狀態的情況下,要積極地與狼共舞,共享波紋效應帶來的財富機會。
從目前雙11的市場效應來看,消費者的消費熱情越來越高漲,與筆者總結的“候鳥效應”(想了解自己百度搜索)高度契合——大量顧客提前持幣待購,大量商家及供應鏈各環節關聯商家都是提前幾個月未雨綢繆,嚴整以待。。。而且這種趨勢還呈現向線下蔓延的趨勢——前天到武漢市場,發現全城的百貨、購物中心,乃至酒店、KTV等都在歡慶雙11,滿城燈火輝煌,三更半夜還塞車,這哪是購物節的節奏?分明就是全民狂歡節嘛!!武漢都這樣,其他城市沒機會么??
除了武漢以外,國內其他城市其實也一樣:媒體關注、社會熱點、顧客持幣待購、商家蠢蠢欲動。。。這是典型的“節點趕超效應”的大契機。。。
所以,雙11其實是波紋效應與候鳥效應的雙重疊加,具有很大的商業想象空間,對于實體店而言,一味埋怨球都不頂,順勢而為,與狼共舞才是王道,趁著雙11之風愈刮愈烈,趁著聯商網都開始呼吁、召集中國百貨購物中心實體店聯合搞購物節了,對于實體店而言,應對雙11的最佳策略,就是與狼共舞,順勢共為!
當然,今年的雙11是過了,明年的雙11,明年的中國實體店購物節,實體店完全可以在線下與電商分庭抗禮,通過節點的聚焦與線上平臺聯合制造“波紋效應、共振效應”!相信到那個時候,實體店都會覺得雙11是個做銷售的大好契機!,而非目前的恐慌!(順勢、借勢和逆勢角度不同,結果和感知自然也大不一樣。。。)
最后,關于“我們需不需要雙11”這個問題,對于郎咸平、吳曉波、敗家娘們的取款機們而言,需不需要我不知道,對實體店而言,我們很需要!!
雖然某些人還在埋頭恐慌...
- 該帖于 2015/11/15 9: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