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說,今年會是最后一個“雙十一”了。用戶成長成熟趨于理智;商家賠本賺吆喝;物流公共危機爆發;虛假交易記錄等等都在蠶食“雙十一”。筆者完全贊同,認為“雙十一”可以休矣!
筆者一向主張取消一切不產生價值的活動,對各種“炒作”更是嗤之以鼻。我實在看不出“雙十一”對增加社會產出、增加廠家利潤、甚至對買家有什么好處!“雙十一”有的只是喧囂、有的只是騙局、有的只是刷數據。在“雙十一”次日爆出的912億成交額,筆者當即就和周圍的朋友打賭說:起碼虛假一半。果不其然,沒有幾天,媒體就揭露說,退貨高達60%,虛假數字竟然達到514億。隨后,筆者見到多個寫字樓前快遞包裹堆積如山,見到媒體報道電商員工接單通宵達旦、快遞公司員工累得直不起腰、爬不上樓,更有甚者,網購者收到了磁磚、收到了以次充好的商品、收到了商品短缺的包裹……總之,種種亂象層出不窮。
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前倒流一下,品味一下“雙十一”戰果豐碩的購買者心理,恐怕也只有一個“亂”字可以概括、或者“后悔”二字可以形容。至少筆者隨機了解過多個年輕人“網購”的感受:除了書籍和一次性用品,大多白花錢了,否則怎么會產生“剁手黨”這一令人恐怖的詞匯呢?
如果我們再從生產廠商的角度來剖析一下他們對“雙十一”的感受,又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恐怕也只有一個“唉”字可以概括、或者“后悔”二字可以形容。誰說電商平臺是個不花錢的平臺?誰說電商是個公平的平臺?你不花它一百幾十萬到二百萬,誰會讓你的“電鋪”被突出?誰會讓你的商品被置頂?哪些低于成本的銷售價如何生產利潤?如何維持企業生存?有人說”低價銷售“就當打廣告,等商品出名了再提價。好是好啊,就怕是你出名了,假冒偽劣商品又以低價把你頂替!難道網上銷售的那些低于成本價的“名牌產品”會是正品?
說到網上銷售的林林總總的低價“名牌產品”,也許就是“雙十一”熱鬧的原因所在!恐怕不少人就是貪圖虛榮、以滿足“曾經擁有”為目的才熱衷于網購假冒偽劣的“名牌產品”吧?如果上當受騙的人不再網購低劣商品、愛慕虛榮的人不再虛榮,“雙十一”還會如此熱鬧嗎?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企業的崛起,需要中國品牌的崛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健康環保耐用的產品,而不是假冒偽劣或以次充好的產品。網上銷售的種種低價商品,有幾成是購買者愛用、常用的產品呢?如果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愛用、常用,那將會造成多少資源浪費、勞動力浪費?消費者購買之后偶爾使用一二次之后就棄之不用,又將造成多少時間浪費、金錢浪費?
稍有頭腦或良知的人都能認識到假冒偽劣、或者廉價低劣的產品對人類資源的浪費、對生產能力的浪費、對流通環節的阻礙、對快遞物流資源的浪費、對購買者時間和金錢的浪費!除了制假售劣人員可以獲得短期利益之外,筆者實在看不出“雙十一”的積極意義有多少!
如果“雙十一”對社會有益、對國家有利、對生產企業有利、對消費者有利,那我就建議天天“雙十一”!如果做不到天天“雙十一”,那么筆者建議最好取消“雙十一”!
當然,筆者并不反對電子商務,筆者反對的是“一哄而上”,反對勞民傷財,反對假冒偽劣,反對弄虛作假!
作者:張國祥
2015年11月19日
- 該帖于 2015/11/23 8:4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