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了2015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一系列數據: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開場1分鐘12秒之后,交易額沖到了10億元,無線端占比為81.82%。5分45秒,2015天貓雙11交易額超50億元。去年,阿里巴巴雙十一突破10億元花了3分鐘。
隨著交易額的增加,天貓雙十一開場12分鐘28秒之后,交易額沖到了100億元,無線交易額占比74.83%。而去年,阿里巴巴38分鐘28秒破100億元。而在33分53秒時,2015天貓雙11交易額超過200億元。而去年破百億的時間超過38分鐘。七年的“雙十一”一直發展到現在,除了增加了國民整體消費快樂感之外,還在實實在在地促進內需,刺激消費,也成了我國出口減弱、投資回落、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實現經濟再平衡不可小覷的推動力。我們無法否認的是,“雙十一”這一天確實可以反應出中國消費信心的崛起,因為一個不景氣的經濟無法爆發出這樣的生命力!
在過去的七年雙十一時間里,阿里巴巴以驚人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刷新著成交額。當所有人的目光都關注在這些天價成交額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問題上,看看阿里巴巴是如何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獲取成功的。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中國網購市場在全世界整體的發展情況。2006-2013年,歐洲人的網購規模差不多占全世界網購規模的35%-40%,基本都在40%一下;同一時間段,美國人2006年的網購規模占全世界的42%,但到2013年這個數字跌到了21%;而中國人的網購規模從2006年的占全球網購規模1.2%增長到2013年的24%。
從這個節點來看,中國的GDP占全世界的12%,而網購規模卻占到了全世界的24%。中國人在網購上持續多年的爆發力,造就了阿里巴巴的諸多奇跡。但在網購的中國人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網購的人數只占到總人口的30%,而歐美國家的這一數字竟高達80%,如此小比例的人群怎么能創造出這么大的成績?這與中美歐網購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有關。在美國,網購的人大部分是買電子書、軟件之類的,而在中國,網購人群只要是涉及衣食住行的,幾乎什么都買。
我們和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第一個原因,因為我們的傳統實體店消費要經過五層代理:廠商、大區代理、市縣代理、零售商,最后把商品賣到消費者手里。每一層代理都要賺取利潤,所以商品每經過一級代理就會漲一次價。第二個原因,中國大陸實體店的稅負過重。告訴各位,商品流通經過的每一級代理都要交稅,而且中國大陸有嚇死人的15種稅費。在中國香港,商品只用交一種稅,就是稅率17%的利潤稅�?偨Y起來,大陸實體店因為流通環節過多、稅負過重,導致其同種商品的價格遠遠超過網店價格。這就解答了中國大陸消費者什么都要網購的消費習慣。
另一個疑問,中國大陸的網購市場為什么在最近幾年發展得異常迅猛?我給各位看一組數據,如果把中國GDP占全球的比重和網購規模占全球市場的比重放在一起看,我們會發現,2009年的時候我們的GDP占全世界的8.47%,網購規模和他很接近是7.63%。在此之前,中國的GDP占全球GDP的比例這一數字,一直遙遙領先于中國網購規模占全球網購市場比例的數字。隨著GDP占全球比重的增長,網購規模占比也相應上升,這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事情發生在2009年之后,中國GDP增速在2009年后逐漸放緩,但網購規模增速卻在不斷攀升,直到2013年,出現了GDP占全球12%、網購規模占全球24%的情形。為什么2009年成了中國網購規模增速“逆襲”的轉折點呢?李克強在2014年達沃斯論壇上的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具體到老百姓身上,我們有什么壓力呢?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肯定是要壓縮生活成本,但是我們又不想犧牲品質,怎么辦呢?只有到網店里買便宜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網購規模占全球比重能夠迅速“逆襲”GDP占全球比重的原因。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中國網購市場迅猛發展的意義絕對不止于此。我想提出一個新觀點——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子商務平臺為中國產業轉型提供了新思維。我在過去反復強調,中國制造業以及服務也都到了必須轉型的關鍵時刻。什么是真正的轉型?絕對不僅僅是轉變銷售方式這些陳舊的轉型思維,因為這些都只是表層問題,我們需要的是思維轉型,即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我接下來就用阿里巴巴集團的例子,為各位解析如何做到產業轉型。
首先各位想想看,草根創業者最擔憂的是什么?第一,資金不充裕;第二,沒有平臺;第三,消費者對你是不信任的。而這三大憂慮在阿里巴巴系統都可以解決。
第一個問題,資金
我們發現,2010-2013年阿里巴巴的小微金融服務為64.2萬戶的商家提供了資金援助,總貸款金額是1722億元人民幣,但年利息只要6.7%,僅僅相當于銀行的基準利率。在商業銀行重視大客戶的那幾年,阿里巴巴為草根創業者提了巨大的實惠。
第二個問題,銷售平臺
阿里巴巴本身就是一個銷售平臺,小商戶可以在上面低價開店。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還為網絡小商戶解決了物流的問題。告訴各位,現在中國54%的快遞都和阿里巴巴有關。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中國最近五年的快遞業務增速達到了43.5%,這個增速是全世界現在可以實現從廣東到北京只需2-3天的運輸速度。而在美國,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用比較便宜的快遞,一周都不一定能送到。也就是說,在阿里巴巴的幫助下,我們的草根創業者不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網上銷售平臺,還可以使用非常高效的物流物流系統。
第三個問題,消費者信任度
各位曉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就是專門用來解決金融和信任問題的。我們的買家在購買商品后,把錢打到支付寶而不是廠商那里,如果拿到貨品后發現不滿意,可以選擇退貨,把錢拿回來。而我們在阿里巴巴的招股書里發現,2014財年,支付寶的總支付金額已經到了3.87萬億元,相當于每天都有106億元的支付量,占到了中國零售額的1/6.
各位看看,在網購市場營商環境如此完善的情況下,人人都可以開商店,而且老百姓能夠非常放心地和不知道信用狀況的陌生人進行交易。說實話,不懂消費者的心,你是無法轉型的。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