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不拍照,所以本文除了題圖,并沒有展覽現場照片,只是春節的碎碎念而已。
達利幻覺中的林肯
(近視眼和此作品更配哦)
小年夜在徐匯東方路過周大福,看到柜臺POP上有K11字樣,眼尖如我,怎能錯過。
主要還是想一探究竟,
1.為什么周大福會在徐匯東方的柜臺宣傳K11的信息。
2.K11也并沒有周大福的專店。
(當然,如果之前關注過K11《跨界大師?鬼才達利》的朋友應該會知道,此次展覽其實是和周大福有合作的。)
原來POP上宣傳的內容,大概是:
周大福請你免費看達利展,只要關注K11官方微信號,回復“我愛達利周大福”,即可獲得免費入場券。
試了一下,確實管用。
此次展覽即將在2月15日結束,因此湊著自己不是很自由的時間,和太太在年初二去跑了一次。
由于已經進入到尾聲階段,觀展者并不是很多,但也絕不缺乏人氣。唯獨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們通過微信就可以免費入場,但現場絕大多數人都是購票入場。
(單人100的票價并不算便宜,雖然這個展規格較高。)
而現場操作人員在我們通過微信渠道免費入場的整個流程也超不熟悉,可見通過此方式獲取優惠的我等小市民并不多。
也難免讓我產生疑問:
商業和藝術的消費人群究竟有多少交集?
K11算是把商業和藝術結合得最好的商場之一,而此次展覽明明可以近乎零成本免費入場,卻仍有這么多粉絲不是明明。
事后我也搜索了一下,網上找不到任何關于周大福提供免費入場方式的宣傳,也就是說,宣傳方式僅限于周大福柜臺等極少或者是唯一的渠道。
那也可以推斷,周大福的消費者和藝術基本沾不上邊,因此才會導致免費優惠并沒有得到口口相傳,而現場工作人員對操作方式也有些生疏。
同樣,愿意自費看達利展的粉絲,不論是K11的粉絲還是達利的粉絲還是藝術家或愛好者,又有多少會對商業零售產生回饋?
至少從現場來看,展覽方特設的周大福達利致敬系列產品銷售區域門可羅雀,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受歡迎的,其實還是一些文藝青年更偏愛的記事本、冰箱貼等司空見慣的周邊產品。
當然,對K11而言,如此規格的展覽絕對符合K11的自身定位,而商場推崇的更多是粉絲體驗,并不是以零售作為絕對主導。
寫這篇內容所想表達的,主要是商場做體驗,辦展是可取的,也是目前廣泛被運用的方式之一,但目的需要更純粹一些,定位需要更精準一些。
單純認為,哦,我們要做體驗,我們來辦個展,以此來帶動消費。這樣的想法,對以商品零售為主導的商場而言,也許并沒有什么*用。
最后,由于這次是趕著檔期的尾巴看的展,各種現場感受也許并不準確,僅在春節隨便聊聊。當然,如果還沒去看過又是藝術愛好者的朋友,文中已經告訴你們省錢大法了。
2016-02-25 15:53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6/2/12 8:39:00 被修改過個人臆斷而已,具體還需要官方數據來說話。
比如周大福在此次展覽中的現場銷售情況,免費入場的觀眾數量等等。
否則也還能是根據自己現場的感受進行直觀猜測。
不過就我個人對品牌的了解以及現場的感受,個人認為客群交集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