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微博時代之后,自媒體們迎來了微信公眾號的大時代。商場也不會例外,所有商場的推廣們都在第一時間注冊了商場的公眾號。
不過很多商場在上線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后發現,效果好像并沒有那么好:粉絲的增長量沒有達到預期,投入的成本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匯報,領導對微信也沒有以前那么關注了,自己推進這件事也沒那么積極了。
這時,商場管理人員不妨回到問題的原點:
為什么要做微信平臺?
很多商場去注冊一個訂閱號或者服務號,然后每天發發活動信息優惠信息。希望通過場內有限的二維碼和水牌,來吸引別人關注,然后通過轉發來帶動粉絲增長。這個思路還是沿襲了微博時代的營銷方法,做一個自媒體的小喇叭,單向的給顧客提供信息。
1
傳統商場自媒體的思路
我們來看看魔都某內環內的商場,這是他們日常訂閱號的發送:
是不是覺得商場優惠寫的還挺好?好的,我們來看看閱讀量:
看完是不是很想做一個悲傷的表情?
做的稍微好一點的,會專職招一名文案小編,然后這個小編每天就絞盡腦汁用各種流行語,攛掇出幾篇圖文并茂的消息,群發出去。
再進階一層的話,就是下點心思做內容運營,在宣傳促銷的同時,販賣話題和流行元素。
其實如果小編筆桿子夠硬,對流行的敏感度較高,做內容運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以后有機會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商場如何來做內容運營)
這么做的確也可以攢到不少粉絲,只不過給商場帶來的價值太低了。很多人會說,一個小編一年工資5W (很多估計還達不到) ,加上一個訂閱號一年認證費300元,這么低的成本,但是多了一個推廣渠道,攢了好幾萬粉絲,性價比高過很多媒體渠道,價值低在哪里?
2
被低估的商場公眾號
如果只把商場的公眾號作為一個推廣渠道,對于商場來說,價值一定是低估了。因為推廣工作只是商場運營的一部分,而微信這種粘性極強的載體,能夠和用戶產生互動才能有更深的想象空間。
如何給商場的顧客帶來便利、讓他的體驗得到提升,以及將來對數據的采集和挖掘,才是微信公眾號最大的優勢。
也許做個簡單的選擇題,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一個擁有2萬粉絲的小喇叭訂閱號,和一個擁有2萬優質會員粉絲的服務號,你會選擇哪個?
商場做微信公眾號,吸粉是一方面,吸優質的粉才是關鍵。微博時代,一個商場的微博,粉絲上百萬,結果90%都是買的僵尸粉,價值在哪里呢?當我見到現在還有人用買微信粉絲的方式來增加閱讀量,我就覺得很悲哀。
讓種子用戶通過轉發活動信息到朋友圈,吸引自己的好友關注商場的公眾號,這種行為應該是目前大多數做內容運營的吸粉手段。先不說轉發后吸粉的轉化率高低,單說粉絲的質量,可能就要打一個問號。
很多和我們溝通的商場,都提到過二八法則,就是百分之二十的顧客,貢獻百分之八十的銷售額。而會員部門的終極目標,就是將這TOP20%的顧客轉化成會員,并且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維護好顧客關系,由此還會成立“客戶關系部”。
3
優質粉絲的獲取
其實微信公眾號這個載體,可以延伸出很多優化體驗的功能,而利用這些功能,就可以在獲取粉絲的同時,提高粉絲的質量。
比如基于服務號,完成會員的電子化,將繁瑣的申請流程線上化,配合用掃碼、拍照積分等手段完成積分的線上化。這樣就將傳統的線下會員的流程,得到了解放。
商場獲得了更多的會員數據、銷售數據,而會員也獲得了便利的體驗。最重要的,用戶關注服務號的理由,是成為會員,而不是單純的接收商場資訊了。這種通過場景進行轉化的用戶,其本身就帶有跟商場高度相關的需求屬性。
電子會員只是微信能夠做到的眾多功能中的一點,但是卻很好的解答了為什么做公眾號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給會員一個理由,來關注商場的公眾號。而商場,獲取的是一個更有價值的用戶。
這個吸粉的過程,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來保障。 而我們在微信服務號中,僅僅圍繞“會員”相關的場景,就可以實現如:在線申請會員、綁定實體會員卡、掃碼積分、拍照積分、積分兌換禮品、積分支付停車費等功能。
這些傳統線下場景無法實現的功能,給了用戶更多的理由關注商場。而用戶一旦通過這些功能和商場的公眾號聯系起來,商場就可以開展接下來的一系列維護和挖掘的動作了。(關于維護用戶關系、挖掘用戶價值的介紹,我們會在以后的分享中介紹給大家)
回過頭再來看看一開始的那個問題:
商場為什么要做微信平臺?
不是簡單做一個商場資訊的小喇叭,也不只是費勁心血去做內容運營的段子手,而是為了提高會員體驗、獲取高價值用戶、維護用戶關系、挖掘用戶價值。
- 該帖于 2016/4/1 17:5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