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在中國出行領域絕對是值得慶祝的一天,因為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于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馬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當然了小編的朋友圈也是被刷屏了,先是一份看不懂的英文信件圖片,緊接著便傳來了滴滴收購Uber中國的消息,于是乎網友們便炸開了鍋的開始刷屏,有的說Uber在牛也逃不出滴滴的五指山,有的說外國血統終究還是不適合中國胃口啊等等,一系列關于滴滴和Uber的新聞就這樣散播開來。
有一個網友在這個消息傳出后,第一時間和我聯系,他問道:“前幾天不是剛剛宣布網約車合法了,滴滴為什么又突然要收購Uber中國呢?”
那今天咱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其實關于滴滴和Uber中國在前段時間傳出過兩家要合并,甚至有的網絡人士猜測兩家會采用換股的方式進行合并,但這個消息一經傳播,立馬雙方負責人出來澄清,說此事是無中生有,網絡傳言,而且隨著網約車文件的出臺,業界熱度立馬高漲,就這樣此消息也被慢慢的淡忘了。
而今天滴滴突然卻冒出來收購了Uber中國,從這種事件的突發性上看,滴滴收購Uber中國其實是早有預謀的,因為前段時間網上曝光出滴滴和Uber中國很多司機和乘客之間發生的不愉快事情,使得兩家公司在聲譽上和股價上都受到了影響,但作為C2C模式的兩大重力選手,在中國也是有強大的用戶群體的,而這種共享經濟模式下本來就存在很大難度的監管性,想要根本的剔除這種惡性事件是不可能,只能是盡可能的去避免這種事情在以后發生。
再者,關于C2C模式的專車一直在業界和黑出租有著道不明的關系,盡管背后有著平臺作保,但政府卻一直沒有給予肯定的態度,所以滴滴雖然在專車領域占有較大份額,但由于政府對專車的莫能兩可的態度,滴滴也只好謹慎行事,先摸清政府的態度后,在開始重新規劃版圖,而就在《暫行辦法》將要發布前幾天,滴滴便開始了初露鋒芒,先是通過假新聞吊起大家的胃口,然后又假裝回絕,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滴滴的掌握之中,為的是提升自身價值,在收購Uber中國時可以爭取更大的利益!
時至今日,滴滴終于圓了自己的心愿,將Uber中國收入麾下,但從整體架構和a布局上看:滴滴收購Uber是必然趨勢!
一 順水推舟,一舉兩得
我們都知道滴滴和其他幾個專車平臺為了搶用戶都進行了瘋狂的燒錢補貼用戶,但這種事情也只是發生在《暫行辦法》沒發布之前,而如今發布了,明確規定不允許低價補貼客戶,要和傳統出租車形成差異化競爭,給顧客更多的選擇權利,而滴滴作為C2C專車模式中的領導者,想要在這個市場中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只能是將Uber中國收購,以擴大自己的用戶群體,而Uber中國雖然是全球較大的出行公司,但在中國發展的一直不是順風順水,為了夸大市場也是進行了大規模的燒錢,可以說Uber在其他地方的盈利基本上都補貼在中國市場,本想一舉拿下中國市場,不想滴滴再幾次融資后徹底澆滅了Uber在中國發展的野心,再加上專車新政的出臺,Uber想要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就更難了,所以為了保險起見被滴滴收購,是一部不錯的走法,因為這樣既可以停止在中國市場燒錢,又可以換取一部分滴滴的股份可謂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 見好就收,實現利益最大化
我們都知道,滴滴和Uber中國能在中國市場進行長期的燒錢搶用戶,其實是背后一直有著強大的投資方做后盾,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資本層面,雙方擁有貝萊德、高瓴資本、老虎環球基金、中國人壽等4家共同的投資方;在業務層面,雙方都是依靠低價補貼來吸引用戶,且目前均未在國內實現盈利;在公司層面,雙方均就合作,甚至是合并進行了多次的溝通與磋商。
而投資方本是一家卻要投資兩個公司進行燒錢,一方面是為了用戶不被其他公司掠取,另一方面是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提高公司的影響力。而如今,新規直接指出,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而在如此背景下,優步中國的低價策略將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其實,作為投資方誰愿意將自己的錢白白散出去呢,只是網絡出行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只能通過補貼燒錢先培養用戶習慣,一旦用戶有了網絡約車的習慣,只要后期價格和服務做好了,用戶還是會對網約車持贊成態度的,只是滴滴和Uber一直在尋求那個利益最大化的點,現在專車新規出臺了,而且所規定的條款都受到了用戶的稱贊,滴滴此時收購Uber無疑是最佳時機,既可以方便自己為新規做出整改,又為自己的身價翻了一番,將企業本身的利益做到了最大化!
三 團結奮進,將中國出行市場做大做強
2015年的專車市場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柳傳志的女兒柳青是滴滴快的總裁,侄女柳甄是Uber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最后,柳傳志自己的聯想,則是神州租車的大股東,柳家一門幾乎包攬了專車市場前幾大份額。
雖然這只是外界流傳的段子,但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是有血緣關系的,而一旦有了這層關系,那么在重大轉型升級上,他們還是會團結一心,所以說滴滴收購Uber在一開始就已經給人們埋下了暗示,只不過這種暗示沒有說明到最后是滴滴做老大還是Uber做老大。
因為柳青、柳甄背后的滴滴、Uber,是兩家風格完全不同的公司。滴滴勇猛,Uber靈動;滴滴堅持做加法,從打車延伸到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等領域;Uber堅持做減法,專做打車業務。
柳氏姐妹的使命也不同。柳青需要帶領滴滴走向國際化,而柳甄需要帶領Uber盡可能本土化。蘋果投資滴滴,打開了其未來走向國際化的通道;而柳甄也在與阿里巴巴接觸。近期,在阿里巴巴旗下商務社交軟件釘釘的一組廣告海報中,柳甄與李開復等人一起為阿里站臺。
雖然兩大的發展方向不同,但與優步中國相比,滴滴的優勢較為明顯。一是政策優勢,2015年,滴滴出行就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第一個網約車運營資質;二是市場份額,從滴滴官方數據顯示,其占據著市場上80%以上的專車市場。
雖然從數據上看,滴滴要比Uber中國更有優勢 ,但促成滴滴收購Uber的應該歸結給《網約車新規》,《新規》直接使得中國本土的網絡約租車進入合法化的行列。而Uber作為一個外來企業在《新規》發布之后,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早早的就發表了聲明,盡管這樣但媒體卻認為這是對其中國市場競爭夾縫中的焦慮,而在新規發布后,外媒的評論也一直“看衰”Uber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有文章甚至直言,中國網約車新規頒布將摧毀Uber的商業模式。
而且Uber中國本身也感覺到在網約車獲得合法資格后,自己想要和滴滴去搶市場也并非一件易事,與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不如共同奮斗,其樂融融!
當然了對于滴滴收購Uber中國這個事情,從中國整個全局來看,有利于本國企業走車國門,代表中國走向世界,但作為一個小市民來講,我們只希望服務可以更好一點,價格可以更低一點!
- 該帖于 2016/8/2 9:4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