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就是生活。尤其是近幾年,線上線下的零售行業都在經受著考驗,線上的零售經歷著流量不斷分化的局面,線下的超市也面領著競爭加劇,客源分流,客單不斷下降,總之一句話,生意不好做。
大家都面臨著一種焦慮的情緒,南方的超市這樣,北方的超市也都這樣,好像都在渴求一種靈丹妙藥,服下之后,一切的問題都OK。
很多年前,我比較們的生活比較閉塞,生活水平不高,購物還是一種奢侈的享受,但是我們始終有一種美好的期盼,對好東西,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每次有人出遠門,特別是去上海,北京等大地方的時候,都會讓出差的人幫忙捎回點大地方有特色的商品來。我們這里是大汶口文化的發源地,大汶口老早就有一家被服廠,生產什么當地人不太知道,可是等出差的人從上海回來的時候,捎回來的是一頂好看的帽子,不過有時間翻出來仔細看的時候,卻是自家門口的廠子生產的。是一個笑話,也是一句實話,生活其實就在你的眼前,相對超市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經營的路子就在眼前,消費者也就在眼前。
你研究過很多,你賣場的風格,你商品的sku ,你賣場的燈光,怎樣處心積慮的提升營業額。可是你靜下心來研究過你的消費者嗎?你還在想當然的認為每一位你的顧客,跨起購物籃,推起購物車,沒有任何的想法,就會到你的店里來購物嗎?你了解到你店里購物的人群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嗎?是社區的大爺大媽,還是白領骨干精英呢?亦或是附近的學生群體呢?10多年了,超市百貨業還是向前輩厲玲講的那樣,沒有很好的改變,沒有技術上的改進,有的只是不斷上漲的房租,人工....有的只是各種新式貨架設備的堆砌,面對著已經不斷革新的消費人群,不同消費訴求的消費群體,小鮮肉,二次元....你想好怎么和他們對接了嗎?
其實,有時候靜下心來,站在你店所在商圈,以一個消費者的角度,站在生活的角度,去觀察去考慮,或許你或有很多的想法或念頭,或許那些就是你應該開始改進的開始。多和自己身邊的老人交流下生活,和自己身邊的同齡人交流下事業,和孩子們交流下時尚,和對未來的期盼。吸引你的粉絲,經營你的粉絲,交流互動中你應該會有很多想法的,這或許就是我們應該改進的痛點。
做零售,要學會生活,換位思考,享受在日常經營中與顧客交流,與供應商交流,與方方面面的人交流,在交流中學習碰撞,總結改進,你就發現一種與眾不同的競爭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