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超市計劃三年做到千億,京東超市計較二年到千億,未來幾年網上超市對實體超市的影響會很大。網上超市(非生鮮品類)的物流倉配成本,從以前的幾十元/單,到現在的20元/單,甚至開始逼近15元/單,天貓超市樂觀預計3年內能盈利。聯商網新零售顧問團組織了業內行家,開展了一場大討論:大賣場這種業態,未來幾年會被干掉嗎?
嘉賓一:員外,某電商平臺O2O運營專家。
員外代表個人談了一些看法,重要的觀點整理如下:
1、消費需求分層。
現在,我們的收入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大家需求也開始分層。電商就是切入一部分需求,把原來需要去大賣場的東西轉移到電商來。比如:像金龍魚油,衛生紙這種標準化的東西已經不需要去大賣場體驗;而蔬菜等需要體驗的東西還是需要去大賣場超市等逛逛。
從品類結構看,現在大賣場和網上超市的品類結構是有很多重疊的;在細分客群上,購物習慣也在變,1976年到1985年的部分人開始習慣在網上購買日常標品,也有部分人周末去大賣場購物。因此從客群和品類上看,大賣場已經有很多部分被網上超市取代了。
2、天貓聯合社區超市。
關于天貓超市會聯合社區超市,我不是很了解。目前阿里沒有這樣的戰略,今年我們看到的消息是,阿里在一二線城市新布局了11個大型倉庫(注:2016年合計19個大倉),聯合之前的城市倉布局完成當日達或次日達的需求,目前還是倉配的模型,能做到的是單點的配置,跟社區結合尚沒有那么緊密,也許是下一個層次的目標。
3、城市需求分層。
大賣場在不同級別的城市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大賣場在三四五線城市還是有作用的,快消品加生鮮的價值還在,電器等大件商品因為有賣場的信用背書功能,在相當一段時間還是應該存在的。
一二線的城市,大賣場基本不會在市中心選址,原有的市區門店也多因坪效達不到陸續關店。結合永輝,聯華等選址看,我們發現新的大賣場都會選在大型社區和城鄉結合部;五六萬平的社區購物中心,托起一個1.5萬平方的大賣場(注:社區標超業態+外租區+餐飲復合)還是有價值的。
結論:1、在需求和組織形式的變化下,大賣場可能有三到五年時間比較難過,可能有部分外送場景的創新業態。2、天貓超市若是做到2-3小時能送貨上門,結合社區超市,能滿足顧客日常需求,那么它可以取代大賣場了。
嘉賓二:張陳勇《零售O2O心法招法與實戰》作者,微信:zcyshow
張陳勇主要從運營角度談了一些看法,重要的觀點整理如下:
1、從現狀看。如果天貓超市一號店京東超市還是保持現在的模式,那么不可能干掉大賣場,因為目前網上超市的運營成本和效率不如大賣場有競爭力,大賣場17%的成本完成商品銷售過程,而網上超市僅履單成本就高于20元每單。
2、從將來看。網上超市的成本有較大的優化空間,模式可能進化,如果訂單密度進一步提升,有可能從目前的“中心倉發貨”變成“同城專用倉加門店配送”,在訂單密度高的區域結合線下門店,達到1+1大于2的效果,此時網上超市的成本效率可能比大賣場更有競爭力,真正對大賣場造成巨大沖擊。
嘉賓三:王劍峰(雨潤集團電商項目負責人、前大潤發店總)微信:jscz_fox
議題是:大賣場未來幾年會被干掉嗎?等于“賣場還能活多久?”
我的觀點是:賣場行業急需轉型升級,否則活不久。
主要原因是:1、來自電商對利潤沖擊,2、來自便利店、餐飲特色店、零食店、海鮮店、水果店等細分行業的銷售額分化的沖擊。3、來自于租金人員成本的沖擊。4、最大的致命沖擊是:無法跟上消費者行為改變。
目前超市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客戶問題,二是商品問題。
客戶去哪了?回答是:顧客在床上。顧客點點手機,可以買到任何東西。顧客在床上——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常態,賣場必須適應。
2015年,到店消費 與 到家消費 的 比例是 1:5,2016年數據來看,今年的比例是1:4,從杭州數據來看,到2020年,可能是 1:1。線上線下最終會找到平衡,或許是1:1,或許是其他比例。這需要看線上線下對各個品類的效率和平衡。1:1這個比例,對于網絡來說是巨大空間,對于賣場存量就是痛苦的收縮。我們看到天貓超市要做1000億,我18日去了阿里學習,我認為他們可以做到。1000億,可以超過華潤,也可以超過大潤發�?梢宰兂少u場TOP1。
綜上所述,我認為,賣場競爭將變得非常非常激烈和復雜。整個產業需要進行互聯網化的產業升級。
主持人:云陽子(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微信:YYZO2O)
本文是會議后的補充和總結,借鑒了以上嘉賓的觀點,也吸收了華地集團戰略副總監譚義龍、文峰集團品類管理部副總監吳宏偉、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等行業專家的觀點。
我的個人結論是:大賣場這種業態,未來幾年90%會被干掉!
更精準一點,經營面積上萬平方的大賣場,未來幾年90%會被干掉!
1、從商業地產角度看。
一二線城市,都市型購物中心,已經不喜歡大賣場業態,基本都會關店;區域型購物中心,大賣場業態目前是標配,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有點模糊。社區商業(社區購物中心),市區一般沒有大賣場的位置,城郊偏遠大型社區會有開店的需求。整體來看,未來幾年一二線城市大賣場的成長空間很小。
三四五線城市,商業地產明顯過剩,各類購物中心對大賣場需求又很大(是標配主力店),導致嚴重的供不應求,甚至要花錢賣配額指標。很明顯,未來幾年三四五線城市大賣場一定是擴張的,所謂“渠道下沉”。
從商業地產的角度,大賣場有很強的動力來擴張發展,行業內洗牌呈兩極化,強者開店,弱者關店。2015年部分知名大賣場關店開店數據如下:
2015年主要零售企業(超市)關店開店統計 |
||||
業態 |
品牌 |
關店數 |
開店數 |
門店總數 |
超 市
|
永旺超市 |
1 |
5 |
49 |
歐尚超市 |
1 |
8 |
74 |
|
沃爾瑪 |
1 |
23 |
433 |
|
麥德龍 |
2 |
4 |
82 |
|
丹尼斯超市 |
1 |
/ |
43 |
|
華潤萬家 |
/ |
約300 |
3400 |
|
人人樂 |
11 |
7 |
114 |
|
家樂福 |
18 |
17 |
235 |
|
樂天瑪特 |
5 |
1 |
100 |
|
備注:1、2015年華潤萬家新開25家大賣場,其它為社區超市和便利店。2、數據來源聯商網的統計。 |
從當下的視角看,未來幾年大賣場還在發展,沒有人會相信被干掉!
可中國零售業正處于一個變革的大時代,消費者變了,購買渠道變了,沒有前瞻性眼光很難看清發展方向。
大賣場趁著“渠道下沉”的利好,如果這幾年不對傳統大賣場進行優化,未來3~5年后的日子一定會很難過。
據業內人士透露,除了大潤發和山姆店,其它大賣場開新店都計劃縮小經營面積,從1.5~2萬平方經營面積縮小到8000~10000平方。比如:家樂福中國,今年計劃主力開發6000~9000平方的新店。大幅縮小新店面積,意味著什么?嗅到了風險,而最大的風險來自網上超市的沖擊。
2、從消費需求角度看。
到目前為止,傳統大賣場可能還是小看了網上超市的威力。
網上超市通過今年這場價格大戰,就是要告訴消費者,網上超市的三大法寶:便利+優惠+一站式購物。
l 便利:
從整體消費人群而言,因為收入提高,消費升級;便利性需求越來越高,價格敏感度越來越低。
特別是80后、90后、00后,網上超市可以不打價格戰,只要與大賣場價格差不多,就會有很多年青人習慣在網上超市購物。天貓超市成長前期,并沒有強行打價格戰,還是輕松做到了十億級別量級。
因為便利,無需出門送貨到家。
有專家稱之為“懶人經濟”,到家服務成了強需,而不是弱需。
l 優惠:
優惠一點點,對中老年人的影響更大。面對70后、60后、50后,網上超市必須打價格戰,而且聲勢要大,讓這部分群體嘗到優惠+便利,逐步習慣到網上超市購物。想象一下,糧油送到家,這種便利誘惑還是很吸引人的。
這是掌握家庭廚房的主力軍,有消費能力,人口數量多。
未來幾年網上超市的持續價格戰,核心目標應該是60后和70后;只要把70后和60后養成網上超市消費習慣,加上80后、90后、00后,這是一個十億人口基數,也是未來10年的勞動主力。
網上超市的優惠是實實在在的,有2個現象可以證明。1、消費者容易比價,在大賣場用手機一查就能知道是否優惠。2、有不少個體超市都在京東超市和天貓超市進貨,重慶個體戶店主童硯說618店慶日在京東超市進貨2萬。
京東10億補貼,天貓超市40億補貼都是真刀真槍的,通過價格戰快速搶人。
天貓超市,為了搶占網上超市的市場份額,有能力長期補貼打價格戰。
l 一站式購物:
網上超市和大賣場,完全對標。都是一站式綜合購物賣場,消費者大多是計劃性購物。
庫存周轉如果都是30天的話,大賣場與網上超市的有效商品數至少相差幾倍;從業內知名操盤手獲悉,以有效商品SKU來量化,傳統大賣場會從幾萬SKU逐步下降到1~2萬SKU,天貓超市(區域倉)會從幾萬SKU逐步擴大到十萬級別SKU。給消費者帶來的感覺就是,網上超市的商品更全更豐富。
實體大賣場的輻射范圍是3公里,做幾十萬人的生意。
網上超市的區域倉輻射幾百公里,做幾千萬人的生意。
一站式綜合購物,大賣場讓位網上超市,這是趨勢的必須,因為網上超市的綜合效率要更高。
從消費者需求角度看,未來10年主要勞動力(60后到00后消費者總共10億人口)的計劃性購物,將來首選肯定(我用了絕對詞)是網上超市,而不是傳統大賣場,只是時間的問題(也就幾年時間)。
3、從行業競爭角度看。
大賣場的行業競爭對手,主要有三類:專業店,社區超市和網上超市。專業店和社區超市一直在瓜分大賣場的市場,現在又來一個網上超市,而且擺出一副拼命打價格戰的高調姿態,大賣場未來幾年的競爭環境是高度加劇。
專業店,像生鮮水果連鎖店,休閑食品連鎖店,母嬰用品連鎖店等等,專業店可以分流大賣場銷量,但無法打敗大賣場,屬于非常正常的競爭格局。
社區超市,狹義的講法,按照零售業態的國標定義,離社區很近,經營面積在2000平方以下,以食品為主的超市(幾百平方的偏生鮮類的食品超市,也可以是上千平方的食品超市)。廣義的講法,離社區很近的超市,都可以稱之為社區超市;所以一些大型社區,可能會有2000~6000平方的綜合超市,主營品類是食品和日用雜貨。離消費者更近的社區超市,會分流大賣場主營品類的銷量,特別是生鮮品類。社區超市對大賣場能產生威脅,主要原因是滿足即時便利需求。
網上超市,這是完全對標大賣場,網上超市三大法寶:便利+優惠+一站式購物,對大賣場的所有品類是全方位進攻。除了生鮮品類之外,食品,洗化品類,日用雜貨,百貨等品類,網上超市都有辦法逐步取代。未來幾年等網上超市把區域倉布局好,次日達能到所有縣城,傳統大賣場的日子就非常難過了。
未來網上超市的物流倉配成本(非生鮮品類)會越來越低,據說一號店能做到20元/單,京東在不拼單的情況下,逼近15元/單的倉配成本。一定要相信,網上超市是可以盈利的,因為綜合效率會更高,這種業態就是會替換傳統大賣場業態,網上超市才是將來的大賣場!
總結一些個人觀點:
1、上萬平方的大賣場,未來幾年90%會被干掉(10%活著是因為各種特殊原因)!自己干掉自己,或者被別人干掉!
2、 三四五線城市的傳統大賣場,有幾年利好;網上超市區域倉布局好,未來也有被干掉的風險。所以現在的大賣場開新店,都非常謹慎小心!
3、 網上超市才是真正的大賣場,一站式綜合購物,區域倉輻射幾百公里,次日達能到所有縣城,可以做幾千萬人的生意。
4、實體大賣場的主流進化方向之一可能是綜合超市(6000平方以下)+生活服務(如:餐飲、游樂園等)。據永輝超市內部人士透露,今年新店計劃主力做3000~5000平方(不包括外租區)的綜合超市業態(轉型?),從今年二季度財報看,永輝新簽約的店基本都在4000~8000平方。
5、實體大賣場+互聯網,必須得做。是自建平臺,還是進入第三方平臺(如:多點DMALL),需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