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解讀新零售之二
新零售—--需要如何重新門店規劃?
鮑躍忠 微信bc111246
新零售,我們要開一家什么樣的店?新零售的店應該怎么樣去規劃?
功能規劃
新零售的門店應該具備更多的功能。從目前的消費環境變化來看,單一的商品銷售功能的門店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更多的需求,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
目前,單一的商品銷售功能的店,包括零售店、面包店、餐飲店等等,都難以達到吸引顧客、留住顧客的目標。因為現在的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有更多的店(線上、線下)在為顧客提供類似的服務。
留住顧客的關鍵核心就是讓顧客產生依賴,能夠使顧客產生依賴的兩大要素:你是唯一,別無選擇;你有更多的服務,可以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試想,我們現在賣場、超市、便利店、各種專業店、線上電商門店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你是唯一嗎?你有更多的服務嗎?不是!沒有!因此大家只能在一個層面上進行互相競爭,只能靠價格和促銷。
零售人一定要明白,消費者基于門店就是要找到一個便利的、能夠滿足自己各種需求的場所。一定要打破傳統的束縛行業自己的一些觀念,打破所謂業態的分工,破除類似于“便利店就是便利店”這樣的一些僵化的思想。積極尋求在增加門店功能上的突破。
新零售環境下,門店應該具備哪些功能?一是需要從競爭角度的分析;二是需要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從競爭的角度去分析,就是你的門店要比你的競爭對手,要具備更多的吸引顧客的功能,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勝于你的競爭對手一步。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就是要切實把握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對商品的需求,對商品以外的其他的需求,特別是要結合需求層級原理,進行深入的分析。應該講單純對商品的需求,應該歸類于低層級的需求,那么你的目標顧客應該歸類于那個消費層級?更高層級的需求,會表現出哪些方面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分析。
新零售,應該在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服務的基礎上,再去規劃那些方面的門店功能?
--全渠道的功能:新零售環境下,門店具有線上、線下全渠道功能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全渠道不是線上、線下門店想做不想做的問題,這是當前消費發展的必然,是消費者的選擇。如果不做全渠道就是缺了一條腿。當前,實現全渠道可以有很多的路徑,可以自己重建,或者與線上線下企業聯合。從資源整合角度分析,線上、線下企業的聯合是實現全渠道的最佳選擇。
--社區信息及服務功能:每一個店都要服務一定范圍的商圈,都要服務一定數量的目標顧客,每一商圈范圍的顧客,除了商品需求范圍以外,還都有更多的信息、服務需求,在現在的環境下,如何讓顧客記住你,時刻能夠想起你,需要門店在提供單一商品銷售功能的基礎上,結合你所面對的顧客,能夠滿足顧客對信息、其他服務的需求,使門店與顧客建立更多聯系,增強更多的黏性。這里面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選擇。如為顧客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的機會,為顧客提供更多其他服務的選擇。當前,門店也可以結合微信、QQ等連接工具,與顧客建立更多的社群聯系,可以建立更多的顧客信任。
--平臺功能:也就是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讓門店在顧客的心目中變的更有價值。門店要結合目前的平臺思維,分享思維,要把自己打造得更有價值,一個有價值的門店才會得到顧客更多的信任。可以學習當前一些微信社群的玩法,為顧客提供一些交流、分享、培訓等等價值服務,有價值的東西,才會吸引人的關注。
--娛樂功能:娛樂化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適度增強門店的娛樂性功能也是大勢所趨,但不是全部。
商品規劃
目前的各個業態門店,用一句“千店一面”絕不為過。走進百貨店,一層化妝、珠寶、精品,二樓女裝,三樓男裝,四樓運動、、、走進一個賣場,入口一面是促銷墻,一面是圖書、數碼再往里走服裝、洗化、食品、糧油、生鮮、、、、完全是一種格式化;來到一家便利店,迎面貨架面包,牛奶、、、如果講閉著眼就可以進入到一家門店順利找到商品,可能有點過分,但目前的賣場、超市、便利店確實如此。
來到商品區,感覺所有的門店都在經營相同的商品:牛奶:特侖蘇、金典、莫斯利安、、、食用油:魯花、金龍魚、胡姬花、、、飲品:農夫山泉、匯源、康師傅、統一、、、、洗發水:海飛絲、飄柔、潘婷、力士、、、
線上購物,不論是淘寶、京東、天貓還是其他網站,幾乎差不多的商品分類,幾乎是一樣的商品分類門戶結構:男裝、女裝、數碼、手機、、、點開商品分類,就在圖片的海洋里慢慢找尋吧,極其豐富的商品圖片,必須要靜下心來,好好欣賞吧。
這些年,連鎖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模仿企業的標準化的模仿,大品牌對市場的相對壟斷,造就了如此的零售市場結構,并且這樣的零售市場結構,也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時間了。對消費者來講,還有新意嗎?還有吸引力嗎?用一句個體店主的話說:看都看夠了,還指望顧客來買嗎?
新零售,需要打破這種千店一面的市場結構,必須要打破這種結構。
--重新定位目標顧客:做零售必須以目標顧客為導向,在目前,零售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更必須要細分目標顧客,精準定位目標顧客。
新零售要重新定位目標顧客,就是要把握目標顧客的真實訴求。管理大師德魯克一句名言:企業不是滿足顧客,而是創造顧客。做為零售企業,不應僅僅是滿足顧客需求,而應是創造顧客需求。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零售企業更不應該僅是在滿足顧客的需求上去做文章,而應該在創造顧客需求上去下功夫。創造顧客需求,就是要把握顧客的真實訴求,挖掘顧客的潛在需求。
--重新定位市場環境:現在的零售市場環境較二十年前變化巨大,不論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還是商品市場的極大豐富,還是零售市場自身發展表現出的業態豐富,與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在新零售環境下,零售企業需要重新定位,新的市場環境下,零售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是簡單的革新,還是要進行深層次的變革?繼續沿用以往的經營思路,難以改變“千店一面”的市場局面。繼續千店一面的市場格局,難以適應消費市場變化,難以吸引消費者。
--重新定位自己:零售企業需要認真把握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做出適合自己的變革選擇。必須要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創新出自己的特色,創造出自己的新零售。徹底打破業態的格式化,標準化。形成不同企業的個性化、特色化。新零售不會是一個版本,一個模式,一個標準的新零售。
商品表現規劃
目前零售店對商品的表現,或者講是以自我為中心,或者講是以表現商品的豐富度為中心。目前看,這兩種商品表現的訴求點,都是過時和落后的了。這兩種商品表現形式,在零售商主導市場的環境下,和在商品不豐富的環境下是可行的,那么在消費者主導市場的環境下,在商品極大豐富的環境下,就是不可行的。
在消費者主導的市場環境下,零售商必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規劃自己的一切經營工作。在商品極大豐富的市場環境下,顧客需要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他選擇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因此,必須要想辦法去表現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商品的有用性。要通過在門店的商品表現,充分把商品的有用性表現出來。才能吸引顧客的購買,才能實現良好的產出。
這絕不是簡單的商品陳列的改變,而是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經營理念的改變,甚至是革命性的改變,商品價值屬性的改變。
結合目前的消費需求特點、市場特點,目前的表現最佳方法就是:生活化分區、情景式陳列。就是站在顧客的角度,按照顧客的消費訴求,對門店商品進行生活化分區,在每一個分區內,再按照消費場景進行商品陳列。使門店的商品表現,最大化的貼近消費者的實際生活體驗,最大化的觸動購買感覺。在這一方面,宜家家居給了我們最好的示范。
在賣場、超市、便利店如何體現?當今,消費者的真是訴求是非常明顯的,日常生活場景是非常多的。目前應該特別體現的訴求,早餐、午餐、晚餐,休閑、旅游、運動、健康等等,如此相關的消費場景也是非常顯現的。
進行“生活化分區、場景式陳列”,不僅僅是在門店的商品陳列方式的改變,而是企業經營思想、理念的變革。需要對企業采購、品類管理、后臺信息系統、商品分類進行系統化變革。單純的商品陳列的變革是難以達到有效的效果的。
在目前的條件下,企業可以選擇認為成熟的生活分區、生活場景進行嘗試,逐步形成更多的分區和場景。
智能化規劃
這一兩年,一些零售企業,大刀闊斧的進行所謂的門店升級。然而,這種升級,不是在內涵和商品上下功夫,而是在裝修和硬件上進行大投入,這是一種錯誤的指導思想。基本的門店改造是必要的,而如果只是在硬件上大投入,商品和軟件上不改變,是極不合理的。
顧客到零售店來是買商品和服務的。門店達到清潔明亮就具備了為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條件,你的硬件再好,也不是顧客所關注的,他所關注的就是商品和服務。零售業是一個低投入,快產出的行業。大投入是明顯違背行業規則的。
然而,現在的科技發展,智能化零售,是新零售要特別關注的。智能化將給零售企業帶來更精準、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改變。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新零售環境下,門店智能化規劃,需要一種整體的、全新的規劃思路。零售的智能化所要抓住的是顧客管理、商品管理兩大核心,所要解決的是為誰服務,以及提供哪些商品和服務的關鍵問題,智能化所能帶來的必然是對消費者的價值、對零售企業的價值、對社會的價值。
可以設想的零售智能化:
--顧客在準備消費以前,可以實時獲取線下線上零售企業的商品信息、促銷信息、服務信息,使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更加方便、快捷、準確;
--顧客入店,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藍牙連接,及時為消費者提供最新的門店商品信息,和有關資訊;
--對老顧客能夠建立更多的資訊聯系,能夠通過對顧客以往購買行為的分析,挖掘更多的潛力需求,及時推送更精準的顧客需求信息;
--顧客與門店可以建立更多的基于移動互聯的顧客聯系,零售店可以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及時的、精準的信息與服務,可以是到店,也可以是到家;
--建立在對消費者、目標商圈顧客精準分析基礎上,零售企業的后臺信息系統,能夠提供更多的品類管理的智能化指導,使門店的商品組織更準確、高效,結合門店的品類戰略,使門店的商品更有個性與特色;復雜環境下的零售企業品類管理非常需要智能化的幫助;
--建立在零售企業精準品類管理基礎上,和品牌廠家、經銷商戰略合作基礎上,零售企業可以與渠道建立完整、緊密的供應鏈連接,實現在訂貨、物流、生產的系統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