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的野蠻人長大啦!怎么辦?
很多傳統企業老板還在思考是不是要轉型的問題,其實,馬上就到了2017初了,現在不是思不思考轉型的問題,而是現實逼得你不得不轉。
沈老師因為對傳統企業很熟悉,這幾年又對互聯網做了深入研究和親身操作,我們下面來看一看傳統企業已經被門口的野蠻人——互聯網產品品牌,打得怎樣的落花流水了。
比較出名的,是聯想、TCL、天語等傳統手機,被小米、樂視手機擠出了行業前列,2016年,小米手機預計銷售四五千萬臺,樂視銷售1500萬臺;
在零食干果行業,來伊份等傳統企業雖然仍然堅挺,但是三只松鼠2016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0億元,這讓發展了幾十年的好想您等傳統企業艷羨不已;
白酒行業,江小白憑借一只高粱酒掀起了小酒熱,就連瀘州老窖等大佬都坐不住了,推出了“瀘小二”等小酒;
沈老師曾經服務過的跑步機行業,2005年成立,在行業內名不見經傳的億健跑步機,連續7年天貓銷量第一,年銷售額接近30億,將匯祥、喬山、萬年青、舒華等傳統品牌,通通拋得老遠;化妝品行業,依靠微商發跡的廣東思埠集團,號稱三年銷售額突破30億,并控股了擁有植美村、安尚秀等知名品牌的幸美股份,讓一眾化妝品傳統企業只能望洋興嘆,徒喚奈何;
上海超限戰營銷咨詢公司沈志勇認為:互聯網+品牌,對傳統品牌的替代和蠶食,還遠遠不止上述這些。我相信,在每一個傳統行業,包括你所在的行業,放眼望去,一定有帶著互聯網+基因的品牌,正在不斷蠶食你的市場份額,它們,就是你門口的野蠻人。這個野蠻人,有的已經長大,有的正在瘋長。所以,你千萬要小心!
這些互聯網+品牌,要么依靠低價競爭,要么依靠產品創新緊抓互聯網新的消費需求痛點,它們乘著電商或移動電商的東風,在不懂互聯網的傳統品牌面前,跳起了一套傳統企業摸不著頭腦的互聯網營銷舞蹈,從傳統品牌的眼皮子底下,不知不覺地把市場份額給搶走了。
(“ 沈老師的龍門陣 ”微信公眾號,后續將陸續推出 “互聯網+品牌的野蠻生長” 系列案例,供傳統企業老板們引以為鑒和奮起直追。)
所以,到了這個關頭,不是傳統企業要不要改變的問題,而是如何改的問題。
上海超限戰營銷咨詢公司沈志勇認為:傳統企業互聯網+營銷的轉型,首先,應從產品創新入手,打造出傳統企業自己的互聯網+大單品,之后,在互聯網+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企業營銷系統的互聯網+轉型。
互聯網+大單品,重造與結構升級
不同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對產品/服務的需求是不同的,所呈現出的消費規模(需求量)也是不同的。我們把行業需求量在不同細分市場的分布稱之為消費者的需求結構。與市場細分可能更多地是切分舊市場不同,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轉移,代表著一種擁有龐大消費量的嶄新的消費潮流、消費趨勢和消費文化的來臨。
我們很多企業,注意到了產品的變化,市場的變化,技術的變化,和產業的變化,但是卻很少關注到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而正是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才真正地孕育著價值創新的機會,才真正地孕育著大單品創新的機會。
傳統上的中國消費人群,是以50后、60后、70后為主力人群,他們要么兢兢業業、勤儉節省,要么驟然暴富、炫耀張揚,這樣的消費人群決定了所謂的品牌消費,只是停留在產品的基本功用層面和炫耀性消費層面。
這個現狀,一直要等到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力軍之后,才有可能改變。
80后、90后與60后、70后相比,他們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富裕的時代,他們不僅更愿意花錢,樂于消費、敢于消費,而且尤其偏好情感性商品。
80后生長于商品文化蓬勃發展的年代,90后更是與互聯網文化和電子商務結下了不解之緣,消費需求的日趨差異性、個性化、多樣化,導致他們對產品“情感滿足”的重視勝過產品的“功能價值”,他們是一個真正追求內心滿足、強調自我與張揚個性的感性消費族群。
80后、90后自信、自我、自由、娛樂、感性、創新,具有真正的感性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這種不完全聚焦于產品的功能價值,而更多地聚焦于產品的虛擬價值的消費特征和消費觀,在互聯網時代,表現得特別明顯。
中國新一輪消費創新的爆發期即將到來,傳統企業為80后、90后的這一代新型消費者,打造屬于他們時代的互聯網+產品,是傳統企業未來幾年的必修課。得80后、90后者,得天下。
最近幾年,中國的新消費的傾向愈益明顯,消費品的價格帶迅速拉長,消費品的高價格帶越來越多。以飲料為例,過去單瓶價位集中在3元以下,超過3元就很難銷售�,F在,飲料形成1元、3元、5元幾個價格帶,而這個5元價格帶,就是飲料企業通過品類創新和產品升級而創造出來的。
通過大單品的互聯網+升級換代,讓企業從原來的以低價格、低利潤、規�;拇髥纹�,升級到新主流價格帶、互聯網+的新大單品,這是未來幾年中國企業重建營銷系統,要干的第一件事。
而這樣的互聯網+大單品打造,和傳統營銷時代,也有很大的不同。未來的大單品打造,將更多地集中于某一個極致的單一賣點、情感認同的塑造和品牌價值
觀的傳播。具體方法參見本公眾號后續文章《能抓住人心的大單品長什么樣》?
新大單品的互聯網+營銷
有了大單品,從前的企業,在做產品推廣的時候,更多采用的營銷方式,無外乎就是招商、鋪貨、廣告、動銷、促銷、人員跟進……。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傳播的影響和改變,是徹底的。從前那種高舉高打的央視廣告傳播模式,現在正在被全傳播所替代。
所謂全傳播,就是企業將傳統的大眾媒體(電視、報紙、電臺、戶外),與新興的互聯網媒體、社交媒體(微博、微信等)和自媒體(有一定影響力的個體,明星、知名評論人等)、論壇(包括知道、貼吧、知乎)、QQ、網絡視頻、直播、移動音頻……,結合在一起,并采用內容營銷而不僅是廣告營銷的方式,在消費者購買全過程的所有接觸點,進行信息傳遞和情感溝通的傳播模式。
要完成這樣的全傳播模式,企業需要在內容營銷、廣告窄告結合、分發渠道、意見領袖和眾包等各個層面進行重新布局和投入資源。這都會涉及到企業營銷系統的重建問題。具體方法參見本公眾號后續文章《全傳播,你不得不知道的三個做法》。
互聯網時代的新大單品推廣,在渠道層面,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以前那種單一的實體渠道,以及由實體渠道而產生的一系列營銷動作,不再適應互聯網條件下的消費者。全渠道勢在必行。
全渠道,不是我們傳統實體營銷里所說的多元渠道,而是指傳統企業在實體渠道的基礎上,擁抱PC電商和移動互聯網渠道,運用互聯網思維、技術和工具,提高分銷效率,覆蓋精準定位的目標消費者的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營銷模式。
于是,未來的渠道結構,將成為實體渠道、PC電商和移動互聯網渠道并存的格局。三大渠道系統相互融合、相互協同,形成企業未來渠道的標配。
要完成這樣的標配,在產品價格的統一、渠道拓展的方法、渠道維護的方法、吸客、留客等方面,都需要利用互聯網思維方法和互聯網工具,對原有的營銷系統,進行重塑。
當然,我們在這里講做全渠道,也并不是說讓每一個企業,在進行營銷推廣的時候,都不分重點的全部投入,而是更多講的是一種線上線下融合協同的新營銷模式。在這種模式框架搭建成型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產品的定位和目標人群的不同,選取重點的渠道或終端以及關鍵意見領袖,進行有重點有目標的營銷和推廣。
互聯網+營銷體系的重建
談起營銷系統,每一個從傳統營銷時代過來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任何消費品企業,從不成熟發展到成熟的標志,就是這個企業是否已經構建起完善的營銷管理體系。
建立營銷體系,其本質在于全方位的營銷體系競爭,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依靠單點去取得競爭的勝利。完善的營銷管理體系,既是做大企業的體系保障,更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個完善的營銷系統,除了營銷戰略定位、隨模式而定的產品線科學組合、價格體系、銷售政策之外,圍繞渠道模式而設定的組織平臺、任務職責、制度流程、營銷團隊績效考核等等,都是建立營銷體系的基本內容。
這些,都是傳統時代的營銷系統。這里產生一個問題,互聯網時代,企業要做營銷,當然也需要建立營銷系統。那么,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營銷系統,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2013年之前,中國市場都是典型的增量成長型市場。傳統企業營銷系統建立的基石,也是基于市場處于增長過程而建立的增量型營銷系統。于是,央視大廣告、深度分銷、鋪貨、理貨、掌控終端、促銷推廣、人海戰術……這些營銷方法,都是圍繞增量市場而建立的。
2013年之后,國內市場大幅下滑,進入搶存量和調產品結構的新階段。這是企業需要重建營銷系統的第一個原因,這是從企業自身營銷系統角度來說的。
傳統企業需要重建營銷系統的第二個根本原因,是企業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營銷也從傳統營銷進入了互聯網+營銷時代。這樣的互聯網+營銷,由于營銷的目的變成了調結構、互聯網化轉型,實體渠道又被電商、移動電商所改造,傳播被互聯網媒體所改造,傳統廣告和渠道都被顛覆了,因此,這個互聯網+營銷,它所需要建構的營銷系統,也是和傳統時代,大不相同的。
所以,上海超限戰營銷咨詢公司沈志勇認為: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營銷系統,必須重建。一旦這個系統重建完善了,企業營銷層面的互聯網化轉型,才算真正成功。
互聯網+營銷組織及管理系統
營銷目標改變了,營銷方法改變了,那么,營銷組織與管理的配套動作,也必將隨之而改變。
中國企業經常表現出的營銷策略在執行中控制不力,與其長期的營銷組織流程設計和企業管理文化有密切關系�;ヂ摼W時代,企業要從營銷組織流程再造、決策機制變革、人才隊伍變革、獎罰機制建立等各個方面進行管理改造,企業必須走上以機制約束人、以模式培養人、以管理驅動企業的道路。在這個重建過程中,加入互聯網因素和思維,方為上策。
傳統企業的營銷組織,基本配置銷售部、市場部、產品研發部門及采購部,而且使用傳統金字塔型的科層制,管理方式從上到下,從老板到高管再到中層最后到基層員工。這種營銷組織,適用于大規模營銷時代。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與嚴密的KPI考核,是其基本特征。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決定企業,企業在管理上必須跟上消費者點鼠標的速度,技術也變得更加復雜和快速交叉融合,這就導致傳統的分工和層級管理成為阻礙企業反應速度和技術創新的障礙。企業管理的扁平化、交叉化、去中心化、自組織化,將是企業管理模式必然發生的變革。
其實,企業組織的變化,很多時候,可以參照軍事的變革而變革。從前,軍隊采取的都是大兵團作戰,海灣戰爭中,美軍利用信息化技術而改造出來的軍隊,讓我們明白了互聯網時代的組織,應該是那種“小前端,大后臺”的組織模式。
近幾年,非常流行的阿米巴經營模式,就是這種模式。很多電商企業,比如韓都衣舍,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為小團隊賦權的“買手+視覺人員+運營人員”的“小組制”。
蘇寧在轉型時,采取的管理模式,很好地實行了“小前端,大后臺”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體系支撐下的小團隊作戰,蘇寧從細分品類到大區、到城市、到店面,組建了將近4000多個小團隊,在小團隊的背后,則是二十幾個事業部和財務、人事、品牌、法務等等全公司共享的后臺部門。
營銷組織做了變革,那么,接下來,組織的任務職責、制度流程、營銷團隊績效考核等等,也就是說,涉及到組織(誰來做?)、任務職責(做什么?)、制度(怎么做?)和考核(做怎樣?)這四大部分,將成為未來企業營銷管理系統重建的基本框架。
總之,綜合上述三點,我們會發現,傳統企業向互聯網時代營銷轉型的過程,并不是一個單點的轉型,而是整個系統的轉型。這個系統,涉及到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傳播方式渠道模式以及營銷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全方位重建。
因此,沈老師常講,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如果還在沿用傳統產業時代的營銷系統,那與士兵拿著導彈當刺刀用是一個性質�;ヂ摼W時代的企業,必須對傳統時代的產品結構、全傳播、全渠道模式、組織結構、團隊考核等全部營銷系統,進行徹底的改造。
總之一句話,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開始,從產品的互聯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