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碰到一個投資人,他說2010年到2015年的時候,關注零售的投資人都在看電商的項目;2016年開始,基本都在看實體店項目了,零售業的革新成了創投圈的超級熱點。那么這一輪的革新最終中國的零售業走向會是如何?
自馬云扛起“新零售”的大旗后,零售商們馬上跟進,國內標榜“新零售物種”的實體工程層出不窮,阿里系的“盒馬鮮生”、“淘咖啡”,永輝“超級物種”、世紀聯華“鯨選”、美團“掌魚生鮮”還有最近剛剛開業的圓通“媽媽菁選”,都是行業領先的試水者。雖說都標榜新零售,但它們各自的模式又有其特色,今天小編就重點分析一下這幾家熱門新零售實體,看看他們的“創新之路”究竟在哪。
①阿里盒馬鮮生
阿里投資京東總監做的盒馬鮮生,定位精品超市主營生鮮,結賬只能用支付寶,可以在店里購買,還可以app下單,在該店五公里范圍內半個小時送到家,不想自己做還可以當場加工成半成品或者熟食,是全國首家支付寶會員“超市+餐飲”實體店。
特點:高效的物流配送;無現金支付,掌握線下消費大數據;強制要求下載APP,增強用戶粘性;優質的用戶體驗;攜手外賣等企業,做到線上對接和運力整合;線下社交化和粉絲經濟。
學習局限:門店運營方式偏重,比如門店添置了昂貴的自動化店內運輸設備,且經營商品幾乎都為“自營”;配送成本造價高;商品供應豐富多樣,不適用所有企業。
②永輝超級物種
是永輝16年來不斷孵化與進化的產物,融合了目前孵化的:鮭魚工坊、波龍工坊、盒牛工坊等8個產物,為消費者提供新鮮、安全、高性價比的全球優質食材。永輝對“高端超市+食材體驗店+永輝生活App”的實驗,也是對線上線下進行融合的嘗試。
特點:黃金地段鎖定**量;餐飲服務滿足多元體驗需求;借力消費體驗和口碑,引流至線上APP;電子價簽、自動收銀等智能應用;采購基地對接農超。
學習局限:累積多年的強大供應鏈及物流體系,以及多年的良好口碑和用戶基數,較于其他大型商超優勢較為明顯,不具有普遍性。
③美團掌魚生鮮
目前的“掌魚生鮮”就是一個主打“新鮮”的普通超市,只不過在質量、選品上更為新鮮優質,線上線下同價,勉強可稱為“新零售”樣本。超市入口處廣告屏引流效果明顯。選品講究同品多樣化,多款蔬菜可繼續培植,帶根出售。選址在互聯網公司聚集之處,消費市場潛力大。
特點:無現金支付,掌握線下消費大數據;下載APP增強用戶粘性;高效的物流配送;攜手美團外賣,做到線上對接和運力整合;線上線下同價;品可追溯,按份售賣沒有散稱;周邊5公里以內最快半小時送達。
學習局限:多年外賣業務累積的供應鏈體系較為完整;訂單撿貨全靠人工,對人力需求大;選址門檻較高,不適用與大部分的中小零售企業。
④世紀聯華鯨選未來店
雖然還未開業,但小編提前劇透下,不僅混業經營‘超市+餐飲+社交’,還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配送模式上進行嘗試,并針對90后年輕人喜歡的體驗空間上做了諸多嘗試。
特點:經營構成家庭百貨+生鮮食品,水產品是主打;引入其他經營業態,獲得租金吸引客流;上萬平米有足夠空間來營造體驗;門店發貨的模式,能實現1小時送達服務;成為聯華首家無人收銀門店;集成智能揀貨;承接點餐、直播、停車等服務。
學習局限:是自建配送團隊,還是第三方物流配送來解決線上需求,還在測試中,物流系統需要搭建。
⑤圓通媽媽菁選
門店面積只有60平方米左右,不過所售的產品卻達到了600種,其中生鮮類產品占比為四分之一,未來會根據需求調整。定位快遞站點+便利店,深入消費者的居住地,具備小范圍區域性服務的特點,很好地承擔了“最后一百米”的服務使命。
特點:同城網絡強化限時配送,社區“最后一百米”保鮮冷藏設施配置,快遞+便利店直營和加盟的網絡布局向供應鏈末端延伸;節省了快遞小哥的配送時間,同時增加了消費者的便利性; 線上線下協同營銷的系統對接。
學習局限:本身的供應鏈基因就很強大,網點覆蓋廣。同時,對終端冷藏保溫設備配置率要求高;自營的模式,對與資金投入和風險承擔兩個方面來說會比較高,一般中小零售企業難以支撐。
由此看來,這些新零售業態皆以高頻剛需的快消品為新零售領域的突破口,尤以海鮮擅長,對供應鏈實力要求必須過硬,皆采用 “超市+餐飲+社交”或者“快遞+便利店”等復合型業態。最重要的是,在業態創新變革過程中,互聯網技術運用得淋漓盡致,也為這些新零售業態從概念逐漸轉為現實提供了動力。然而,令大多數中小零售企業望塵莫及的是,這些新零售業態天生自帶“富二代”屬性,各有著一個行業巨頭的背景,雄厚的資本,兼備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研發能力,在供應鏈系統建設方面更是有多年的深耕厚作。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巨頭們的長處正是大多數中小零售企業的短板。
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雖然,中小零售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仍然存在一堵高墻,新零售落地困難重重,但,尋找到兩者的平衡點,找到新零售的突破口,就能推倒高墻。
阿里巴巴CEO張勇說,新零售的本質是用大數據重構“人、貨、場”等商業要素。“人、貨、場”的數字化是新零售落地的第一步,也是實現新零售的重要突破口。然而,數字化的建設,離不開互聯網科技的力量支撐。巨頭們無不運用科技實現各種業態的升級變革,無論是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世紀聯華鯨選,還是媽媽菁選,雖然各自業態不同,但都離不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對人貨場進行數字化的改造,也離不開通過IT系統技術的運用,優化供應鏈、打造線上與線下的全渠道融合的購物體驗,進而展開新零售落地。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新零售的業態標準并無固定,新零售的博弈也無處不在,大魚吃小魚是永恒的商業生存法則。對于中小零售實體來說,只有推動零售商家的模式創新和與之匹配的技術升級,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進而幫助商家簡化運營環節,提升運營效率,降低庫存和運營成本,才能幫助中小零售實體沖出巨頭們的層層圍追堵截。而技術系統的打造,則是實現新零售人貨場數字化的重中之重,也是新零售落地難點。
反觀市面上新零售IT軟件服務商品質參差不齊,絕大部分的零售服務商只提供技術軟件。而且關鍵在于,多數的軟件系統存在全渠道打不通、線上線下無深度融合。不僅如此,技術層面的售后服務和培訓也有很多配置不足。這如何讓IT系統的動能最大化,讓零售商家跑得更快更遠?如此,就更別提全渠道數字化之后,如何提供全渠道品類管理、內容營銷、門店工程、店鋪管理等運營方面的扶持!
憑借十多年的經驗積累與行業探索,作為業內領先的新零售服務商,又一城致力于為商家、企業和區域提供一體化的新零售服務。除了發力生鮮領域,服務還涵蓋化妝品、母嬰以及跨境等多類行業,如今已成功為順豐、天下豐收、嶺南海淘、胡蘿卜村、全球蛙、愛親、361°、茶花、雀氏、才子等全國4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和3萬多家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社會化變革,實現讓市場無處不在。
又一城之所以能支撐眾多類型的企業轉型升級,是因為自主研發的PMS全渠道零售系統,能廣泛適用于各類型的行業和企業,真正做到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更主要的,又一城深知,新零售要圍繞人貨場進行商業重塑,不僅需要為企業打造相應的軟件系統,還需要輸出與之相匹配的運用服務,為商家提供“系統軟件+品類管理+內容營銷+店鋪管理+門店工程”的一體化商業解決方案,真正幫助商家從模式、運營、服務上實現渠道一體化、運營環節數字化、賣場智能化、商品社會化。
所以,其實新零售落地并不難,關鍵在于尋找到與自己的企業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