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很多人都說:“我想創業,我要做餐飲,我想開一家很有逼格的餐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誰都想開一家有逼格的餐廳,但在最現實的“預算”面前,就不是誰都能開了。
其實,餐飲創業就像出外就餐一樣。有錢的時候就吃好點,反之就簡單點也行。大魚大肉能hold得住,粗茶淡飯也照樣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把餐飲創業做得最好也是一種本事。
一、準備
創業不是頭腦發熱的沖動,是需要做好詳細商業計劃后的行為。先把安全計劃做出來,也就是自己的可承擔風險的能力范圍。一般來說,除了某些特殊的情況,這個風險都是指金錢。之后還有目標計劃,這家餐廳想做成怎樣,需要多少啟動資金與運營資金,自己實際又能拿出多少錢。
比如:自己能拿出30萬,這30萬需要分成啟動資金,運營資金,應急資金這幾塊,還需要考慮最多能接受虧損多少。如果相對于整個項目,資金不足,是否可以考慮引入投資人或合伙人。
錢解決了,還有人員需要考慮。采購、做菜、服務、收銀這些都需要人來干。自己一個人是干不完的,必須要有人幫忙。搞清楚自己最熟悉哪方面,可以顧及哪些事項,之后再相應地找人幫忙干自己做不了的事。
剛開始,別想著做甩手掌柜,必須親力親為。小本生意,都是賺辛苦錢。
二、選址
既然是小本經營,那些CBD商業中心,大商場就不用考慮了。可能一個月的租金就已經差不多用完了所有資金。相對而言,老城區的住宅區、城中村的商業街、大學城的校區附近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選擇好了地段,就要考慮店鋪是選擇出租還是轉讓。
出租:不帶裝修,租戶自己裝修設計
轉讓:如果上一位的租戶也是做餐飲的,一般會附帶裝修和部分設備用品
兩種方式,到底哪種會更好呢?
不趕時間,需要按照自己想法去裝修,出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轉讓費,并且后續的租金和期限都有更好的保障。
如果爭著要盡快開業,又可以接受上一位租戶的裝修,并且轉讓費也是在可控范圍內,那可以選擇轉讓方式。多出的轉讓費,一般包括:上一位已經給的租金,店內的裝修和設備,甚至還會有營業執照等。
餐飲資訊內參友情提示:無論是哪種方式,最后都必須與房東簽定合同!
三、籌備
籌備階段,最主要就是購買設備和發掘好的原料供應渠道。
設備挺重要,但也很貴。其實可以考慮去二手市場,收購一些二手的,當然,前提必須要把控好質量,別得不償失。
設備是一次性投資,可能貴點也就算了,畢竟就一錘子買賣。但是,原材料就不一樣了,需要經常購買,必須把價格降到最低,才能保證利潤。多跑幾個市場,橫向綜合比較,再決定最靠譜的供貨商。
找到各大市場的價格規律,避開價格高峰進貨。比如:黃昏時,一般原料都會比較便宜。在這個時段去進貨,價格可能比高峰時便宜20%。日積月累下來,利潤就相差很多了。
四、開業
店內的流程必須培訓到位,否則客人來后,服務會做得非常不好。
最重要的還是推廣引流吧。人都是很奇怪的,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鉆,人少的店一般都不敢進。新開的店,必須把人氣先做起來。這就很考驗前期的推廣。
因為資金不多,那種請明星來助場的就別想了,開動一下腦筋,想個特別點的方案出來會更實際。
軟文、文案、廣告語都必須齊全,渠道也要挑選最有效的。大家都會在微信公眾號里做推廣,但為何就要記得你,還過來嘗試?需要一些特別的動力,比如:感覺店鋪裝修有逼格,飯菜出口賣相好,網上有很多人推薦……
五、總結
無論前期做的準備有多好,開業后的經營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不斷地找到問題,并且想出解決辦法,才可以活下去。餐飲業的進入門檻很低,但生存所需的能力就很高。餐飲人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上戰場的覺悟,才有可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