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櫻花路店的開張營業,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在華東地區的千店計劃達成。
羅森在三年前將“萬店計劃”調整為 2018 年在上海及周邊開到 1000 家門店,通過開放區域大加盟商,完成了這一目標。區別于一般加盟店,區域大加盟商擁有更高自由度。
在南京,羅森和中央商場(集團)合作迅速開出 47 家門店;在常州,羅森與瑞和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開設 20 店;在揚州與江蘇悠藍百貨合作;寧波、嘉興、蘇州、張家口、諸暨、舟山和鎮江也是采取同樣的路徑。
羅森目前的加盟門店已占總數的 63%,兩年前則不到 50%。在日本本土,加盟店占羅森門店的 92%,也是通過和當地大企業合作實現擴張。
“羅森華東 1000 店達成慶典”在上海浦東東郊賓館舉行
截至 6 月 7 日,羅森全國門店總數突破 1598 家。羅森計劃在 2020 年完成華東地區 2000 家門店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維持每年增長 1.3 倍的速度。
“便利店不是簡單的開店,要建立在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才能慢慢擴大規模。”日本株式會社羅森社長竹增貞信在慶典上表示,去年曾猶豫是否要放緩拓店速度,在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張晟的一再堅持下,竹增貞信認為羅森華東的條件已經趨于成熟。
在千店慶典上,羅森為 20 余家單位授予了最佳合作伙伴獎,其中有跨國快消公司、本土乳業集團、銀行、科技公司和媒體,但最后頒布的“杰出貢獻大獎”歸屬于供應鏈管理、物流公司。這些后臺系統運營體系才是羅森拓店的最大功臣。
一周前,羅森中國首個集盒飯、面條、壽司、甜品、面包等便利店鮮食工廠和常溫商品物流中心于一體的綜合型生產物流基地在江蘇江陰正式運營,占地面積 40 余畝,建筑面積 3 萬平方米,投資 2 億元。
“我認為時機已經到了,(便利店)消費習慣也成熟了,就像我們進南京的時候,我其實很感謝我們的同行,已經把便利店消費的習慣培養好了。”張晟表示,人均 GDP 達到 3000 美元的城市就適合便利店進入。
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由日本羅森和上海百聯合資經營,2011 年因為業績不佳日方收回了合資公司股權,2013 年張晟臨危受命時,羅森華東的門店不足 280 家。
由左至右:羅森中國副總裁張晟、羅森社長竹增貞信、羅森中國總裁三宅示修
除了華東地區,羅森在武漢與中百集團合作開出 216 店,另外分別在重慶 173 店,大連 130 店,北京 79 店。作為參考,另一家日資便利店全家在中國門店數為 1333 家(數據截止 4 月 24 日)。
羅森在武漢等內陸城市,與當地連鎖巨頭開設的便利店,雖然名字還是羅森,但部分門店無論是單店面積還是貨物成列,都與傳統概念里“小而美”、“寸土寸金”的日資便利店相去甚遠,更接近傳統商超。
“便利店本來就是個講環境應對的行業”,張晟認為這種業態上的不同是為了適應當地需求,“在上海,因為有華聯、聯華、農工商,羅森在日雜生鮮方面機會不會很多,但到了武漢,300 -1000 平米的超市很少。”
在市場普遍看好便利店業態、大公司資本涌入的情況下,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紛紛投資便利店行業,試水“無人便利店”。張晟認為無人零售在未來一定有前景,但不是“下個風口,而是下 N 個風口”。
“技術還沒有成熟的無人就是早產兒,但是未來一定有前景。”張晟表示,“投資者現階段應該在技術上投入更多的錢,如果現在就是把錢投入到開店和擴張上,只會讓口碑越做越差。”
(來源:好奇心日報 宣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