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市發屬于中國最早發展超市連鎖經營的國有企業。
1994年,超市發的前身海淀副食品公司和海淀菜蔬公司合并。1995年其創立的伍富超市出現在北京街頭,全國學習者絡繹不絕。從1999年超市發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到今天也已經走過20個年頭,并發展成為中國零售商業的一面旗幟。
深耕社區零售的超市發目前擁有150余家門店,在線上線下零售企業增速乏力的大環境下,超市發2017年可比門店卻實現銷售增長7.6%,利潤增長高達13%。在CCFA發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和《2017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排名中,超市發分別位居84名與39名。
2018年新年剛過,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在接受《聯商網》專訪時表示:“我想說兩個‘不’字,過去一年‘不’容易,新的一年‘不’一樣,我們是在傳承中創新的零售企業。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走來扎扎實實�!�
集合多業態 填補社區商業空白
近年來,為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零售企業打造了很多新零售樣板,超市發也做了自己的創新,與其他企業的攻城略地模式不同,超市發始終扎根社區,打造的新零售樣板“社區商業e中心”,不但是一個商業活動場所,更是一個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進而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需求。
1月26日,超市發今年開設的第一家連鎖店會城門店開業,其也是超市發開設的第二家“海淀社區商業e中心”;2月10日,超市發“海淀社區商業e中心”玲瓏路店和羊坊店西路店開業,2018的新年前后,超市發就布局了4家“社區商業e中心”。
“社區商業e中心”依托“8+N”項服務功能,“8”即菜籃子、早餐、超市便利店、家政、洗染、美容美發、代收代繳、末端物流等8項基礎性服務功能,“N”是商超自選特色服務,“e”是發揮海淀科技大區優勢,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以及引入自助服務等形式。2018年超市發對“社區商業e中心”內的各便民板塊再次梳理和定位,以便于更加適合不同商圈的需求。
超市發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社區商業的發展,根據社區顧客的構成不斷調整業態定位、商品結構。通過在社區周邊開設新店、大力發展社區加盟店、與羅森合作開設便利店等途徑拓展社區網點,使超市發成為百姓離不開的生活服務業品牌。
2月12日,搭載了超市發羅森便利店、貢茶、書吧的超市發四道口店正式開業,首次嘗試集合了超市搭載便利店、書吧、貢茶、鮮花的模式。四道口店面積300多平方米,其中160多平方米都給了書店,24小時營業。這是超市發羅森首次嘗試這種業態組合,旨在用“夜晚的燈光為你點燃+來超市發感受書香海淀的魅力”來獲取顧客的青睞。
11月20日,超市發又與海淀圖書館合作,在原超市發四道口店建成24小時免費開放的共享書房——“超書房”。書房面積150平方米,新購置以暢銷書為主的4000冊高品質圖書,書籍分類完全按照圖書館專業形式進行劃分,供讀者免費閱讀。
改造門店“千店千面” 給顧客家的溫暖
2018年超市發升級改造密云西濱河店、密云檀西店、玉泉路店、雙榆樹店、車公莊西路店等多家門店,改造后除了環境的提高,還根據周邊顧客不同的消費習慣,打造成了不同類型的門店,超市發正在努力實現“千店千面”。
以玉泉路店為例。7月完成改造后,這家店被打造成為具有北京特色、帶有超市發文化、貼近百姓生活的現代超市。在裝修裝飾中以紅墻、灰瓦、云紋、燕窩、格窗、臉譜等元素點綴,盡顯老北京范兒;在餐飲項目中與大懶龍、文宇奶酪、包子炒肝等京味小吃合作;在經營品類中引進同仁堂、紅螺、稻香村、月盛齋等北京老字號品牌,更顯店鋪的北京特色。店內設置文化墻,將具有商業傳承特色的老照片陳列其中,讓顧客切身感受北京商業的變遷,找回記憶中的溫暖。
為了更好的為周邊顧客服務,玉泉路店目前全時段24小時營業,早晨6:30開始售賣早點,早晨7:30開辦生鮮早市,其超市發羅森店24小時營業。
“家文化”是超市發的核心理念。超市發以“家文化”為依托,通過品牌結構、業態功能、消費環境的持續改進與創新,引領社區生活方式,傳遞現代消費理念,打造社區商業的超市發品牌。
9月22日,有著“坪效之王”之稱的超市發雙榆樹店在業界和消費者的期待中,重裝開業。本次改造讓雙榆樹店在風格上有了明顯的變化,無論是氛圍還是商品,都極力營造“家”的感覺,要讓消費者來到門店就像進了溫暖的家一樣。此外,還擴大了生鮮區的面積,對經營品類進行了調整,并引進了樂高項目,希望顧客能在購物之余體會到輕松和樂趣。
2018年超市發在穩健開店的同時,在經營中凸顯“綠色零售和智能零售”的成分。超市發也成為北京首家電子海報替代紙質海報的連鎖零售企業,上線了超市發電子會員卡,并在門店引進自助收銀、自助稱重、人臉識別儲物柜無人貨柜、便民自助洗衣柜、自助現磨咖啡機等科技性設施,通過技術植入把員工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顧客。
心有顧客和責任 做有溫度的零售商
經營“溫暖”商品,策劃“溫暖”營銷,提供“溫暖”服務,構建“溫暖”環境是超市發2018年的重點工作,作為國有企業,超市發一直致力于社區商業的發展,引領社區生活方式,傳遞現代消費理念,全力助推社區商業服務業發展,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將超市發打造成越來越有溫度的社區商業品牌。
4月13日,在2018聯商網大會的“社區商業創新論壇”上,李燕川表示:我們只做社區,只想把服務和商品做得更有“溫度”;只想滿足社區顧客的需求而“升級”。超市發一直做自己,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直在堅持做社區,心有顧客,企業才有未來。
超市發多年來一直努力把服務和商品做得更有“溫度”,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放在經營首位。
今年超市發與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廣靈縣達成扶貧戰略意向,將在特色農產品領域對廣靈縣進行大力扶持;幫助四川省閬中市銷售滯銷青見,日均銷售一萬余斤;與內蒙科右前旗達成采購協議,引進當地羊肉5噸在京銷售;到云南昭通采購丑蘋果;持續對赤城蔥頭、土豆進行采購,已形成長期采購機制,多次幫助災區、老區、困難地區銷售農產品,積極幫菜農銷售滯銷蔬菜,打造“有溫度的零售商”。
在李燕川看來,超市的發展經歷的是從便利、到品質、到時尚三個階段的演變,超市發要做有人情味、有技術含量、有溫度的零售商,超市發將加強不同門店的特色,用科技推動發展,以誠合眾人之力,以信贏顧客之心,最好的渠道不在天上,不在地上,只在顧客心里。
超市發作為在傳承中創新的零售企業,一路走來扎扎實實,一心把商品和服務做得更有溫度,一心滿足社區顧客的需求而升級。
(來源:聯商網 梁瑩)
- 該帖于 2018/12/19 16:5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