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業部于1988年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及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服務體系,以保證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籃子工程”重點解決了市場供應短缺問題。
菜籃子工程經歷四個階段:增加食品數量、擴大生產規模、加強產品安全、提高技術進步。通過加強生產能力建設、完善市場流通設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創新調控保障機制,推動“菜籃子”工程建設步入生產穩定發展、產銷銜接順暢、質量安全可靠、市場波動可控、農民穩定增收、市民得到實惠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更好地滿足人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各級政府將“菜籃子”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已建的“菜籃子”項目,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尚未安排建設的“菜籃子”項目,按照規劃抓緊研究立項,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
根據申請主體不同,政府給予補貼的形式也不盡相同。如:飼養業補助:市級以上畜禽規范化示范場的規劃飼養場給予補助,豬場補助25萬元、蛋雞場補助25萬元、肉羊場補助25萬元、肉雞場補助25萬元、肉牛場補助30萬元。種植業補助:重點扶持蔬菜適當兼顧果、茶等,個設施基地200畝以上資金補助5000元/畝,不超過300萬元。
1995年更是組織實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主要內容為:在收費站設立專用通道口,對整車合法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給予“不扣車、不卸載、不罰款”和減免通行費的優惠政策。2010年12月1日起,綠色通道擴大到全國所有收費公路,而且減免品種進一步增加,主要包括新鮮蔬菜、水果、鮮活水產品,活的畜禽,新鮮的肉、蛋、奶等。
菜籃子補貼由國家農業部發的,具體執行以當地的農業部為準。在國家實現了“菜籃子工程”后,給予了農業生產很大的優惠力度以及相關補貼,農業生產有更好的條件去進行生產。
農業補貼有優惠政策類、專項扶持類政策、補貼類等,大家可以根據相應的分類去進行相應的項目申報。
1. 優惠政策類:是合作社普遍可以享受的,在工商局注冊后,合作社對自己項目建設完成,可以找相關的政策發布部門申請。
2. 補貼類:基本都是先建后補類,在項目建設前需要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認可,得到當地的政府支持,做好項目報備,然后再申請補貼,等項目驗收通過,才能拿到補貼。
3.專項扶持類:是國家對某些農業項目或者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資金額度較大,多要求帶動性強、可行性好,社會效益好,能引導當地產業發展,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生態環境無害,獲取此類項目申報材料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