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風光不在 杭州書店關注三聯事件
來源:
聯商網
2004-06-11 09:02
在這42家聯名書店中,三聯書店杭州分銷店也在其中。這家國內經營最好的三聯分銷店為何也會公開和自己人唱起了對臺戲?事件發生已整1個月,在杭的其他民營書店又是如何看待“三聯事件”的呢?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采訪。
杭州三聯:不要毀了三聯的聲譽
其實,對三聯書店人文書質量下滑、作者群流失等等微詞,記者在今年的桂林書市上就已從部分業內人士口中得悉。在他們看來,在“三聯事件”中受害最深的還是三聯書店自家的分銷店,這也是杭州三聯書店參與此次聯名行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杭州三聯書店有40%的書都是三聯版圖書。自從三聯推出各種教輔、《中國公務員》等出版物后,直接影響了三聯分銷店的經營。昨天,再次提起“聯名”一事,杭州三聯書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關人士很是無奈,他給記者做了一個同期比較:去年上半年,三聯共推出100多種人文社科新書,可是到了今年上半年,三聯的新書才幾十種。新書品種的減少對一個掛著“三聯”牌子的分銷店來說,雖然短時期內,其學術類圖書的質量還沒有明顯下滑的跡象,但是“以后就很難保證了”。
而對于三聯大推教參教輔書一事,這位相關人士感慨道,杭州三聯書店的下沙分店的生意遠不及店旁的一家專賣教輔的書店,“三聯不是不可以做教輔,關鍵是要保證品質,不要出低劣的教輔來毀壞三聯的聲譽”。
據悉,今年三聯書店的分銷店都將通過繳納一定的加盟費來使用“三聯”這塊金字招牌。可是提起“聯名信”后,現在,杭州三聯書店對于是否要掛“三聯”這塊牌子也站到了“岔路”口。
旁觀書店:三聯放棄教輔太可惜
對三聯的“討伐聲”雖然首先是從國內部分民營書店傳出的,但據記者了解,杭州本地除了杭州三聯書店,其他在杭民營書店并未涉及此事。據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這些書店的三聯圖書基本上都是從外省調入且數量有限,因此“三聯事件”對于這些書店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雖不在事件中間,卻并不影響這些民營書店老總對此事件的關注。
杭州曉風書店的老板姜愛軍說:“三聯的效益近年來一直不好,對于這么大的一個出版社來說,一年幾千萬碼洋的書實在是太少了。雖然‘三聯’這個品牌是很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但它實際可用的東西太少。”據說,曲高和寡的三聯圖書只有20%是好銷的,更多的是好看不好賣。
據姜愛軍分析,現任北京三聯主要領導是從中國地圖出版社調到“三聯”的。“地圖”一年的碼洋可以達到十幾億,這和每年才幾千萬碼洋的“三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才有了近期“三聯”大推教輔和買賣上百個書號——這些在很多內行人看來“有失身分”的事。其實,就他個人的角度來說,要品牌還是要效益,也實在是很難作出抉擇。
同樣的,杭州文史書店的經理王海松也覺得三聯一年幾千萬碼洋實在對不起“三聯”這個牌子。“教輔在出版市場中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三聯這么好的品牌放棄教輔市場實在是可惜。”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三聯事件”,最終將尋求怎樣的一條解決之路呢?據記者了解,中國出版集團已組成了專門的調查組,目前還在取證研究之中。如果聯名信中提到的確有其事,那么“該怎樣就怎樣解決”,集團將最終給出一個客觀、公允的方案。(浙江在線 馬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