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初蓮花超市北京草橋店開業(yè) 發(fā)生“搶米”事件
來源:
聯(lián)商網
2005-12-16 20:36
促銷品斷貨消費者苦等
記者看到,在該超市店內的宣傳品上有這樣標注:“凡在2005年12月15日,當日單張收銀條滿108元,即可獲得1公斤大米一袋。”當晚9時15分左右,記者也和許多來該超市購物的消費者一樣,拿著購物小票,隨著人流來到超市一樓的領獎處準備領取贈送的大米。
還沒下電梯,就見領獎處已經擠滿了黑壓壓的許多人,每個人的手里都拿著張小票,在和領獎臺里的工作人員爭吵著什么。到了跟前,記者了解到,原來超市里作為促銷贈送的大米已經贈完,出現(xiàn)“斷貨”。工作人員一再說米馬上送到,可就是不見影,盡管部分消費者不愿為這2斤大米耽誤功夫,但仍有許多消費者為此等了1個多小時。因為拿不到米,大家認為超市在搞欺騙,不依不饒地向現(xiàn)場工作人員要說法。
采訪中消費者認為:“如果店方早點告訴贈品送完了,我們也就不等了,可他們總是說馬上到,讓我們等了一個多小時。如果通融一下,讓沒領到米的人明天再來領不也成嗎?可超市堅持當日不領就作廢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等了這么長時間,店方不給個說法可不成。”
大米送到還是難如人意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維持秩序的保安以及十幾位工作人員,已經被上百個消費者團團圍住,只能不停地安慰消費者。在繼續(xù)等待了10多分鐘后,大米還是沒送到,此時的消費者已經不愿意繼續(xù)等下去了,讓店方立即拿個說法。晚9時35分,店方終于作出決定:愿意等的可以繼續(xù)等,不愿意等的值班店長在購物小票上簽字后,可以第二天繼續(xù)來領大米。于是,人們爭搶著簽字后離開。
讓人感到頗有戲劇性的是,9時45分,臨近閉店15分鐘,當人群正逐漸散去時,只見幾個工作人員推著3個購物車裝滿了大米到來。不知是誰喊了句:“大米來了!”沒有離去的“幸運顧客”又迅速地聚集在了一起開始“搶米”。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拿到了米,可消費者仍然滿臉苦笑。一位顧客開玩笑說:“這米吃起來肯定和別的米不一個味!”也有的顧客說:“這么個促銷法可真讓人吃不消,以后我可不想來這買東西了。”
律師認為商家經驗不足
很明顯,該超市送大米的行為,本是開業(yè)促銷吸引顧客的一種方式,可“斷貨”卻讓一些消費者產生誤解,認為超市是在搞欺詐。
對此,北京承光律師事務所李玉祥律師這樣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只能說是企業(yè)策劃或是管理過程中的某個具體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瑕疵,或預計不足,這可以說是一種商業(yè)中正常的現(xiàn)象,在法律上來說構不成欺詐。尤其是對于新開張的超市來講,工作量以及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都比較大,各項工作也都千頭萬緒的,而工作人員面對的又是新環(huán)境,許多問題都需要解決,難免出現(xiàn)一些疏漏,可他們面對的卻是經驗充足的消費者,因此,只有雙方多理解,才能構成一個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
李律師同時表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作為商家來說,彌補措施也不夠靈活。首先應該對消費者說清楚,求得消費者的諒解。如:大米發(fā)沒了,可以考慮給消費者贈送同等價值的其他商品,或者寫個條,商定個時間讓消費者來領,而不應該讓消費者苦等一個小時。
(勞動午報 記者 博 雅)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