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十五次互聯網報告》中看網吧的發展前景
來源:
聯商網
2005-03-11 09:32
一、從網民個人月收入和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看網吧發展的市場前景
《報告》顯示,個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無收入)的網民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了34.2%,其次是月收入為501-1000元和1001-1500元的網民,比例分別達到19.0%和16.7%,也就是說1500元以下的網民達到了69.9%,這說明網民中低收入者占了絕大多數,而月收入為1500元以下的網民可以說有80%是沒有個人電腦的,不是他們不想擁有個人電腦,而是沒有經濟能力擁有個人電腦。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要通過網吧才能滿足自己上網的需求,這對網吧業主來說不能不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你只要想一想我國還有多少居民的月收入是在1500元以下,你就知道這意味著這是多么巨大的潛在市場,當擁有如此龐大的顧客群和消費者群體時,我們還何愁網吧的未來不能走出困境呢?
如果說以上是通過網民的收入分布情況得出我國的網吧前景看好的結論的話,那么從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我國的網吧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報告》顯示,在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中,40.1%是因為不懂電腦或網絡,23.1%是因為沒有上網設備,10.5%是因為認為上網費用貴。沒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無疑是網吧的主要爭取對象,而不懂電腦和網絡的人也不是不可以爭取的,因為上網需要的一些電腦或網絡知識,并不是電腦或網絡中的精深知識,現在各網吧業主或工作人員的電腦或網絡知識足以應付不懂電腦或網絡的人,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并不精深的技術問題應該是綽綽有余的。所以,因為不懂電腦或網絡而不上網的人,在一定時期內(在他們的電腦或網絡知識從無到有的階段)是可以把這類潛在消費者中的大多數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的;至于認為上網費用貴而不上網的人,我認為這里的 “認為上網費用貴”應該是指“在家里上網費用貴而不是在網吧上網費用貴”,這一解釋雖然因沒有調查而顯得有點武斷,但與實際情況應該是相符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個人假如愿意花幾千塊錢去買電腦的話,反而會在乎每個月幾十塊錢的上網費嗎?這樣的人即使有也是極少數的,所以,他們還是屬于沒有上網設備的一類,而按照現在的平均每個小時1-1.5元的網吧上網費來看,這個價格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應該是能夠承受的。如此看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網吧有73.7%的非網民是可以爭取到的,這個絕對數幾乎就是現在網民數的8倍左右,即使只能爭取到百分之十左右的非網民,也遠遠大于現在網民的絕對數了,這就相當于重新復制了一個比現在還巨大的市場。
以上無論是從網民的收入分析還是從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分析,無非是為了證明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網吧行業發展的現有市場和潛在市場都很大。那么這個市場會不會持久呢?也就是說會不會保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變而不會很快消失呢?下面的分析將對此作出回答。
二、從內陸與香港網民上網地點的比較看內陸網吧的持續(時間上)發展前景
《報告》顯示,在上網地點的選擇上,選擇在家里上網的,香港占到了90%,而大陸內地則為67.9% ,選擇在網吧上網的香港網民不到10%,而大陸則為24.5%,可能有的人看了這個對比就會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擁有的個人電腦會越來越多,則網吧會很快走向消失,其實不然。我認為中國的網吧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將會有長足的發展,并且最起碼還有二三十年的黃金期,那么結論何來呢?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因為香港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地區,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平均比大陸高幾倍甚至十多倍,他們擁有個人電腦就像我們現在擁有自行車一樣平常,而在大陸,雖然也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擁有了個人電腦,雖然不能說電腦是奢侈品,但遠沒達到普及的程度,也不是像擁有自行車那么容易。總之一句話,雖然大陸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擁有電腦還只是少數人的專利,這種狀況在短期內甚至可以說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無法改變的,因為買得起電腦的人現在大部分都已經買了,要想通過經濟的發展在短期內讓大多數人擁有個人電腦是根本不現實的。所以大多數沒有經濟能力購買電腦的人們只得通過網吧上網了,正如方興東先生所說:“由于生活水平所限,新的網民群體不可能像第一個‘一億網民’那樣,通過投入數千元買一臺PC,每月數十元上網費,來晉升為網民之列。新的網民群體主要的啟蒙和入門場所,應該是網吧。”這個時期又有多長呢?根據我個人的預計,大陸最起碼還要用五十年的發展才能達到香港現在的水平,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電腦價格也會逐漸下降,兩個因素綜合起來考慮的話,網吧擁有龐大的消費者群體應該還有二三十年的歷史,所以大陸的網吧還有二三十年的黃金期。我所說的黃金期是僅就網吧擁有的消費群而言的,并不是說網吧的暴利時期,當然更不會是指現在的網吧在高壓政策下的微利甚至虧本時期。但通過我的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國網吧擁有巨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又是可以持續二三十年的巨大市場,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認為政府不會調整現在的網吧政策呢?這個問題就是我要在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即網吧的政策前景。
三、從網民、非網民對互聯網的看法來看我國網吧的政策前景
我清楚的知道,不能把網民、非網民對互聯網的看法等同于他們對網吧的看法,但對于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個人電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么普及的,所以,在我國,互聯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網吧的發展為依托的,網吧是互聯網的重要載體。正因為如此,網民、非網民對互聯網的看法不僅是國家互聯網政策調整的極為重要的依據,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網吧政策,這對于在國家的治理整頓中處于冷凍期的網吧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如果網民、非網民對互聯網的看法是積極肯定的話,政府就會繼續支持互聯網的發展,則以中國現在的網吧在互聯網中所發揮的作用,網吧從這積極肯定的評價中所獲得的利益將是不少的;如果對互聯網的看法是消極否定的話,則國家就會繼續現在的網吧高壓政策甚至還會更嚴厲,這對于處于冷凍期的網吧來說則不啻于雪上加霜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現在這種“妖魔化”網吧的過程中,除了網吧本身的原因外,網絡中的一些消極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比如,網絡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瀏覽黃色網站等,這些是網絡本身的問題,而不是網吧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評論,在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現在我們來看看《報告》的調查吧:“對‘使用互聯網可以提高工作、生活和學習效率’觀點,網民和非網民絕大部分都贊成;對‘使用互聯網容易結交不好的朋友’、‘使用互聯網容易暴露隱私’等觀點,網民和非網民中多數均不贊成;對‘使用互聯網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觀點,網民和非網民中不贊成的比例高于贊成的比例,但二者對這一觀點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對互聯網的信任問題上,持信任態度的網民和非網民均是多數。”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對互聯網的看法中,積極的評價中贊成的占絕大多數,消極的評價中不贊成的占絕大多數,總之,互聯網對我們的影響是利大于弊,而且可以說是大利小弊。既然如此,作為互聯網發展的重要載體,則網吧對網民來說肯定也是大利小弊,這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基于此判斷,則國家的網吧政策極有可能從現在的高壓態勢調整到我們期望中的狀況,這是一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前不久有消息稱,關于網吧營業時間問題,可能要延長到凌晨2點,這對網吧業主來說則真是久旱逢甘霖了。這或許是國家網吧政策調整的先兆吧。
中國從來就不缺市場,缺的只是有效的管理和政府的支持、信任,對于網吧問題尤其如此。所以,我的第三部分的推測是建立在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理性政府的基礎上的,是建立在網吧的各個管理部門能真正放棄部門利益的偏見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也不能不呼吁:“解放網吧是時候了!”否則,再好的機會也會失去的,再好的市場也會在高壓政策的威權下消失的,但我們應該相信只要中國政府下定決心走市場經濟的道路,只要中國政府真的想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則在不久的將來政府是會為網吧松綁的,網吧政策也會隨之而改善的。所以,網吧脫離冷凍期并開始回暖是指日可待的,迎來春天也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作者:亦子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