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吧聯合就是力量
來源:
聯商網
2005-03-18 10:44
中國網吧產業在經歷了單體網吧時代、連鎖網吧時代之后,終于還是驗證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勢,將要邁進網吧聯合的新時代。
網吧產業之痛
13萬家,據稱這是中國網吧的數量;1000億元人民幣,據稱這是中國網吧產業的規模。然而,網吧產業偌大的數量和規模卻換不來相對客觀的評價。盡管對中國的信息化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盡管中國最早的網民幾乎都是在網吧中接受的啟蒙教育,但是在新形勢下,作為市場終端的網吧產業,卻和本是同根生的信息產業、信息文化產業越來越遙遠,作為產業的地位和經濟、社會效益被一味地否定。可以想象,當前的中國網吧產業正面臨著產業地位和發展模式兩大問題。
事實上,作為信息產業鏈上的一環,對網吧產業發展的探尋不能離開上下游對其發展的影響。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網吧生存的整個產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日益從一個單純的信息平臺轉換為綜合性的文化、娛樂、休閑消費平臺,網吧的計時收入所依賴的業務已經從聊天、獲取信息等轉變為網絡游戲、視頻點播等。
產業環境的變化要求網吧必須相應地作出調整,探尋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然而,單體網吧的規模和實力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這種轉換中贏得先機,而只能被動地應對產業的變化。這給網吧產業地位的確定和發展模式的探索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加大培育網絡游戲人才的力度,然而作為網絡游戲的主要消費場所,卻很少聽說要加大培育網吧經營人才的力度。這個稍帶諷刺意味的悖論也許正是網吧產業之痛的真實寫照。
網吧要聯合
在單體網吧已難以更好地順應產業發展的形勢下,擴大網吧的規模不僅是網吧經營者的內生需求,更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解決網吧問題寄予的希望。
此種背景下,連鎖網吧政策的出臺順理成章。控制網吧市場的無序發展,做大做強網吧企業的規模,解決網吧產業面臨的社會問題,正是文化部政策出臺的初衷。
不可否認,連鎖網吧政策的出臺切中了單體網吧發展的時弊,對網吧產業的無序發展,對網吧行業的規模化,增強其在上下游的談判能力,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不管這種主要由政府調控的連鎖政策的市場效果如何,它都為解決中國網吧問題指出了最早的一條“聯合之路”。
與此同時,內生于網吧產業的這種“聯合”的趨勢本身就是不可避免地表現了出來。就目前的趨勢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網吧經營者在謀求以聯盟的形式來“聯合”,去年10月的第二屆“網博會”上即有“中國網吧產業聯盟”成立的消息傳出。而記者從各方面獲得的信息也證實,在今年1月召開的武漢首屆中國連鎖網吧高層論壇上,也已經醞釀成立一個網吧聯盟。
必須指出的是,任何一種“聯合”都必須為產業發展本身著想,如果不能為產業發展帶來實質性的變化,或者不能為網吧運營的收入和成本結構帶來真正的變化,那么這種“聯合”難免流于虛化。
據不同層面的可靠消息,已有網吧聯盟開始依靠其整合的巨大PC需求量,與上游硬件廠商展開談判,希望硬件廠商可以按照國家3C強制認證標準為網吧提供特供機型和服務。由于網吧產業是對硬件更新要求較高的行業,其經營成本中的60%來自于PC等硬件的更換,因此這個舉動或可被視為網吧采用聯合的方式解決成本問題的第一步。
而據記者估計,在更為重要的收入結構方面,網吧聯盟也將采取同樣的手段與上游的網絡游戲廠商等展開談判,以獲得更有利的地位。
不同于連鎖網吧背后強勁的政府推動,這種“聯合”更多的是網吧經營者自發興起的,是來自于企業本身的一種需求,因而更加具有能量爆發的可能。但是,正如一個新生事物必須要經歷各種考驗一樣,盡管聯合是網吧的自主選擇,但其效果如何仍有待驗證。
不管怎樣,自助者天助,網吧經營者已經開始了行動,他們的“聯合”能否解決中國網吧產業所面臨的產業地位和發展模式的兩大問題,只能依靠網吧經營者自身的努力。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來源:中國文化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