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新華書店:外樹品牌 內強活力
來源:
聯商網
2005-03-30 09:29
2004年7月,全省農村圖書展銷活動在張掖舉行,來自新聞出版行業的代表們看到,在城市黃金地段的西南角,一大片設計新穎的現代化建筑上,竟都標著金燦燦的“新華書店”四個大字。這幅時尚“容顏”,引出“真氣派,真雄偉”的聲聲贊嘆。當了解了這組數字后,人們的贊嘆更是變成了敬佩:書店擁有的建筑面積由5年前的3000多平方米,擴展到現在的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0多年前僅有85萬元,2004年增至1554萬元;全市書店近年銷售碼洋快速增長,2003年完成3885.96萬元,比上年增長4.96%,2004年完成4324.14萬元,同比增加8.29%。
如今,張掖市新華書店已成為西北地區同級書店中建筑和資產規模最大的書店,在全國同級店中亦屬一流。究其崛起原因,業內人土的共識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果敢調整經營結構為突破口,從而張開了書店之“臂腋”,使自己在競爭日劇的市場上有了充足的實力和底氣。
搶抓機遇,調整經營結構
2000年初,擔任書店副經理多年、又有大學本科學歷的王衛平成為新一屆書店班子的經理。他與同事們在反復思考中理清了這樣一個思路:新華書店固然在改革開放后能量得到釋放,經濟指標和效益持續增長,日子過得不錯,但面對的競爭態勢卻日益嚴峻,危機感日強,如不主動出擊開拓進取,擴展規模和生存空間,難保今后衣食無憂不辱使命。何況企業潛力依然很大,只要發揮現有資產和“新華”金字招牌、地理位置等優勢,以單一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發展,必可找到持續發展的突破口和應對競爭的利器。
決心即下,說干就干。2000年,書店擴大基本建設規模,為調整結構打基礎,當年,氣勢頗宏、功能齊全的新營業綜合樓拔地而起;2001年,組建了由全體職工入股的“華興文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吸納股金133萬元,成立了董事會和監事會,實行公司化股份制運作,主營商場、店鋪等物業;2002年,采用“借雞下蛋”方式,利用新營業綜合樓的優勢區位擴征土地,進行二次發展,建設起集經營、辦公、賓館、住宅為一體,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工程。至此,書店形成連片現代化建筑群,規模擴張初步完成,“一業為主,多業并舉”經營格局迅速成形,書店也成為張掖市的一景,讓市民刮目相看,人氣自聚。由于位置極佳,店鋪利用率極高,多種經營效益彰顯,不僅為100多名下崗人員提供了崗位,而且為國家年繳利稅上百萬元。2004年,書店分流幾名職工并招聘人員,成立新華商城經營部,進一步加強了對商城經營活動和創效的管理,促使其興旺繁榮。
實力壯大,反哺售書主業
“發展是硬道理”,書店張開這一“臂”后,“店力”顯著增加,不僅職工在參與配股分紅后收入提升,其他事業發展也因資金保證而欣欣向榮。尤其是在圖書發行一塊,店領導始終強調其主營地位和經營的歸宿點地位,也在工作中全力實踐“以副補主”的方針。
近年,市書店投入財力,先后為下屬的山丹、民樂、臨澤、高臺、肅南5縣店創造條件,陸續開辦圖書超市,使其管理和經營都上了一個臺階。2003年,對市店圖書超市進行改建擴建,營業面積由800平方米擴大為1200平方米,購書環境及面貌為之一新,2005年欲再度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使店堂面積擴展到近2000平方米,成為省內一流的布局合理、裝飾雅致的購書中心。在此同時,還將資金向農村下伸網點傾斜,重點改造了甘州區大滿和沙井、山丹霍城、民樂東莆和新天等門市,積極支持臨澤書店購買縣農行原蓼泉營業樓,將其開辟成占地1300平方米、圖書品種1700多種的新網點,有效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2002年,市店辟出360平方米場地,創建了讀者俱樂部,實行自動化管理,短短兩年,會員就發展到7000人,運行勢頭喜人。
財力增加后,圖書宣傳經費得到同步增長,市縣兩級書店分別與傳媒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開辟了“新書博覽”、“新書架”等欄目,為優秀圖書和暢銷圖書提供了深入宣傳的渠道。
以人為本,搭建育人平臺
調整經營結構后,書店“硬件”的改善,為長遠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此時,店領導班子意識到,人是生產諸要素中最為活躍、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不把“軟件”質量同時提升,那么伸出的“一臂”也將軟弱無力,缺乏強勁的推動力。為此,他們同時開始搭建育人興業的平臺。
加強政治思想工作。以黨團活動室為陣地,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講學習,提高思想素質;講正氣,增強團結協作精神;講黨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講評活動。緊密結合工作和思想實際,開展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新華書店、熱愛本職工作的“四愛”教育活動。由于教育活動常抓不懈,職工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等教育,“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既強化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又按照《全國書刊發行公約》、《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加強道德、理想、紀律、技能“四職”教育,職工收獲頗豐。
強化業務素質培訓。2001年以來,采取全市統一培訓與各店自訓相結合、行業培訓與社會培訓相結合的主題培訓模式,對全店職工進行了普遍的大規模學習培訓和考核。并組織了業務知識和技能大賽、群眾性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圖書發行員專業培訓等活動,培訓效果顯著。
抓好職工學歷教育。鼓勵職工參加各種提高學歷的學習培訓,選送一批年輕職工分別參力口省店舉辦的各種學習班。通過數年堅持,市店現在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職工已占到總人數的50%。
打造品牌,樹立企業形象
“軟”“硬”件并舉提升后,書店把發展目標定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全新的“新華”品牌。經過全體職工的討論,書店確定了自己的企業精神: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奉獻精神,實事求是、埋頭苦干的務實精神,艱苦奮斗、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整體精神。
在此企業精神目標追求下,書店以爭創優良圖書、優質服務的“雙優”為核心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在調整圖書結構,增加品種,快速掌握讀者需求及出版信息,及時選購適銷對路圖書等方面不斷改進提高。同時在自身強健之時,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回報社會和讀者。近兩年,先后向張掖一中等數十所中小學捐贈圖書4萬冊,價值50多萬元。
每年的“三下鄉”活動中,都給農民送書,幫助村社建立圖書室;與張掖日報社等單位聯合舉辦“我最愛讀的書”等讀書活動,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出資舉辦“新華杯”營造發展環境年活動知識競賽,得到社會廣泛好評;與消防支隊結緣,開展一系列軍民共建活動,受到地方黨政軍部門贊揚;2004年,作為東道主協辦全省“三農”圖書展銷會,市店人員傾力而出,營造聲勢,全市唱響“農”字歌,使新華書店聲譽更佳。
如今的張掖市新華書店,外有盛名,內現活力;職工精神煥發,企業生機盎然。
(中國新聞出版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