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網吧是堵還是疏
來源:
聯商網
2005-03-31 14:49
什么是黑網吧?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概念。在《黑網吧真的用的著收編嗎?》一文中認為“典型的‘黑網吧’,即‘規模小、成本低、不繳稅’”。這樣對黑網吧的定義是不科學的,有一個很大的邏輯錯誤。規模小,不一定成本低;規模大,同樣的成本不一定高。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在互聯網接入費用固定的情況下,規模越大,經營的成本才越低。黑網吧指的是那些沒有依法按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辦理各種登記取得合法經營資格的網吧。
黑網吧大量存在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了。在《黑網吧真的用的著收編嗎?》一文中認為“黑網吧的出現有其自身的原因,其一,對一去不復返的暴利年代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其二,網吧經營技術含量低;其三,投機取巧的心理作祟;其四,網吧成本下降。”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原本網吧是個暴利產業,不少網吧業主賺到了錢,但隨著國家的監管加強,經營越來越規范,網吧發展受到種種限制,中小網吧業主在法律規制下無法生存紛紛轉向地下,成為黑網吧。一些人想介入網吧行業,但對規模要求過高,投資成本無法接受,只好選擇地下經營。還有一些網吧是由于“白網吧”賺不了錢,投資沒有收回,只好轉而成為“黑網吧”。這些都是由于國家對網吧市場準入的門檻過高,中小網吧面臨市場準入的難題;國家對網吧管制過嚴,嚴禁通宵經營,不少網吧處于虧損狀態,只好繞開政策,私自經營。如果能夠光明正大地賺錢,只要能賺,不管多少,我想網吧業主肯定會選擇合法經營。
黑網吧的存在主要的原因是有其市場需求。國家管制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未成年人仍舊是一個網吧主要消費群體,他們沒有了消費場所。正規網吧進不去,黑網吧對他們不加阻攔。有了未成年人的這個市場需求,黑網吧也就有了其生存之道。
問題出來了,是更加嚴格的圍剿還是收編呢?《黑網吧真的用的著收編嗎?》一文中認為網吧的虧損和倒閉,是市場的必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況倒閉的并不一定是“白網吧”,還有“黑網吧”,真是大快人心。并且作者認為正是黑網吧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是黑網吧的惡意競爭所致,所以對黑網吧應該予以嚴厲打擊。
2001年兩會期間,因為未成年人的問題,張海迪等政協委員提出議案呼吁國家全面取締網吧,國家有關部門慎重考慮,不是堵而是疏,發布了一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置網吧于國家監管之下。只是由于多頭管理并沒有讓管制起到真正地效用。在北京“藍極速”網吧火災事件之后,國務院發布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全面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以及提高網吧進入的門檻。各地還紛紛地在此基礎上提高準入條件,不少網吧無法合法生存,只好成為“黑網吧”。昔日電腦游戲廳國家是全面查禁,結果呢?越禁越多,因不在國家監控范圍之列,產生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大。這個前車之鑒是要吸取的。黑網吧與白網吧由于政策的監管,讓其競爭并不直接,不少黑網吧所面對的主要是未成年人,致使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缺少監管,國家無法直接獲得相關數據資料,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并沒有減少。
有市場必然有其存在的基礎,我們在青少年上網問題上不合理地加以引導而解決,對黑網吧一味地圍剿,帶來的結果,就是黑網吧天天東躲西藏,政府部門無法監控,而未成年人放學后還是能找到地方鉆進去。網吧的整治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疏的成效遠大于堵,我們的老祖宗禹早就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黑網吧真的用的著收編嗎?》中也承認黑網吧是不會根除的,說黑網吧“就像我們一直在根治腐敗,但是腐敗不會絕跡是一個道理”。朱元璋說“我欲除貪官,怎奈何朝殺而暮犯”,腐敗是封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產物,只有在一個好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下才會根除,網吧也一樣,只有在管制制度下多下工夫,加以合理的引導才會最后根除。(作者:張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