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刃波、陳鋼談“國美并購永樂”
2006年7月28日9:00-9:45,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與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做客嘉賓聊天室,與廣大網友就國美并購永樂交流。
主持人 : 有人認為國美收購永樂后,包括門店、渠道、人員的重新整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經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這看起來并不容易,但花旗此前從雙方的市場占有布局有一個分析,認為國美就受惠于此次收購。兩位專家怎么看?
陸刃波 : 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國美和永樂的合并,實際上是中國家電連鎖業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它要有世界上的家電連鎖品牌要進行競爭、抗衡,大家知道,在中國家電連鎖產業它是一個朝陽產業,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一個行業,到目前為止,它收購了五星,要與國外行業抗衡,就要強強聯合,進行重組。
國美收購永樂,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抗衡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第二個就是以改變了目前行業的惡性競爭的一個手段;第三個是合并以后,新的集團它已有能力從過來的國內市場競爭,走向中國的周邊,東南亞,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然的,也是抗衡國外企業的一個唯一手段,就是要做大。
陳鋼 : 我跟陸老師的觀點基本一致,這是國美的一個大手筆,從表面的現象看,是一種強強聯合,它跟以往的弱肉強食,或者說是大魚吃小魚的狀況不同,因為這兩個企業目前都是處于良性循環的企業,而且是老大和老三之間的合并,國美大手筆是要有力打造中國家電連鎖渠道商的超級航母,首先一個意義就是說應對紛紛而來的外資大鱷的抗衡力量,組建這樣一個團隊,來進行抗衡,是力氣時期賦予它的。它的強強聯合完成了這樣一個集結。國外的連鎖品牌也在走向國內市場,這是一個前期的準備。近些年,連連不斷的兼并、合作,使家電連鎖業提升了一個檔次,也就是說,已經說明它現在馬上就要進入到寡頭壟斷的階段,這就是提升整個行業的整體素質。就是說這個歷史時期,必然要產生這樣的產物。
國美是花了相當的代價,但是我覺得這個代價值,用有限的資源整合了無限的資源。用了最短的時間,組建了超級航母的團隊,意義就在這里。
主持人 : 比如說雙方會有一些門店有重合,包括渠道整合也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并購后續的成功的機率會有多大?
陸刃波 :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們講國美、永樂、大中,在全國一二級城市已經有了正面的沖突和競爭,主要還是在一二級市場,這是重點的區域,首先是門店沖突,還有物流的沖突,還有倉促的沖突,實際上它是重疊的,我們講在一級市場,北京、上海、廣州是重要的區域,這些城市單店效率這幾年在下降,我們還講得悲觀一點,部分門店還在虧損,這個本身對家電連鎖企業的發展沒有好處,對供應商也帶來了一定的痛苦,作為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實際上是這幾點,這種白熱化的競爭在自身的競爭里已經在削弱,國美與永樂實際上原來是很強勁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上海和北京,雙方這次合并我認為是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在門店的減少或者是提高單店的銷售是有好處的。
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看到表面的現象就是門店的資源浪費,還有背后的一些,我講過物流、倉促、資金流、信息流的資源浪費�,F在我們都覺得國美很大,但是實際并不大,據國美的統計,也就是不到500個億,永樂還更少,不到200個億,加起來600、700億的規模,收入兩個店加起來不到100億美元,家電連鎖最重要的競爭核心就是規模,合并以后,剛剛陳老師也在講,相對來說規模大了,一個200億加上一個500億,一共700億,減少很多沖突的資源,特別是在門店上。門店資源的浪費是效益低下,這次的合并可以減少我們講的這么多弊病,有更大的吸引力。
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提高更好的服務,到目前為止,我們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價格,特別是在產品越來越復雜,功能越來越先進,我們消費者需要的服務并不是價格,要提供好的服務,好的服務我們講得簡單一點就是安裝、配送、售后、維修,實際上當然價格很重要,但是價格不是唯一的手段。合并以后,會減少浪費,對上游制造力的服務會提升,對消費者的服務業會提升,不會停留在價格的問題上,是在一系列的服務之上,實際上產品功能的復雜和先進,消費者從中會得到更好的服務。我認為如果能夠做好這兩個服務的話,成功是必然的。
陳鋼 : 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陸老師闡述了正的面。對于剛才他的觀點我是同意的,首先說,我國的家電電器制造業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經過了多的年企業的兼并、重組,形成現在的規模,作為世界的家電生產大國。另外產品的集成度越來越高,但是目前還尚未形成寡頭壟斷的階段,三十年還沒有達到這樣。
我們的渠道商的發展,僅僅是十幾年,它這種膨脹的速度、爆發式的發展,使它現在已經凌駕于制造商之上,通過這幾次兼并、收購,剛才定義了,它提前進入到了寡頭壟斷階段,這樣來說,銷售商和制造商之間形成了一個反差,一個是提前進入,一個是尚未進入,這樣來說,他們對于市場狀態的話語權就不對等,這樣不對等,渠道商提前進入到寡頭壟斷階段未必是一件好事,制造商對此有所擔憂。這是我對這件事的觀點。
我想制造商為此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對于渠道商來講,目前是處于弱勢的狀態,弱勢跟強勢之間本身地位就是不對等的,這次的擔心也就拉大了。
陸刃波 : 實際上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東西,我也不否定陳老師講的話,我前面講過了,正因為門店太多,效率低下,所以才要加大壓力。剛才陳老師講的,制造業跟流通業,實際上是不平衡的,但是我相信隨著市場的發展,隨著市場行為的規范,我認為制造業和流通業最終會創造一個雙贏,最終是要把市場做好,把消費者服務好,不管是流通還是制造,都是要最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認為最終都會產生一個雙贏,如果流通企業沒有供應商的支持,流通企業也做不好的,價格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未來的事情我認為還是要共贏,而不是誰去擠壓誰,對這個行業是沒有好處的。
主持人 : 剛才陳老師講的這個問題,就是供應商和渠道商之間的矛盾。現在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渠道商的壟斷不僅僅是影響了供應商,而且還會影響到消費者,據此認為,家電的價格有可能會上升,兩位怎么看這個問題。
陸刃波 : 實際上價格是靠供求關系來決定的,既不是制造企業,也不是流通企業,我舉幾個例子,是大家很敏感很了解的,我們講一個月以前,我們的空調企業都在漲價,但是據我現在了解,以及媒體的報道,一個禮拜以前,空調制造企業聯合了流通企業蘇寧在做空調降價,一個月以前,所有的空調企業都提出來要漲價,并且已經有了漲價的表面現象,但是一個月以后,提出了降價,這個是供求關系決定的,是市場決定的,是消費者決定的,而不是某個流通企業和制造企業來決定它的。在現階段,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影響,因為壟斷以后,價格控制權,表面來看是流通企業更強勢一些,但是我認為不是的,目前在一二級城市里面,家電連鎖企業的銷售份額很大,都在50%-70%的比例,根據產品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是消費者不是沒有放棄選擇,在家電行業以及家電產品的銷售,是一個成長性比較好的行業,我們現在的百貨市場也在加強對家電產品的銷售,對中高檔產品的銷售的面積也在增加了。
我們講中貿連鎖也在賣家電,建材連鎖現在也賣家電產品,并且產品是在豐富的,本身各種業態也在競爭,買家電產品,家電連鎖不是肥的,目前它的份額很高,隨著市場的發展,我認為不同的業態都會存在,消費者的選擇不是僅僅停留在國美、大中、蘇寧、永樂,還有其他的選擇。
所以,我認為一個企業單靠價格,不管是低價還是高價來生存的話,是沒有前景的,我們講綜合的服務做得好,這個企業才能做成百年老店,有一個持久的發展。所以在短時期內,家電連鎖企業會產生消費者擔心的壟斷以后,價格控制權在他們手里面,有的消費者擔心價格,我認為這一點不用擔心,價格對于家電連鎖企業來說,好的服務和低價格是目前家電連鎖企業吸引消費者很重要的手段,我認為消費者在現階段不要過于擔心價格問題。
陳鋼 : 我認為價格問題它首先是一個典型的市場價格,市場協調價格是最有效的,如何定價這是一個企業行為,企業認為賠本了就要提高,企業認為賺錢了就要降低,根據業態的操作,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這個業態的操作只能通過自己的管理要效率,減少中間的周折和成本,如果單靠對方的利潤點來實現利潤,這是不正常的競爭行為,要把市場的規則調整好了,這才是根本。
主持人 : 蘇寧電器的總裁孫為民此前認為,“對照海外經驗,中國家電連鎖行業大規模整合的速度太快”。兩位怎么看這個問題,是不是同意這個觀點?
陸刃波 : 外資實際上是進入了家電連鎖,外資進入了流通領域不是今天不是昨天,是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外資進了流通領域的速度是很快的,大家知道,沃爾瑪,不是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已經進入了,我去綿陽,家電連鎖已經進入了綿陽的城市,家電連鎖的外資進入我認為是慢了,正因為家電連鎖沒有外資的進入,或者說沒有國有資本大規模的進入,所以形成了民營資本在家電連鎖企業里面競爭,實際上多種資本,外資企業的進入,競爭是能帶來規范的,所以外資進入,我講的慢是在快的基礎上講慢的,慢和快都是相對的,外資現在進來以后,不管怎么樣,像百思買這樣的企業,它的規模是巨大的,好像有三百億美元的規模,按人民幣就是2000億、3000億的規模了。
第二點,我相信它的管理,因為它有一定的歷史了,它的管理也是有它的優勢的,先進的就是優勢的。第三個就是資本實力,我想會比我們國內的企業強。所以它的進入對于增加整個行業的規范,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國美這次收購永樂,也是為了更好地抗御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所以我認為外資進入中國,或者其他的資本進入中國,這不是個壞事,這實際上是個好事,這樣也培育了我們中國的企業做大做強,比如說蘇寧,有了競爭對手,蘇寧從南京做第一品牌的企業,走成了一個巨大的民營企業,競爭是能夠帶來好處的,使行業更加成熟。
陳鋼 : 我跟陸老師的觀點又有所不同。我覺得剛才大的方面都是贊同的,但是我認為國內家電連鎖企業的渠道商在跟外資大鱷進行抗衡的時候,我覺得它應該是多兵種的作戰,全方位、立體化的作戰,我覺得我們的品牌應該多樣化為好,不要太集中太少。
另外一個,在培育市場上,不管是國美還是永樂,都是在彼此的競爭生存中長大的,如果沒有對手,是永遠不會長大的我還是希望國內的渠道商品牌再多幾個為好,太少了,就不符合我們現在的國情。
主持人 : 昨天在國美和永樂宣布合并之后,大中第一時間給新浪財經發來了聲明,在這份聲明中說永樂與國美合并和大中無關,大中也將重新考慮和永樂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此舉是不是意味著大中和永樂的合作會終止,昨天也有消息是大中準備投奔蘇寧或百思買,是不是意味著家電連鎖業格局會馬上產生更大的變化?
陸刃波 : 應該這樣子理解,實際上國美收購永樂,打破了原來競爭或者平衡的格局,原來的競爭都是簡單地在門店的銷售手段上在進行競爭,今天我做個廣告,明天你做個廣告,都是在戰略上競爭。
現在是資本上的經營,打破了原來五大家的格局,利益重新分割。國美收購永樂是基本成功了,后面還有一系列的批準程序,國美和永樂都在香港上市的,需要一些批準程序。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以后,所有的企業都不甘心做小的,都想做大做強。我也相信,蘇寧它也會有所動作的,蘇寧現在本身很強,我相信它到目前為止,國美和永樂加起來以后,會比蘇寧的規模要大,但是我覺得蘇寧也會有一些動作,蘇寧的發展戰略是什么,還有收購其他門店,還是靠自己的資金實力,還有另外的渠道來超過國美,每個企業戰略是不同的,戰勢也是不同的。
我們不能否定,所有的企業不想把資本做大做強,這種格局打破以后,包括大中跟永樂的協助能不能進行下去,剛才新浪網的主持人也在講,大中發來了一個聲明,據我了解,永樂跟大中的協議要重新考慮,這樣變數就產生了,大中會不會繼續和永樂合作,蘇寧會不會跟大中去重組、收購?這個我們都不是肯定的,就是國美和永樂合作以后,那還會不會跟其他企業合作,這都是變數。
但是我們相信一點,中國家電連鎖企業的競爭剛剛開始,今后兼并、重組這樣的事情我相信會頻繁地發生。當然了大和大的關系,大和小的關系,國美收購都是很早就發生了,今后相互重組、合作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因為整個環境允許我們的企業去做了,以前不允許,現在允許了,這樣的情況會頻繁發生,包括我們的消費者、媒體朋友,不要去擔心,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的,不管是在家電連鎖行業,在其他行業也一樣會發生的。短短五天之內,我們的企業有多少重組了,當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政府現在也允許這樣去做。這樣做的話,實際上是培育企業去做大做強,走向國際。因為我們的企業不能僅僅停留在國內行業、小企業。
陳鋼 : 國美和永樂,這一次合并的事情,的確推動了下一輪零售商、渠道商進一步的整合。但是這里面的整合,不是現在才有的,多年來一直是在這樣做的,從以前永樂和大中多年的戰略聯盟,他們的目標是很明確的,他就是針對了兩個巨頭,一個是國美一個是蘇寧,來抵消他們的市場競爭,以他們為目標的市場競爭格局,這個戰略聯盟始終是這樣,包括它的一些營銷決策、門店的分布,甚至一些做法完全都是面對著這種市場競爭做的。
至于接下來是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必然他們的合作受到了一些阻力,現在他們分別改變了合作的辦法,改變了合作的對象,特別是像國美和永樂,本來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現在坐到了一條船上,我想從這一點來看,它絕對不是永樂當初的初衷,不管它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不是當初的初衷。
永樂跟國美的競爭,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現在他們坐到一條船上,同樣是為了生存和發展,現在來看生存沒有問題了,但是發展怎么樣呢,變數確實很大�,F在在合并以后,永樂是置于國美的旗下,那么對于永樂的發展,它自己的話語權、權重比不對等。
另外,現在大中又提出以前的合作方式現在面臨著一種解體、變數,所以我認為目前在這個狀態下,不論是永樂、大中,難免帶有幾分悲壯的色彩,當然將來的整合、進一步的發展都存在著很多的變數。
渠道商經過整合的陣痛以后,會逐漸地適應現在環境的發展,進入良性的循環。
主持人 : 剛才陸老師也提到了,蘇寧自身的實力也很強大,蘇寧最近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家電連鎖業進入了國美和蘇寧雙寡頭壟斷的時代,兩位認同這個觀點嗎?
陸刃波 : 我并不認為形成了雙寡頭,當然我們現在一提就是蘇寧和國美,我想百思買這樣的外資企業,不管怎么樣,它在中國的規模、品牌、資金實力,可以說在單個流通行業里面是比較強的家電連鎖企業。國美還有其他的,還有房地產,包括蘇寧還有其他的,從家電連鎖這一塊來說,我認為還有百思買這樣一個企業,還可以這樣說,現在百思買進來了,還有沒有其他企業進來?還有沒有其他資本進來?這個是一個變數。
到目前為止,國美、蘇寧,包括我們新聞界和消費者,都叫人家寡頭,不管是寡頭還是雙寡頭,我認為這個都是暫時的,暫時會產生“寡頭”兩個字。但是我認為還不能講已經形成了寡頭,這個變數還很大。
陳鋼 : 我覺得這件事來得太快了,超乎發展的正常規律。我覺得對這件事的定義還有很多的水份,現在我也講不好目前是什么樣的感覺,我覺得應該靜觀事態的發展,不必太早下結論。
主持人 : 剛才陸老師也提到了,不應該忽視百思買這樣的連鎖巨頭,目前家電連鎖業國內的企業和國外的企業存在什么樣的差距呢?
陸刃波 : 最大的差距,不管是家電的制造企業還是流通企業,都是要放在全球的眼光,我認為國內現在企業的規模并不大,國美到目前為止依舊是400、500億的規模,我們的家電整個銷售規模,電腦已經進入家庭了,數碼相機家庭也有了,整個市場在擴展,規模在擴展,我們說現在銷售規模接近500億的規模,在家電連鎖企業中,我認為國內的企業是并不大,從500億的規模里面,我們的國內家電連鎖銷售規模在10-20億的規模,和百思買這樣的企業比,我認為是在3000億人民幣的規模,根本來講我認為還不大。我們的企業要放到全球的眼光來評價我們的企業,我們的企業也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國美合并永樂,我認為它最大的動機就是要做出全球化,外資可以進入中國,我相信我們的國美電器也可以走向國際。據我們了解,國美已經在東南亞有一些動作了�,F在規模還小。
第二個,我們企業發展的歷史并不長,家電連鎖企業的發展也就十年左右的歷史,我們可以講,時間比較短,可能在經驗上有不足,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是人才,人才的儲備不足,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家電連鎖企業里面,發展比較好一的點是國美、蘇寧,它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就是人才,我認為國美、蘇寧成功最大的因素,一個是環境,一個是人才,這是內因。國美電器和蘇寧人才的培育、使用我認為是做得比較好的。由于人才儲備不足,阻礙了現在國內家電連鎖企業的發展。跟國外企業的差距就是人才,當然還有管理。
我認為這四個可以總結的,但是我也不否定,中國企業在這四個方面就比百思買要差,我并不這樣認為,我們講,中國企業和外資企業,不一定是誰先進誰好,雙方是有距離的,為什么百思買在中國目前為止,它還沒有開店,什么道理?它也有困難存在的,如果沒有困難的話,它肯定就開店了,我認為是距離,而不是誰好誰差,作為我們中國企業,我認為這四個方面來比較的話,我們在這四個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還有成長性。
陳鋼 : 這一點我跟陸老師沒有分歧意見,也沒有什么新觀點。
主持人 : 如果讓二位做一個歷史性的評價,或者幾年以后回頭來看這次合并,兩位怎么評價永樂的總裁陳曉在這次合并中的表現呢?
陸刃波 : 因為不管是國美的王光裕、還是永樂的陳曉、蘇寧的張晨東、大中的張大中,我認為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和管理者。永樂被國美收購,不能用一種簡單的,說永樂失敗來形容它,我認為不是,我前面講過企業的發展,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戰略和戰式,所以永樂采取的這種戰略,把股份賣掉,被國美收購,我認為它采取這種手段,把永樂進行延伸,包括我們的五星被收購,五星采取這種手段來發展它。國美它是另外的手段,來收購人家把自己壯大。
我剛才講的幾位老總,我覺得都是人才,都是優秀的管理者和領導者。但是企業在每個階段發展的模式不同、戰略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到目前為止,我們不能簡單的兩個字“失敗”來形容,發展如何做,永樂是采取一個被收購的模式來存在。
陳鋼 : 我認為任何歷史事件的發展,都是歷史的必然。因此不要以成敗論英雄。剛才講了流通界的四位老總,的確是我國近幾年來出現的精英人物,他們的確有他們的歷史貢獻,這種貢獻是功不可沒的,作為我來說,沒有資格去評價他們,我只能說在書寫中國家電史上,他們各自的表現都是非常優秀的。
陸刃波 : 我要再次重復一下,這幾位老總我們都很熟,包括他們每個人個人的素質、管理的經驗我認為都是很優秀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除了張大中年齡大一點,其他幾位老總跟我們年齡差不多,把企業慢慢做大,我覺得每個人都是英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我認為不能說誰成功了,誰失敗了,我認為他們都成功了。
�。ㄐ吕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