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電器宣布新路線 增效換臉呼喚廠家支持
來源:
于昊
2007-05-23 15:47
2007國美全球家電論壇繼續召開,曾經那一幕卻已成江湖絕唱。黃光裕直白地講:“蘇寧和大中就算合并,對國美也沒有任何影響!”
國美:呼喚廠商支持,反對自建渠道
在論壇上,國美副總裁王俊洲表示,從消費渠道來看,家電連鎖銷售渠道,近年來在人們的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家電連鎖,制造廠家應該明確分工,大力支持。
“家電連鎖業態作為專業的流通業態,在新產品和中高端產品的推廣和銷售能力,是其他渠道不可比擬的,給廠商均提供了比較大的合理的盈利空間,從而有利于整體渠道價值鏈的提升。國美今后將致力于新品和中高端產品的推廣來獲得利潤,與家電制造商共同提升渠道價值。”王俊洲總結稱,“近年來,廠商矛盾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利益分配上,表現在雙方的利潤都很低。而導致雙方利潤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同質化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和廠商分工不明晰而導致成本的上升。由于廠商的分工不明晰,一直以來處于對本位主義控制的爭奪店面的資源,在價格的控制權和賣場的控制權上,中國家電業資源的重復投入問題比較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陳曉及王俊洲詳細規劃了國美如何優化供應鏈、為制造商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卻毫不避諱地表示:反對制造商自建渠道。王俊洲稱:“近年來,個別品牌開始自建渠道,我們不贊賞這種品牌自建渠道的模式,這種模式違背了消費者廣泛的可選擇性的購物原則。同時,以歷史和長遠的眼光來看,也缺乏生命力,在國外也沒有成功的先例。總之,在消費者需求變化迅速,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更加需要家電連鎖企業努力專注實現渠道價值功能,同時服務于上下游,成為制造商和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
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認為,在這種連鎖逐漸取代傳統渠道的大背景下,生產企業需要回歸到連鎖渠道,連鎖渠道需要提供給制造商好的服務空間。他表示,在家電產業鏈當中,制造商和渠道商一直是互相支撐,相互合作,唇齒相依的關系,對于渠道商而言,只有提供較好的終端銷售工作,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購買。只有在銷售總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企業才會放心地將自己的產品送到終端賣場銷售。
2007轉變風格
在論壇上,國美總裁陳曉表示:“如今,產品價格不再是消費者購買家電的惟一決定性因素。中國市場已經呈現出買方市場的特點,由過去的功能型消費轉變為品質型消費。2007年是國美永樂合并后新國美運營的第一年,我們將對原來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進行重新改變,因為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
據介紹,在2007年,國美將把經營重心放在通過網絡優化、門店改造和精細化管理提升渠道競爭力上。陳曉表示,經過去年國美同永樂的合并與整合,目前國美的860家門店已經覆蓋了250個城市,躍居中國商業連鎖第一位,而在2007年,國美的門店數量將超過1000家。
不過他表示,數量的擴張并不是今年國美最大的目標,提高店面質量才是關鍵。他坦言,在家電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店面調整也是必然的,即國美在繼續擴張的同時,也肯定會有一批經營不善的店面被關掉。
黃光裕則同時透露,今年將嘗試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的繁華商業區開1萬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國美旗艦店,首家店已經選址廣州的商業中心區天河。黃光裕對這座面積達12000平方米的超大型賣場做出了年銷售額8億元的規劃,并希望它能成為國美的“全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論壇上的國美企業標識已悄然變臉,同樣的英文字母GOME下,中文“國美電器”已經變為“國美集團”。而除了企業標識,近期國美遍布全國的連鎖賣場也將推出全新的門頭LOGO,由以往的深藍底色變為更具現代感的綠黃相間色調。據國美內部人士透露,優化企業外部形象是陳曉進入國美后主抓的一項重要工作。
事實上,在2007國美高峰論壇召開之后不久,國美電器在港發布了其2006年財報,截至2006年12月31日,國美收益達人民幣247億元,增長38%。毛利為人民幣23.6億元,該年經營業務利潤為人民幣9.14億元。不過報告指出,去年每平方米銷售額較2005年同期下降約30%。對此,國美有關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差,是因為在年報的銷售額當中,只加入了永樂2006年12月的單月數據,而營業面積卻加入了永樂2006年全年的數字,因此出現了“坪效”業績下降的情況。該人士稱,2007財政年將在“坪效”方面有極大提升。
回應蘇寧并購大中傳聞
本屆論壇,由于蘇寧和大中的缺席,蘇寧并購大中的傳聞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對此,黃光裕做出了明確表態。他解釋說,當時國美收購永樂時,永樂已經在國內近20個城市布局,初步成為全國性家電連鎖企業,而目前的大中主要市場就是北京,因此不能和當初的永樂同日而語。“雖然大中占據的北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但不會對國美的全國霸主地位產生決定性影響!”黃光裕稱,“國美去年與永樂合并就沒有把永樂與大中的合作關系作為主要因素,所以現在無論大中是否會與國美合作,都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而我認為,做人、做事都要受兩方面的制約,一方面是法律,另一方面是行規,即道義。有合約在,不應出現這樣的事,大中這樣做,是不合適的。”
截至本刊發稿,蘇寧已經證實正在通過第三方機構與大中進行接洽、評估,但尚未有更進一步的消息,而大中與永樂的合同仲裁結果也沒有公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