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連鎖格局將走向何方
隨著這宗中國家電流通業的巨額并購案的收場,北京地區家電連鎖格局也由三國鼎立,變成了國美與蘇寧的兩虎爭霸,中國家電連鎖行業的競爭也將變得更加白熱化。
并購更看重未來價值
北京的消費者都知道,大中在北京的經營已有20多年,其店鋪位置要比其他對手優越許多,每有繁華路口,大中電器總讓人印象深刻。在北京精耕細作的同時,大中電器也在向華北區域發展。目前大中電器在北京擁有61家門店,在天津擁有7家門店,在河北擁有9家門店,在秦皇島擁有2家門店,在青島擁有2家門店,門店合計數為81家,按照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大中電器2006年全年銷售額為87億元人民幣。
此次豪華聯姻使我國目前的家電資源更加集中,不少家電制造商對此代表寄予厚望,稱“國美電器與大中電器從競爭對手到攜手拓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角色轉換,更是一種戰略的升級,競爭的轉換必然導致整個家電零售行業的商業環境的優化,并且節約了用于過度競爭所消耗的優質資源,使供貨廠商能夠更好地將資源集中到滿足消費者服務的目標上。”國美集團常務副總裁王俊洲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國美電器此次全面托管大中電器,看重的正是大中電器在北京市場的戰略性地位和未來的發展價值。
已明朗的壟斷態勢孰好孰壞
據了解,國美大中并購后,其在北京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0%以上,同樣,在上海市場,國美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70%。盡管目前此次購并的收尾工作還在繼續,但就目前市場形勢而言,相對清晰的大寡頭壟斷局面在事實上已經形成:國美和蘇寧兩虎爭霸,目前而言國美從規模上將蘇寧落在了不小的距離之外。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壟斷的態勢帶來了行業的整合,可能對促進家電連鎖企業的整個整合過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增加了行業的競爭能力,加強了與國際家電連鎖巨頭叫板的能力。對于這個問題,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可以提高電器制造與流通兩個領域的競爭力,同時由于大網絡對制造環節的優化作用,大的連鎖網絡對電器價格上漲也將起到平抑作用。
但從市場乃至消費者而言,這宗并購帶來的或許是并不樂觀的前景。至少,從目前來看,消費者以后去家電連鎖企業買家電產品的時候,基本只能去蘇寧或者國美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將因此大大減少。和消費者同樣面臨不利地位的是家電生產廠商,由于渠道受到壟斷,其定價權無疑將受到影響。記得在2006年國美并購永樂成功后高調宣布,國美和永樂實現第一次聯合采購200億元,為了慶祝國美、永樂的成功并購,各大廠商在此中奉利不少,一時家電廠怨聲四起。以此經驗來看,廠商與“新新國美”打交道的難度將更加大。
兩虎爭霸的格局能維持多久
其實,一直以來,國美從不吝于表現自己對蘇寧的興趣。去年夏天,國美吞下永樂之時,曾有國美高層人士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對競爭對手蘇寧電器表現出相當強硬的態度,不僅表示合并是大勢所趨,即使創造條件也要合并蘇寧,更曾放言要打到蘇寧與國美合并為止。
倘若國美此次不是收購大中,而是并購了蘇寧,家電連鎖賣場之爭或許距收官就不遠了,過度競爭消耗的資源也許就能杜絕。可惜,國美、蘇寧、大中三者的志向不同,大中愿高價脫手,蘇寧卻選擇繼續對抗。
所幸蘇寧電器實力并不弱。由于連鎖網絡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單店質量提高,規模效應逐步體現,供應鏈整合能力增強以及管理效率提升,蘇寧電器已預計2007年度累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70%至100%。在今年前三季度,蘇寧電器實現凈利潤94061.14萬元,同比增長105.04%。到今年9月底,蘇寧電器已在全國106個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連鎖店453家。
對于蘇寧電器來說,自己開店與并購大中的全國近90個門店相比,前者的時間成本肯定高于后者。然而,并購戰中的競價,如同拍賣場上的報價,各方自有打算。孫為民最新向媒體表示,“蘇寧自己開店用不了并購大中花的那么多錢。”這意味著蘇寧將繼續加快在北京開店的步伐,雖然孫為民稱“不會突擊開店”,但已經提出了開到100家門店都是有可能的目標。
就消費者而言,也更希望蘇寧電器能夠與國美電器對抗到底。先是收購永樂,再是托管大中,據稱,國美已經占據了京滬家電連鎖8成的市場份額,國美年內在全國的門店規模將達1100家。國美稱其不會構成壟斷,可消費者有自己的擔憂。缺乏充分競爭的市場,會在價格上有利于消費者嗎?新浪網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75.7%的受訪者認為家電連鎖商應該多家并存,24.3%則認為可以壟斷。
據統計,今年“十一”期間,北京市場上國美與蘇寧的90多家店面的銷售額只有同期大中61家店面銷售額的90%。因此至少從目前來看,在與蘇寧電器的競爭中,國美電器已占上風,但暫時的優勢能否轉為最終的勝利,還有待時間檢驗。
(中國財經報 徐麗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