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利潤下滑,商場該如何講好新故事?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李瑟
百貨行業并不缺新故事。上半年,北京SKP被「放上貨架」引發行業熱議;下半年,恒隆租下杭州百貨大樓20年,強勢爭奪「武林」。
行業便是如此,有人「退」就有人「進」。進退之間,其實共識一致——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要把習慣線上消費的年輕人拉回商場并不容易。對于網絡原生成長起來的Z世代來說,線下購物反而是「小眾」的購物渠道。
這從商場過往的表現也能看出來。根據聯商網此前數據統計,2024年44家百貨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59.12億元,比2023年的2070.68億元減少311.56億元;44家百貨上市公司2024年實現凈利潤31.82億元,比2023年的30.68億元增加1.14億元。
那么,2025年,百貨行業變好了嗎?
01
六成企業凈利潤預計下滑
《聯商網》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經有15家百貨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快報,總體如下:
共有7家企業出現虧損,約占總數的47%,其中廣百股份、中央商場、華聯股份、南寧百貨、利福中國盈轉虧,翠微股份虧損收窄,大連友誼則虧損增加。
有6家企業凈利潤實現增長(含虧損收窄,按最高虧損金額計),約占總數的40%,其中重慶百貨、匯嘉時代、友好集團凈利潤增加,供銷大集、寧波中百成功扭虧。
有9家企業凈利潤出現下滑(含虧損增加,按最高虧損金額算),約占總數的60%。其中,翠微股份虧損最為嚴重,2025年上半年或最高虧損2.2億元;而最賺錢的則為中國中免,2025年上半年年凈利潤為26億元。
具體來看:
重慶百貨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80.42億元,去年同期營收89.8億元,同比減少10.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74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7.12億元,同比增加8.74%。
匯嘉時代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400萬元到72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277.52萬元到3077.52萬元,同比增加55.25%到74.65%。
友好集團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406萬元,同比增加51%左右。
供銷大集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0萬元至65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4427.46萬元,扭虧為盈。
寧波中百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700萬元,與上年同期虧損1873.46萬元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
王府井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00萬元到9500萬元, 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1.98億元到2.29億元,同比減少67%到78%。
茂業商業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142.13萬元到4713.1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05億元到1.21億元,同比減少69.01%到79.34%。
中國中免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8.51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12.65億元相比,同比減少9.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32.83億元,同比減少20.81%。
廣百股份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500萬元-200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2002.74萬元,同比下降174.9%-199.86%。
中央商場預計2025年半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50萬元到虧損700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953.45萬元。
翠微股份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2億元到虧損1.9億元,與上年同期虧損2.38億元相比,預計減虧0.18億元到0.48億元。
華聯股份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000萬元到虧損3000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3175.57萬元。
南寧百貨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300萬元左右,與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41.88萬元相比,將出現虧損。
大連友誼預計202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800萬元到虧損300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2640.79萬元。
利福中國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6.18億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為6.4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373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4167萬元。實現銷售所得款項27.45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7.57億元相比,微降0.4%。
02
哪些原因短期影響業績?
隨著盈利預警發布,百貨上市公司對于自身業績也進行了深度剖析,消費意愿、市場競爭以及自身變革對于業績的短期影響常被提及。
廣百股份在公告中提及,消費市場結構性變化,以及線上零售模式的加速重構,影響公司百貨業態的服飾等品類銷售;中央商場也表示受傳統商超渠道消費下滑的影響,公司百貨零售銷售下降,導致營業收入和毛利同比減少。
更多的企業業績承壓其實是綜合影響的結果。
茂業商業就表示,公司所處的零售百貨行業仍處于筑底階段,居民整體消費動能和消費意愿尚未完全復蘇,導致報告期公司營業收入相較于上年同期有所下滑;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零售行業新舊動能轉換所帶了的挑戰和機遇,公司管理層積極籌劃、主動求變,在結合市場和自身經營情況下,適時對現有門店進行升級改造與轉型,從而對公司短期業績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翠微股份指出,零售業務受市場環境、門店調改等因素的影響,銷售收入下滑,綜合毛利額同比下降12.77%,導致零售業務經營虧損。
拿下「小SKP」的華聯股份認為,2025年上半年度,受國內消費市場環境的影響,居民消費更趨謹慎,同時公司推進部分項目的經營性改造,導致購物中心業務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公司DT業務因快速拓展新店,籌備費用有所增加;另外,2025年二季度國內電影票房低迷,公司旗下影院運營業務收入下滑較為明顯。綜上因素導致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
王府井也認為,2025年半年度業績下滑主要受公司主動應對消費趨勢變遷進行相關調整影響所致。面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快速變化,公司積極進行了包括加快新業態培育、優化新店發展模式、推進存量門店轉型,以及重塑新模式下的成本費用結構等在內的一系列調整,調整短期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03
主動變革依然是百貨行業「主旋律」
盡管業績承壓,百貨行業依然主動求新求變,通過引入首店品牌豐富產品線、布局新業態、以及日常營銷創新活動、強化會員管理等一系列動作來提升吸引力。
利福中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半年,利福中國看到消費者對健康、環保關注度提升,對個性化、定制化產品需求增加以及年輕人對在線購物的喜愛,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除了豐富產品種類、優化商戶結構,推動消費體驗外,利福中國積極布局線上。
比如利福中國新開發推出久光AI智慧服務功能載入于會員小程序,通過智慧問答加強與會員互動,同時積極引導線上會員前往實體門店消費;再加上不斷優化線上商場以及在抖音平臺開展直播活動等,在提升流量、擴大線上線下銷售規模上取得顯著成效。
上海久光中心全館銷售所得款上升8.6%至9.11億元;上海久光銷售所得款同比微增1%至13億元。不過蘇州久光全館銷售所得款下降13.5%至5.34億元。利福中國認為,這是消費者降級現象顯著以及地區商業條件變化所致。盡管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長12.3%至1.61萬人,項目銷售所得款依然下降。
廣百股份、茂業商業以及寧波中百也在積極推動數智化業務。寧波中百在公告中指出,上半年通過品牌調整、降本增效、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等多種方式,努力提高銷售額,致使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更多的項目通過品牌引進來強化吸引力。
匯嘉時代上半年新引進百貨業態品牌224個,其中烏魯木齊北京路購物中心引進羅拉馬希、艾琳&ACTE、西塔老太太、野果等多個疆內獨家品牌,有效填補業態空白。其余門店新引進品牌涵蓋國際美妝、運動、兒童、餐飲等業態,其中餐飲與體驗類品牌占比加大,門店聚客能力顯著提升,客流穩步增長。
友好集團持續調整下屬各門店經營結構,擴大餐飲、娛樂、休閑等體驗型業態占比,通過豐富消費場景提升聚客能力。
茂業商業持續增加體驗業態的布局,如餐飲、休閑、娛樂、文化、夜經濟等兼備體驗屬性、社交屬性的配套業態。在部分重點門店引入當今潮流時尚元素,如“谷子”經濟相關的場景及產品,增強引流及帶動周邊商品的消費。
王府井、中國中免等企業則持續探索新業態。
中國中免在公告中表示在深耕免稅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寬“免稅+”邊界,并利用獨家、首發、聯名定制產品激發消費活力,推動中免健康自有品牌創新發展;王府井快新業態培育、優化新店發展模式、推進存量門店轉型以及重塑新模式;廣百股份大力拓展免稅店等新業態;華聯股份將聚焦于購物中心內容與品類管理,DT業務將不斷拓展新項目,加強對購物中心的協同與賦能……百貨行業企業,都立足于用自己的方式,打造長期穩健的發展模式。
寫在最后
事實上,不管是布局二次元、加碼體驗業態還是嘗試新業態,百貨行業都在勇于打破自己的「天花板」,用貼合Z世代的「消費語言」來吸引消費者到店。正是這種創新精神,極大地提升了行業的「含金量」,將行業從「粗放經營」帶入「精細化運營」時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