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如何戰勝了愛立信
麥當勞是中國企業家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夢,這個夢的奇妙之處在于:業務如此簡單的麥當勞為什么會成為500強?
飲食業是一個非常個性化和區域化的產業,按道理,在這個行業不可能出現大企業的。造電視機或汽車的公司很容易做大,因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同樣的電視、開同樣的車,但你有什么辦法讓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喜歡吃同樣的食品呢?
事實也是如此,在麥當勞之前,全世界的飲食業基本上就是由區域性的若干大大小小的“飯館”組成,基本談不上跨區域或跨國的“企業化運行”。
那為什么麥當勞又能做大呢?
有數據為證。時至今日,麥當勞已在全球121個國家設立了三萬多間餐廳,以204億美元排在財富500強第318位(2006年),超過愛立信(排名319位,203億)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餐服務機構。
結論是,麥當勞的強大,更多是在這個行業“創新”的結果。
麥當勞從平凡到偉大的秘密之一:將“大廚”徹底從餐廳剝離,讓優質服務不再依賴于任何人!
麥當勞在1955年開業之初,只是伊利諾州由麥當勞兄弟經營的一個小規模漢堡餐廳,與路邊的其它快餐廳沒什么兩樣。但為麥當勞提供“多頭攪拌器”經銷商,五十二歲的雷文·洛克,發現這家小店生意出奇的好,原因是麥當勞兄弟把“服務模式”改變了:沒有服務員,取消多品種,一切自助,顧客獲得了“快”與“食品品質的穩定”。
雷文·洛克認為這種模式可以大規模復制,于是他向麥當勞兄弟購入專利經營權,創立了麥當勞公司。但是如果雷文·洛克僅僅簡單地復制麥當勞兄弟“沒有服務員,取消多品種,一切自助”的模式,麥當勞也不可能如此成功。雷文·洛克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成功地解決了飲食產業的“工業化矛盾”,并在這一點上,建立起麥當勞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飲食產業的“工業化矛盾”是什么?飲食業中餐廳的競爭優勢主要依賴于“后臺的大廚”,他的手藝決定了飯菜的質量,而大廚是很難大規模復制的,同時,吃飯本身的“家庭”含義也賦予了餐廳更多的文化色彩,“特色”和“品味”愈高,愈難復制。
但是,這種模式愈來愈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工業社會”,因此,快餐應運而生。但快餐模式只不過是簡單化了的“餐廳”,并沒有在經營模式上獲得突破。正是在這一點上,雷文·洛克對快餐業作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貢獻:將“大廚”徹底從餐廳剝離,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標準化的原料供給與標準化的制作,保證將最重要的顧客價值――食品品質的穩定性,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麥當勞從平凡到偉大的秘密之二:標準化的原料配送體系從原料基地抓起
雷文·洛克另一個革命性的貢獻,是他將餐廳選址這一重要的資源要素,轉化為麥當勞集體性的“選地能力”。在決定餐廳的成敗因素中,餐廳開在什么地方是至關重要的,雷文·洛克的做法是,不出賣地區性連鎖權,只賣個別連鎖權,由麥當勞來決定在什么地方開店,麥當勞會把最佳的地點一次性長期買斷,然后建成統一標準的餐廳。
這樣,當一個人獲得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的時候,每年他都要支付兩筆費用:一筆是特許加盟費,另一筆是地租。
這一點不僅解決了大規模的復制問題,而且培養了對手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麥當勞標準化的原料配送體系需要從原料基地抓起,而一個優秀的原料供應基地是需要長期精耕細作才能獲得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麥當勞餐廳中,土豆泥也許不是從土豆大國的中國生產的,而可能是從另一國家的麥當勞基地供應的。
同樣,對餐廳選址、土地經營以及經營房屋貸款的能力,也不是任何對手可以短期學會的。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麥當勞便雇傭了一批專業房地產人才專門買地,還雇傭一批金融人才去獲得優質貸款。與此對應的是,麥當勞要求,當餐廳生意達到一定水準以后,各店必須繳納一定的營業百分比,作為增值租金。
而麥當勞的品牌又從那兒來?
在《麥當勞的管理手冊》的第一頁,就是雷文·洛克對“麥當勞之道”的明確解釋:“為我們的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清潔和物有所值,是我們對顧客的唯一承諾,這原則我們已經保持了二十五年,就如我們今天所做的一樣。”
而在每一個員工都應當遵循的“麥當勞作風”中,第一條是:“當你為顧客提供杰出的服務后,顧客就會一再光臨麥當勞餐廳,不論是在幾百里外的其它城市,還是在其它國家都一樣。”在這種理念背后是麥當勞對員工的承諾:“我們珍視你的價值,你的成長以及你對公司的貢獻!”
從解決行業的工業化矛盾開始,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進而在經營模式專注于培育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并將“顧客價值”永遠放在首位,善待自己的員工,這就是麥當勞成功的秘密。
由此看來,中國相當一批企業家的麥當勞之夢并非遙不可及,但前提是,你真正懂得一個企業從平凡到偉大的基本機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