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三聯商社背后隱形人的戰爭
借道山東龍脊島建設公司,黃光裕最終獲得三聯商社的控股權。
為了這10.67%的控股權,國美電器最終以每股19.9元的價格支付5.373億元的天價。
之所以稱天價,是因為拍賣價最終比其二級市場價的9.68元兩倍還多。而且這9.68元還是在拍賣消息傳出后,連續兩個漲停板之后的價格。“單看每股成交價可能是高了些,但是5億元拿下控股權價格并不算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國美內部人士表示。該人士承認:隨著上海永樂、北京大中、山東三聯的股權并購,標志著中國家電連鎖前六強的行業洗牌進入到行業三強的格局。
雖然未能“統一六國”,有著秦始皇霸氣的黃光裕確實運用資本手段完成了一次階段性行業洗牌。在和蘇寧長達4年的斗智斗勇中,黃光裕的資本戰車攻城略地無一失手。
中國家電連鎖業瘋狂的跑馬圈地,歷時四年終于棋至中盤,國美的領先優勢顯露無遺,目前國美以1200家門店的超大規模握有中國家電市場18%的市場份額。排在行業第二位的蘇寧擁有650家門店,門店數目和銷售額僅為國美的55%;被百思買并購的南京五星門店的規模又不及蘇寧的50%。
局勢陡變8分鐘
2月14日情人節,一場并不溫情的拍賣在山東濟南城西的一家商務酒店內舉行。這是家有些偏僻的酒店,4家參與拍賣的企業讓這三聯商社的控股權之爭多少有些寥落。
在該筆股權被拍賣之前,三聯集團持有三聯商社19.71%的股份,為三聯商社控股股東。本次拍賣的2700萬股,大約占總股本的10.7%。這意味著,一經拍賣三聯集團將以1.63%的微弱差距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對于歷時3年才最終整合鄭百文的三聯老總張繼升而言,如今的局面是他所不希望見到的。“我們無從參與拍賣。”2月26日,國美方面的一位內部人士承認:“我們在拍賣前才得知消息,已經錯過報名投標的最后時間了。”
這樣的“錯過”非常正常——因為拍賣時機選擇巧妙。2月4日三聯商社突然停牌,5日在春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悄悄發布公告——濟南中院將于9天后拍賣三聯集團被凍結的2700萬有限售條件流通股。而意向競購方遞交拍賣保證金1000萬元的截止時間為2月13日16時。
熱鬧的春節氛圍,使得人們忽略了這則控股權的拍賣信息。最終參與拍賣的四個企業有三個來自山東:山東三聯旅游公司、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山東永道投資有限公司,此外還有來自沈陽的天成宏發家具公司。
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由于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的股東方是山東建邦集團,而山東建邦和山東永道曾經聯手投資過魯北化工,故而二者這次可能聯手謀局。
上午9點,現場拍賣從每股2.48元起拍,拍賣師以每股上升0.1元報價。沒有任何間歇,拍賣價迅速叫過5元,兩家企業停止了舉牌。握著77號牌的三聯旅游和11號牌的山東龍脊島則鉚著勁,一路追漲到19.8元;但在19.9元的加價中,三聯方面沒有加價,龍脊島奪得了最終的控股權。
整個拍賣僅僅8分鐘就落槌為安,本打算到拍賣場撿便宜的沈陽公司代表對如此高的成交價大為不解。
這樣的不理解亦在常理之中——錯過招標期的國美并沒有錯過這場拍賣。
有人認出,代表山東龍脊島舉牌的正是國美電器濟南分公司財務經理吳先生——這意味著,龍脊島的背后站著的是國美而不是它本身的大股東山東建邦。
雖然沒人能講清楚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國美以何種方式說服了山東建邦集團。但這家成立于2007年4月19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工商登記實際控制人為四個自然人的空殼公司最終成為國美的代言人。
2月18日,國美電器通過其旗下“孫公司”濟南萬盛源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完成對山東龍脊島的股權收購。在當天變更后的工商注冊資料上顯示,由濟南國美和北京萬盛源共同持有的濟南萬盛源成為山東龍脊島的唯一股東。而這兩家公司都是國美的子公司。
2月19日,山東龍脊島將5億多元的拍賣款轉入濟南中院指定賬戶。黃光裕終于如愿成為三聯商社的第一大股東。
三聯為何高價舉牌?
這場8分鐘的拍賣有很多不尋常。
最大的不尋常是代表三聯集團的山東三聯旅游,即使以每股19.8元的舉牌價格計算,三聯旅游也需要為拍賣股權支付5億元以上的現金,但本次拍賣的股份僅僅是三聯集團和中信銀行發生的不足5000萬元的債務糾紛。
由此引發的疑問是,三聯集團為什么不直接歸還這筆幾千萬元的債務,卻要花10倍的代價從拍賣市場購回自己的股份呢?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是因為有企業動用相關資源打招呼,要求參拍的三聯旅游一定要拍下全部股權,甚至不惜代價。
這個“打招呼”的企業,應該和國美一樣都錯過了保證金繳納的最后期限。但是卻和國美一樣動起了腦筋,在四個參與者身上打起了主意。
2007年5月30日,三聯商社的股價最高達到了19.97元。這個年度最高價,是因為當時有傳言稱百思買欲出資1億美元并購三聯商社。一些證券業內人士認為,三聯的股價拍賣理論上不可能高于此價格,故而代表三聯的77號拍賣方最終在19.9元的價格猶豫了。
人們對國美的過度關注,卻錯過了對三聯舉牌自家的矛盾追查。有消息表明,正如11號背后站著國美,77號背后站的正是它的老對手蘇寧。
國美新聞發言人何陽青和蘇寧總裁孫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都承認:雖然山東三聯整體盈利水平不佳,但是其濟南泉城路中心店一年銷售額上10億元,號稱中國家電第一店。如果按照行業百分之三的平均利潤計算,光濟南三聯這家店的利潤就達上千萬元。此外還有三聯濰坊店等兩三家店都是三聯商社手中的優質資產。
蘇寧是否和國美一樣參與了拍賣,蘇寧方面對此話題拒絕回應。
三聯之殤
看著黃光裕在運用資本手段在并購市場上風生水起,三聯集團董事長張繼升一定不是滋味。
1985年,張繼升從濟南市社科院下海經商,其后三聯集團可謂縱橫捭闔,其鼎盛時期集團涉足上百個領域。據其官方網站數據,目前三聯商社共有254家連鎖門店,其中直營店32家,在山東境內擁有絕對的渠道優勢。
三聯集團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事件是重組鄭百文。2003年7月18日,資本市場上臭名昭著的“鄭百文”經過歷時3年的整合正式更名為三聯商社。三聯集團將家電連鎖的優質資產裝入鄭百文,但鄭百文當時高達25億元的銀行欠款給三聯商社的未來留下隱患。三聯商社的紅火勢頭僅僅保持了兩年多。
2004年6月7日國美電器借殼中國鵬潤完成香港上市;2004年7月21日蘇寧在深圳A股上市——提前一年完成資本市場亮相的三聯商社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家電連鎖第一股。但由于固守山東市場,三聯商社并沒有利用其資本市場的優勢,完成全國市場的布點,反而被后上市融資的國美蘇寧在總量上反超。
此時的三聯集團在房地產、旅游開發乃至傳媒領域等都頗有建樹。尤其是田橫島開發,耗費大量資金,2006年以來不斷傳出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消息。
事實上三聯集團的很多投入也是收到巨額回報的。比如其投資4000萬元創辦的,《經濟觀察報》短短5年時間最終為其帶來3億元的超額回報。三聯商社的很多零售業務是由三聯城建的地產業務開發的,而三聯集團頗為青睞的上市公司“殼”資源,并未給其帶來好運,反而因為集團資金鏈緊張的因素,拖累股價。
業內人士指出,三聯集團在國美入主之后將會退出家電連鎖領域,由于目前三聯商社的股份過戶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審批,國美也因此十分低調。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國美的拍賣價將對二級市場有示范作用,三聯商社的整體估值可能達到50億元,但對于債務纏身的三聯集團而言控股權也許并沒有那么重要。
(南方周末記者 張春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