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上市切莫沖動過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加之較多的公司成功借助上市即刻強大的經驗,時下,幾乎沒有一個老總不想著自己公司上市的。顯然,上市已經扮演了企業生存發展之催化劑的角色,這一過程是企業進步的過程,當然也是成就一批批富豪的過程。
作為貫穿整個經濟發展始終的餐飲業而言,將上市作為擴張方式的商家也開始呈現出一派與日俱增的熱鬧場面。然而餐飲業這種盲目追崇上市的局面是否正常?餐飲業在達到什么樣的一種水平時才真正適合上市?上市對于餐飲業而言是不是最佳選擇?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是值得人們暫且將這種上市的蠢蠢欲動擱置一邊,冷靜的思考一番。
一、餐飲業上市刮旋風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度,我國重點餐飲企業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資產總額405.3億元、連鎖門店達1.45萬個。其中,營業額增長幅度在30%~50%的企業達到33家……
伴隨著大型餐飲企業營業額增幅的不斷加大,市場進一步集中,這些企業對品牌發展、資本運作和管理創新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繼百勝餐飲、西安飲食集團、味千拉面、全聚德等企業爭相上市后,小肥羊、譚魚頭等家喻戶曉的餐飲品牌,也開始為沖入資本市場摩拳擦掌了。
二、餐飲業上市需慎行
餐飲業是我國最早實行連鎖經營的行業之一,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提出上市的餐飲企業是在連鎖行業做得比較有特點的一批,比如譚魚頭、小肥羊就是經營特色餐飲的,而真功夫是經營中式快餐的,另外還有上島咖啡、一茶一坐等企業是走休閑餐飲的路線。因此,盡管連鎖化已經成為餐飲業吸引資本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國內一些餐飲企業是否真正具備上市的資歷還是需要多方考量。
品質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餐飲市場存在的較為普遍的現象是,許多連鎖餐飲企業只關注量的擴張,而對于質的提升卻考慮不夠。
其中,加盟商素質的參差不齊以及一些打擦邊球的假冒品牌也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品牌形象。最典型的例子當數小肥羊了,小肥羊對外宣傳加盟前的培訓效果不錯,但真實情況仍然是人員素質不高,從普通人員到中層管理干部,小肥羊缺少一個人才的中流砥柱。而與品牌生存根基息息相關的采購與物流體系的落后,使得原料的配送和保鮮問題日益突出,許多分店常為此困擾不已。對特許加盟店控制力不足,就難以在質量、品牌以及管理上進行統一,這也是連鎖經營最忌諱之處。除此之外,還有之前吵的沸沸揚揚的天津狗不理,也是由于加盟商管控力度不夠,出現了相當多的負面新聞,影響了天津狗不理多年來樹立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好聲譽。
單憑口味取勝不容易
綜觀很多餐飲企業,大多還都沉浸在初期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的喜悅之中,只把前途單純地押寶在略顯單薄的口味上,對于經營環境、菜品質量、服務
質量、衛生條件和文化外延的附加值重視不夠。這些也都是制約餐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例如真功夫,在經營特色上強調“蒸”出來的食物最健康、最營養,在菜品口味上也是以清淡為主。然而在服務質量和餐飲文化上卻重視不夠,甚至讓顧客感覺不到是誰在為自己服務。在有就是小肥羊依然沉浸在加強物流陪送和建設企業內部信息平臺上,對于外部服務的顧客略顯“照顧不周”,首先是在服務上比較懶散,各成風格,其次是在餐飲文化上沒有宣傳。以上這些問題,看似微小,卻都是影響餐飲業走向國際化的瓶頸。
說到這里不得不講講一直在快餐界遙遙領先的洋快餐——肯德基和麥當勞。這兩位應該說是值得很多餐飲企業學習的前輩級企業。自打進入中國市場后,就一直以其驚人的發展速度一路領先。從先前的洋味十足,到現如今人們更擁戴的中西結合,他們做到的不僅僅是符合中國人的口味,讓他們更勝一籌的是他們的到來使大多數的中國人形成了一種飲食的習慣。所謂深入人心,非他們莫數。這就是真正的飲食文化,也是很多餐飲企業目前最缺乏的東西。
持續盈利才是真本事
在餐飲企業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企業總是在開始時風光十足,之后又忽然銷聲匿跡,這是令很多餐飲企業最頭痛、最擔心的問題。因此,餐飲企業先別忙著上市,靜下心來考慮如何才能持續盈利才是關鍵問題。只有達到持續盈利,在經濟上才能有所保障,在發展上才能看到未來,上市只是在具備這些條件之后的一個升級跳板,絕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所在。
綜上所述,餐飲企業上市還是需要謹慎選擇,不能盲目跟風,盡快的上市對于一些餐飲企業而言并非利大于弊。餐飲企業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企業運作國際化,在擴張的“快”與連鎖的“穩”,以及張弛有度的“連”與“鎖”中找到平衡點,這才是餐飲業上市前的一個長期命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