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市場中捉對廝殺 麥當勞“腰斬”星巴克
原本在楚河漢界兩邊的麥當勞與星巴克,新一年將在咖啡市場中捉對廝殺。過去一年股價腰斬的星巴克,如何抵御氣勢如虹的麥當勞大軍?
一掃千禧年以來的陰霾,麥當勞叔叔這回終于能夠開懷大笑了,甚至席卷全球資本市場的次貸風暴,都沒能掩蓋住他的笑聲。
在過去一年,麥當勞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一度飆高到63.69美元,截至1月初,52周來的漲幅達31%(見表)。盡管乳制品等原料漲聲逼人,麥當勞去年第三季度的全球盈利增長仍然達到27%;預計2007年全年銷售額可達229.6億美元,比前年的216億元增長6.3%。 不僅在美國家鄉傳出捷報,麥當勞在歐陸的銷售成績也較前年同期成長10.8%,亞、非地區則上升12%。
而在7年前,這位快餐連鎖大亨,還曾重重跌過一跤。財務上,麥當勞因2001年擴點過快而造成營運成本危機,導致在2002年出現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從2000年到2003年初,麥當勞股價一度從40美元暴跌到12美元。 人事方面同樣是禍不單行,先是前任CEO坎塔魯波(James Cantalupo)因心臟病猝死,接任的貝爾(Charlie Bell)又因為罹癌而卸任。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品牌價值遭遇的危機。2004年轟動一時的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 Me),當著全球消費者的面,對著這座金色拱門潑上“肥胖癥禍首”的抗議紅漆。別說消費者不愿意上門,就連麥當勞員工私下都覺得,在制服上別著黃色大M別針,是件很丟臉的事。
轉向 ?轉型? 轉機
麥當勞叔叔能夠重返榮耀,首要歸功于2004年臨危受命掌兵符的史金納(Jim Skinner)。
每天都吃麥當勞餐點、最鐘愛牛肉漢堡的史金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指出,擦亮金M招牌的關鍵是,五年前他在任副總裁時與公司高管們一起擬定、并貫徹至今的“制勝計劃”(Plan to Win)。
制勝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停止盲目擴點。麥當勞從1999年開始,連續四年共投資50億美元開新餐廳,“但銷售數字卻沒有得到同步增長,于是我們決定將精力集中在現有餐廳。”
接下來,就是改善原有店鋪的經營。“因為過去經驗顯示,麥當勞愈來愈壯大,卻沒有愈來愈好。”史金納指出,麥當勞必須確保“質量、服務、清潔”的用餐標準,才能留住消費者,讓他們吃得安心。
再者,就要創造品牌新價值。透過重新裝潢店面、增添鮮艷色彩、加設無限網絡服務等,除了制造店內歡樂的用餐氣氛,在餐點研發上更要推陳出新。像是在美國市場推出強調飲食均衡的色拉餐、雞肉卷、奶酪飲品,以及各式早餐三明治;或打出“Happy Kids、Happy Moms、Happy Meals”這種讓家長放心的開心樂園餐概念,提供兒童水果、牛奶、魚肉高蛋白制品等餐點組合,并印制營養小冊子,顛覆大眾對快餐連鎖店的刻板印象。
現在,麥當勞在全球有3萬多家分店,每天涌入5200多萬人消費,比五年前多了600萬人。
井水犯河水
而且,麥當勞也正積極打入咖啡市場,儼然要成為咖啡連鎖霸主?星巴克的競爭者。
打破自己創造的吃漢堡、啃薯條,一定配杯汽水的傳統,麥當勞宣布30年來最大的菜單變動,就是在全美1.4萬家店,增設集磨豆、煮咖啡、打奶泡于一機的義式濃縮咖啡機,提供卡布其諾、拿鐵、摩卡等義式咖啡。 麥當勞這次是將咖啡機搬到一般點餐柜,整個交易、點餐模式都比照星巴克,這與1993年源自澳洲、2001年引進美國的MacCafe模式頗為不同,后者是專辟一區販賣咖啡跟甜點。
與星巴克同樣有不同的地方,麥當勞每杯咖啡售價定在臺幣60到120元左右,比競爭對手至少便宜二三十元。
選擇殺進咖啡這片紅海,在于麥當勞發現自己錯過了美國飲品界一個重要的趨勢:咖啡與茶的飲用人口增加,碳酸汽水則逐漸下降。 而且,麥當勞近幾年來環境精致、可搭配咖啡的餐點多、餐廳密度比競爭對手高,價格卻較低,“所以我們當然能成功在這種環境里賣咖啡啊。”麥當勞美國區總裁湯普森(Don Thompson)信心滿滿。
但分析師則表示,麥當勞有六成五的生意來自講求節省時間的上菜速度,如何讓坐在車子里的消費者,有閑情逸致等待義式咖啡,對麥當勞是一大挑戰。
新對手 老問題
就在快餐一哥重振雄風的這年,星巴克不僅赫然發現,麥當勞正在變成自己的競爭對手,而且股價也面臨被腰斬的窘境。
2007年來,納斯達克市場的星巴克股價從36美元多,直探至18美元,市值直接蒸發130億美元。 當去年11月麥當勞歡喜宣布銷售又成長8.2%時,星巴克卻正承受自1971年于西雅圖創店以來,首度顧客數負成長的打擊。
眼看自己的孩子“病入膏肓”,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打出回鍋牌,在2008年的第一個星期一,宣布自己重掌星巴克,終結前任CEO唐諾德(Jim Donald)自2005年以來,令人失望的領導。 投資人也很給舒茲面子,在復職消息宣布當天,股價應聲上漲5%。畢竟,當舒茲在2000年卸下CEO職位的時候,星巴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但喚回些許投資者的信心還不夠,舒茲立即展開一連串改革策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認清事實”。 舒茲曾公開表示,強調精致咖啡文化的星巴克,被拿來跟麥當勞這種快餐連鎖做比較,讓他感到很痛苦。 但現況是,不少分析師指出,星巴克就像2001年的麥當勞,患了盲目擴店的老毛病。僅僅在2007年,星巴克在美國就增設了2600多家,而在全美已有將近1.1萬家,不但投資成本超過銷售成長,還出現新舊店搶生意的場面。
醒來得不算太晚
不僅如此,星巴克的自我定位也出現矛盾。
《華爾街日報》分析,星巴克目前八成銷售來自趕時間、外帶的消費者;為了銷售業績,美國有2/3的星巴克供應午餐;再者,星巴克現在的消費群跟前幾年相比,教育水平和收入已經降低,這些人品牌忠誠度不高,較重視價格。
當星巴克還認定自己是精致咖啡的代表時,趕時間的快餐族早已是這個品牌的大主顧。 于是,美國的消費緊縮、乳制品飆漲導致星巴克去年兩次上調價格,使得快餐族群自然會流向能提供“可入口”咖啡的Dunkin' Donuts等連鎖餐飲店,甚至是已加入咖啡戰場的麥當勞。自我催眠的星巴克,當然來不及反應。
所幸的是,一整年的打擊讓舒茲醒得很快,他在今年1月初寫給員工的信中就寫到,星巴克的失誤不能怪環境不景氣,而是這個品牌已經陷入官僚思維,忽略了顧客主體。 既然困境是自己制造的,“那我們就能解決!”舒茲已經發表聲明,未來改革包括:放慢增設分店的腳步,關閉美國業績不佳門市;研發創意產品、改建內部裝潢,重燃顧客對品牌的情感;精簡經營團隊;將原本要投在美國市場的資金,拿來開發國際市場等。
全球擁有約1.5萬家分店的星巴克,能否成功改革,找回品牌價值,對手個個睜大眼睛看,尤其是要在全美1.4萬家店增設義式濃縮咖啡吧的麥當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