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憑什么沖刺行業第一?為什么放棄大中?
2007年12月12日,在大中收購談判中已進入人員交接階段的蘇寧,卻突然宣布全線退出,不惜前功盡棄。而僅僅在蘇寧夢碎后48小時,國美就突然宣布介入并購,并以36億元的高價擁有了“京城老大”大中。
此前,蘇寧將以30億元拿下大中早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但就在所有人都相信木已成舟時,卻突然發生了“臨時退婚”和“半路劫親”的超級大戲。一時間,輿論嘩然。“美蘇爭霸”再度熱爆,“蘇寧失敗”、“國美獨大”的言論塵囂甚上。而在這場“驚天大逆轉”里,種種跡象,似乎都對蘇寧非常不利。
蘇寧為什么放棄了這快要到手的機會?在這一出跌宕起伏的《雷雨》式戲劇的背后,張近東究竟有哪些自己的盤算?
“與大中的談判是我親自參與的,也確實有很多故事。但沒談成蘇寧并不遺憾,畢竟張大中得到了溢價,我們又沒有什么損失。過一段你們再來采訪的時候,我愿意把它作為花絮講出來。我相信人們更會增添對蘇寧的尊重,大家就會知道為什么蘇寧能在綜合實力上超越對手,成為行業的第一!”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對《中外管理》欲言又止的同時,卻又直言不諱,豪氣沖天。
“是,在這次重大決策中,我們放棄了大中,我們錯過了一次在北京市場得第一的機會,北京(市場)也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的是全局!而我們在全局上已經形成了優勢!我們并不排斥并購,有朝一日我們可能把世界最大也納入我們的麾下,那是時機到了,是必然,是水到渠成!我們不會強求和刻意,這是我們蘇寧一貫的做事風格。我認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指國美)已經在‘拼命’了,而我們的戰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蘇寧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一年以后就能見分曉!”張近東斬釘截鐵。
蘇寧總裁孫為民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訪時,也坦然表示:“我們已經全面接洽了大中,其真實的價值我們最清楚,我們的出價雖然謹慎,卻是合理的。如果我們收購了大中那當然最好,我們在北京市場的布局就完成了,是錦上添花,但北京市場也只是局部,沒有實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們認為當企業自身成長到達瓶頸時,并購是一種突破的方式,但我們現在一年能夠新增加這么多店,對投資者的回報也是合理的,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發展。”
但是,企業競爭僅靠豪言壯語是遠遠不夠的。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在中國家電連鎖業,開店都是支撐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行業利潤率的重要來源。零售商的進貨價和銷貨價之間的差別不大,甚至就以進價銷售,其主要毛利來自開店帶來的進場費、通道費以及銷售的返利,而這些必然依托店面的不斷擴張。由于零售商對供應商的商品有30~60天,甚至更長的賬期,不斷開店將不斷給零售企業創造現金流。也就是說,門店數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廠商返利和更長的賬期,甚至可以左右市場的價格,而廠家也更青睞終端龐大的銷售商。這都是行業的基本生存狀態。
而收購盤踞北京市場老大的大中以后,國美得到了對方在北京的62家門店,加上自有的55家,國美在北京的門店數增至117家。而截至2007年12月底,蘇寧在北京的門店數僅為40家。在全國市場,即便收編加盟門店后,蘇寧的門店數量總計也僅在620家左右,而人多勢眾的國美已近1100家。
面對兩者如此大的差距,蘇寧要如何才能打贏自己的超越戰?蘇寧需要證明:自己沖刺“老大”的信心依據究竟何在?
(《中外管理》 劉宏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