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貨業:魔棒能否擊碎咒語?(上)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成為趨勢,從2004年12月開始,中國流通領域已經全面對外開放。面對咄咄逼人的形勢,國內百貨企業發展成了一個行業內外熱議的話題。
“不發展等死,發展找死”,已近乎成為中國百貨業的咒語。過去多少百貨企業不是自行消亡,就是被別人吃掉。今后,在越演越烈的并購潮中,不發展更是前途叵測。而要發展,又有多少壯士悲歌。不發展可能會等死,發展就一定找死嗎?如何打破這一咒語,有沒有打破咒語的魔棒?筆者認為,魔棒就是科學發展。而科學發展,就要研究和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
做大與做強的關系
做大是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需要,做強是做大的基礎,做長才是最終目的。努力做大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做強。否則,大則大了,卻不長久。一個企業要發展,首先必須具備“六強”的發展基礎。這就是企業的人力資源要強,系統管理要強,門店經營要強,服務能力要強,品牌號召力要強,危機處理能力要強。沒有這些,就沒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就不具備發展的條件。
同時,在具備了這些“強”的條件后,還必須要科學發展、謹慎發展,做強每一個新門店。否則,仍然逃脫不了“找死”的命運。因此,發展必須制定正確的拓展戰略,明確發展定位,制定嚴格的網點發展條件。拓展每一個新網點,都要下足功夫。要下功夫進行市場調研,品牌商品要跟得上,人力資源要跟得上,使每一個網點都能健康發展。
全國發展與區域發展的關系
這里說的全國發展,是以全國市場為戰略,而不僅僅是偶爾在其他區域開一二個店。一定規模的百貨企業在發展中,必然要面臨是否拓展全國市場的問題。這是由于百貨門店的規模化、殿堂化、個性化特點,決定了其網點資源的稀缺性。城市核心商圈的網點資源有限,企業要放開眼界,擴大視野,在區域之外尋找網點。但是,百貨業的連鎖發展,又受到區域文化的限制、地域公共關系的限制和品牌分區代理的限制。面臨許多制肘,一家全國最大的零售集團曾經以躋身世界500強為目標,以全國拓展為戰略。但是,經過幾年的拼搏,又調整為以區域發展為重點,個中變化令人深思。
筆者認為,百貨業首先要以區域發展為重點。目前,不論是大連大商、上海百聯,還是重慶百貨、武商百貨,全國知名的大型百貨零售集團均是區域的龍頭企業。廣百也是以珠三角為重點,從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發展。一是區域發展空間巨大。不僅區域中心城市的次核心商圈尚有空間,次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圈有空間,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空間更大。二是區域品牌號召力輻射性強。由于大部分品牌實行區域代理,區域品牌的資源共享性強,新店培育期的承受能力強,因此區域發展在品牌招商上往往是事半功倍。三是市場環境好。外地擴展,往往受到本土商業的擠壓,缺乏公共關系的支持,而這些在區域發展都不存在。但是,當身邊的“田”開好種好時,當然要開拓遠處的“荒”。當區域做強時,就應該向全國發展,甚至向全球發展。當然,區域發展為重點,并不排除放棄全國市場出現的機會,只是這種機會必須是條件好、把握大時方可出擊。
業務經營與資本發展的關系
傳統的百貨業發展,只是業務經營的發展,即自開門店、連鎖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資本運營越來越擺到企業的日程上來。目前,有的投資企業已經滲透到百貨業里,而百貨業也開始通過運營資本進行擴張,百貨零售業之間的并購不斷升級。作為百貨業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一是就全國市場而言,有些百貨企業由于種種原因發展不好,而由于百貨業資源的稀缺,這些門店位置和物業價值猶在,存在資本運營的機會和市場;二是通過資本運營進行百貨業并購,由于現有門店在經營中已經形成了消費者認知度、市場定位的適應度,因而可以避免新拓展市場的前期風險;三是通過資本運營進行百貨業并購,是百貨業發展的快速通道。
但是,進行資本運營必須以經營業務的發展為基礎和著眼點,不能盲目進行并購。為此,并購要把握“七條準則”,即:不僅要關注資產狀況,更要關注經營潛力;不僅要關注收購價格是否便宜,更要關注項目是否具備升值空間;不僅要關注被并購項目,更要關注并購對自身系統的價值;不僅要關注項目現有品牌資源狀況,更要關注收購后的品牌號召力;不僅要關注門店網絡的銷售規模,更要關注利潤特別是凈現金流狀況;不僅要關注資產和經營,更要關注核心團隊的素質和文化;不僅要關注并購前和并購中的工作,更要關注并購后的打造與提升。
規模與效益的關系
要規模已成為許多百貨業以及其他零售業的目標。這是因為:一、規模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提升企業的行業地位;二、可以為城市的GDP做貢獻;三、提升毛利率困難,做大規模相對容易。
那么,百貨業到底應不應該要規模?勿庸置疑,百貨業要規模,而且要通過外延發展擴大規模,并要通過內延提升擴大規模。有了銷售規模,利潤相對也會增長。但是,也決不能輕視效益,更不能只追求規模而忽略效益。否則,沒有效益的規模,就如同流沙上的建筑,遲早會垮。盈利永遠是企業第一位的目標。
為了取得良好的效益,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防止片面追求規模,應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第一,要靠品牌和服務營銷,不要“殺雞取卵”打價格戰。一些企業長期打價格戰,“買100送100”,負擔轉嫁廠家,對百貨業猶如殺雞取卵。一定要以顧客為中心,不斷研究滿足顧客的需求變化,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開展健康促銷,以獲取顧客忠誠度為目標,打品牌戰和服務戰。第二,要精細化管理,不要“刀耕火種”粗放型經營。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須實施精細化管理,嚴格流程管理,抓好成本管理,向成本要效益。不能只看銷售熱火朝天,不管成本是高是低。第三,要在內延創新、提高毛利率上下功夫,不要只是“二房東收租”。百貨業由自我經營轉變到現在的專柜聯營,是一個時代的創新。但市場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如何開發自有品牌,如何加大自購營銷,如何拓展網絡銷售,是難度較大但也是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模式,需要認真研究。
(作者:廣百集團董事長荀振英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